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个体深入课堂研究融合生活教学

2018-06-01李萍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数学教学研究

李萍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哪一阶段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将目光放在了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科知识转变为生活技能,而不是考试与分数上,这也是教育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也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深入课堂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最优发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获得自我发展,这种良性的循环结果是获得师生发展的"双赢"。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一些数学教师仍然认为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在于机械的传授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思想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已经在理论论述和实践教学中开始生活化教学的进程,这也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融合生活;深入课堂;研究;关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21-01

1.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基于对小学生生活的充分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教材上贴近生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数学教学内容若原理小学生的生活内容,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进行选择,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教学中,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我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教学。

1.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情境。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其自身的规律,老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在创建情境中要注意情境与生活的贴近程度,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契合点。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则会有自信心去解决,这也是巩固和提高课堂数学知识的方式之一。

1.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并引导学生数其中的方格,最后求出图片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完成以上要求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我们所要求的面积不是在图片上展示,而是一块地、一个较大的操场,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办法去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如果我们采取其他的方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听到了教师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瞬间就被激发,他们觉得教师所提的问题非常有趣,也很想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笔者就趁机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生动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于新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求知欲,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关注学生个体,引导启发式教学

2.1传统教学,为了实现结果目标,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做,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学生(尖子生、中下生)的发展,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体现。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分层次教学,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收获成功。

2.2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他们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师先讲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促进学生动手尝试着去推导。①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沿圆的一条直径切开,能拼成一个近似的什么图形?②拼出的图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圆的哪些部分有关系?③猜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④在操作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这一连串开放型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这样灵活采用情景设置法、合作互动法有利于理解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深入课堂研究

社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到国家新的科技、技術、经济等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应将最新的社会、科技等知识融合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让学生的知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深入课堂研究,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从实现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目标,不断深入课堂研究,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廖孝红.让数学回归生活——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2]汪轶.关于数学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数学教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关注学生生活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