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
2018-06-01陈明曙
陈明曙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185-01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历经几千年的时代变迁,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的丰富,我们需要以辩证的观念来继承与发展。初中学生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学科思想,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挖掘优秀中华文化的切入点尤为重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地区条件、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只关注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物理知识、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去发现并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
1.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学知识
人类文明史中,自然科学知识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知识不可缺少,渗透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制造、冶炼、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祖辈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对物理现象产生了广泛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如原始人类在物体的抛掷,石刀、石斧的制作中懂得了力学知识,石器的打磨中懂得了压强。先辈在制陶和冶炼中了解了热学知识,弓箭、纺织、建筑、地震的观测,内容涉及了力、声、热、光、等领域的探讨,不仅包含原始的物理概念、简要的物理原理,实用的物理技术,也具有朴素的物理哲学思想,挖掘、分析其中的物理要素和特性,揭示其科学内涵,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理论知识,展现了物理学科的独特科学文化基础,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2.发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物理学的教育作用
2.1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物理因素,营造浓郁的中华科学文化氛围,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的物理知识在社会中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2通过挖掘学生所生活地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方文化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应用通俗自然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学生易理解掌握,提升更快。
2.3在物理知识的传授中适时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古今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同时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
3.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要对传统中华文化进行物理知识、方法和思想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使之条理化、逻辑化、系统化,然后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1物理教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中华文化中的物理资源是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课程资源,当地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地方文化、生产生活中均含有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将这些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又是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的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可以同时满足学生学习物理学和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物理课程的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直接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如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索之路》一节的学习中可引用北宋时期对"天关客星"爆发的观测记载;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引述天坛回音壁的奥秘;讲《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时,引述900多年前的南宋"怀丙和尚揭榜解难题"(打捞铁牛的故事);在九年级物理《磁是什么》的学习中讲述我国春秋时期就发现了磁现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磁现象和发明指南针的事例等。
(2)用现代物理的眼光挖掘古人诗词中的物理原理或思想,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陈与义《襄邑道中》中的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描述了静止是相对的物理原理。张旭《山中留客》中的诗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描绘了露的形成。这样引用在物理教学中,使物理知识与中华文学相映成趣,相互融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用古代书籍中记述的典型实验或案例。如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时用唐代王冰注解《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虚管悬液"实验,引述在约公元四世纪中医使用的"拔火罐",说明1500多年前,祖先就知热胀冷缩的知识。在讲分子间的力的作用时可以讲《淮南万毕术》中的"首泽浮针"实验,讲力时引述《墨经》中"力,刑引述《之所以奋也"、"力:重之谓。下与(举)重,奋也。",讲杠杆的平衡原理时引述《墨经》中"衡.....长重者下,短轻者上。"。
(4) 渗透古代哲学思想,如讲"正电荷和负电荷"、"磁极的南极与北极"、"动能和势能"、"运动和静止"时引入阴阳学说的阴阳特征。讲"归谬法"时提出韩非子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3.2专题讲座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在古代物理与经典物理理论的关联方面,可设置"中华传统科技思维中的力学研究""中国古代常用的计时、计长方法研究"等专题讲座。
(2)按学科的交叉,可设置"中华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赏析"、"传统建筑技术中的物理知识"、"武术运动中的物理知识"等专题讲座。
(3)按照年代先后,可设置"战国军事科技中的物理原理""三国时代军事科技中的物理原理""北宋军事科技的物理原理""现代军事科技中的物理原理"等专题。
(4)按学派学说可设置,"墨家的物理科技思想""儒学中的物理思想""道家的物理观念"专题讲座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又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3.3利用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物理学内容研究更深入,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方法保证,设计课题研究是最好的方式。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原理及应用"为总课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地域特点自主确定子课题,如"道家文化与物理思想研究""中国瓷器的发展与物理知识研究""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物理原理研究"等。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自主投入时间进行研究。
总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只要善于挖掘,渗透点恰当,渗透内容适度,不喧宾夺主,对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