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2018-06-01冉隆发
冉隆发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以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目标。我们要积极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努力探索课堂活动,优化教学手段,注重创新教育,搞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3-0134-01
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激发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观念更新,加强创新意识
什么是创造,可以下个定义: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这个定义较准确地揭示了创造的本质。不过,就在校求学的儿童与青少年学生来说,当有特殊的涵义。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才是学生独立感受事物、分析问题,并对标准化常规问题做出不同寻常的回答,体现创新的主要因素。学生的主动、积极、好奇、不模仿已有的办法,不重复已有的结论,在原有的方法和结论上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用新的方法分析解决新的问题等等积极的思维品质,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和基础,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外国有位教育家到小学听课,有个学生口算7+7+7+4+7+7+7=46,解释说,7×7=49。其中第4个7实际是4,所以49-3=46。他称赞说,这就是创造性思维。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一题多解找到新的解题方法,猜想几何图形的另一种公式推导方式,虽然人类历史上是己知的,但如果是自己独立思考得到的一种新方法是新颖的,这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
3.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4.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有教具,学生应该有学具,教师演示教具,学生看得见,摸不着,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应该抓紧对数学学具的研制和开发,通过试验,逐步推广使用。电教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21世纪数学教育中将被广泛应用,目前也应抓紧研究开发,并注意规范、系統,逐步积累经验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华贤.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中学) ,2010/09.
[2]陈爱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