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8-06-01熊梅花
熊梅花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地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 培养學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其重要。构建情景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137-01
小学数学有些知识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学生跟这些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往往会觉得非常无趣,从而导致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构建高效课堂呢?现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探索,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1.构建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调查显示,少数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仿佛一提到数学脑海里就会出现一连串复杂的数字。这些观念的出现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引导不当所致。个别教师只管依据课本进行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愿意听,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在小学阶段,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算太难,操作恰当还可以变成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为学生学习数学构设一些情景,编一些简单易懂的录音、图画来辅助授课,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其中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测量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编织一些生动小故事来刺激学生主动进入角色,如安排学生制作一个包书皮,学生就会对照课本的大小来测量、制作。但每次学生做的都比课本小,请问这是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会促使学生自觉的运用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对书本的面积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会自主的进行探究。完成"测量"后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2]。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向师性比较强,他们喜不喜欢该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该门课的任课教师。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微笑带入课堂,和学生交朋友,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赏识教育,在学生取得成功时,给予他们及时、积极的鼓励,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宽松、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也能尊重老师,信任老师,乐于与老师共同学习,并对老师所教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教师要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导学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教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和简单化。其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穿插一些数学知识,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
在课余,教师也应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发展空间,少布置书写类家庭作业,可以适当布置观察、动手操作类的作业。作业要做到以质量取胜,适量有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够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让课堂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学生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白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J].才智.2012.
[2]段文.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