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展望

2018-06-01徐莉莉滕明雨简小鹰

新疆农垦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地现代农业特色

徐莉莉 滕明雨 简小鹰

(1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2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提出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主要抓手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破解贵州山区的“三农”问题。那么,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宏观叙事中,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该如何调整自身,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值得我们关注。

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内涵推演

纵观现有成果,学术界对于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讨论偏重于应用研究,理论思考则不多见。绝大多数研究采用“拿来主义”,略过基础研究,直接展开实证分析。细心读者不难发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概念内涵几乎无人提起,甚至连其倡导者——贵州省委、省政府都没有明确界定,不免有些遗憾。要想讨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和未来,必须先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概念内涵进行解读。

(一)文本推演

文本解读可以借助还原主义的范式,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解构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由此,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可理解为:在山区①地质学认为山地是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由众多高山、丘陵、山谷连绵交错组合而成的呈脉状分布的地表形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与管理方法,以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内,开展具有山地独特性的优质高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活动。它的归宿是山地农业,特征是现代的、高效的、有特色的。

(二)历史推演

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农业进化史来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1]。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运用适合山区农业特点的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对山地农林牧渔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并且通过生产过程的有效组织、生产结果的特色优良和营销环节的创新求变实现生产系统与经营系统高效运转的农业。它的归宿是现代农业,特征是高效并具山地特色。

(三)农业形态推演

现代农业有诸多表现形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则可以定位于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强调生产过程中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对生产模式的特殊要求。同时,它还强调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来进行效果评价,对生产经营、分配机制和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理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是在山区开展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资源环境合理利用为前提,达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生产成果具有地域特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其归宿是高效农业,特征是具有山地特色。

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组织结构

现代农业以现代农民为核心,现代农民对农业生产系统和农业经营系统进行操作,由此而构成了现代农业的体系特征。现代农民、现代农业生产系统和现代农业经营系统彼此密切关联,相互作用[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也要遵循现代农业的组织结构来进行。

图1 现代农业系统

从结构论出发,研究将从现代农业的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考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组织结构②简小鹰在《中国现代农业的组织结构》一书中指出,现代农业系统分为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本研究以此为架构展开分析。。

(一)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良种培育。现代农业首先是从“种子”开始的,好的“种子”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成中的核心成分。经过定向选育或改良的作物、畜禽、水产等农业生物体的优良生产性状是现代农业有效性和效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农业八字宪法中“种”占有一席之地。依托于山地的自然条件,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育种阶段可选择的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无疑可以为山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2.环境控制。传统农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产结果“听天由命”。而现代农业秉持“人定胜天”的哲学逻辑,强调对生产环境进行科学的控制从而使农业生物体的优良性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2]。西南山区山多林多,多样的水热资源、优越的空气质量、立体的气候类型、较低的农残含量为绿色产业布局、农业多种经营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3.过程把控。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突破在于通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方法,使农业生物体的生长节律处在人类能够有效控制的状态下。更甚者,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根据人们的需要将农业的生产周期进行安排和调节。遵循这一原则,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控制农业生产过程,减少成本、降低污染、增加产量、提高效率。

4.生产的标准化和程序化。现代农业的生产系统正逐步按工业的生产标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规范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实现农业生产从农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的全程规范化控制[3]。程序的标准化决定生产的标准化,生产的标准化可以决定成果的标准化。标准化是成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保障。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我省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也要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制定符合山地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制定农产品品质的标准,推进标准化的实施与示范。

5.计划生产。计划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缺少计划的小农生产很难与市场需求有机衔接,“谷贱伤农”现象便是生产计划与经营销售脱节的著名案例,这也凸显了农业生产中计划的重要性。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农业生产的计划性(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以及产品的规格和质量等)越来越重要。事先了解市场动向,做出较详细的计划,再与经营系统有效地联动,才能发挥现代农业的生产优势。

(二)经营系统

在现代农业系统中,生产系统不但要同经营系统相适应,甚至它的良性运转还有赖于经营系统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这与传统农业中的生产系统与经营系统相互分离且各自独立运行是有明显区别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整合经营系统,就算是那些集中展示了最先进的农业生产系统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也只能处于不盈利或亏损状态。现代农业的经营系统包括:

1.信息与决策系统。现代农业中,信息和决策对经营主体而言尤为重要。在宏观上,经营主体需要确定发展战略、明确经营策略、调动和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在中观上,需要明确市场定位、产品构成、生产和经营的组织结构、控制质量、成本和风险等;在微观上,需要具体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程、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总之,经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决策系统,而决策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又有赖于决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2.市场营销。市场优先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第一步,也是经营系统的首要考虑。市场营销的最佳状态是于生产开始前便获得订单,据此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生产中的盲目性。优秀的市场营销可以通过市场定位、品牌战略、市场增长、市场竞争等手段,提高一种农业形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库存,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质量控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有关。体现在:一方面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敏感性上升,对农产品价格的敏感性降低。另一方面,农产品大众消费模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必须具备质量控制系统和监控机制,并能有效地作用于生产系统,保证农产品高产的同时,质量也能达到或超出市场预期水平。

4.成本控制。实现利润最直接的源泉就是有效的成本控制。以“高效性”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则更注重通过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来提升比较效益和生产效率。从理论上讲,农业的高效性要求成本控制体现在每一个经营环节:规划过程、育种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以,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可说是任何一种农业模式能否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础。

5.风险控制。传统农业由于经营系统的失位使得它承受的主要是自然风险。而现代农业由于全开放的运行格局,影响其运行的隐患也持续增加,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成熟可靠的风险控制系统有两个作用:一是在风险预测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规避风险;二是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迅速地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中复原。

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乡村振兴”意义

中央已从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以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强化制度性供给和人才支撑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我国西南部脱贫攻坚的主战区而言,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承载了当地同步小康的美好期望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意义。

(一)产业兴旺农业强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4]。产业兴旺,就是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5]。贵州省《关于加快我省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主张“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这些主张就是要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能产业、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高效有机肥产业、体闲农业等产业循环链接,形成无废高效的跨企业、跨农户循环经济联合体,构建粮、菜、畜、林、加工、物流、旅游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6]。通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打造和建设,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深化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业强的战略意义。

(二)生态宜居农村美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越来越强调“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径。“十八大”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与低碳农业”;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可以看出,产业发展的同时释放出良好的生态效益是未来农业的基本走向。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正是这样一种强调生态、平衡、绿色发展的农业形态,将其延展到乡村区域便使乡村生产生活融合为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7]。贵州作为“三变”改革的发源地和示范区,理应把深化“三变”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贵州乡村振兴,完成生态宜居乡村美的历史使命。

(三)产业扶贫农民富

与传统扶贫相比,无疑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更强,帮扶效果更佳。精准扶贫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政策扶贫等多种方式,其中,产业扶贫被认为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计。不得不说的是,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观察总结,不少地区的精准扶贫仍未摆脱“输血”式扶贫的范式。一旦国家扶贫政策萎缩,会有相当一部分脱贫农户当年返贫。其根源便在于“给予”多过“创造”,农户发展能力依旧羸弱,不能自我发展,也没有融入产业的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带动农民就业,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的生产系统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系统培养农民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能力,加快区域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进程的同时带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和利益分享,帮助山区农户尽早实现小康梦。

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困境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山区乡村产业帮扶的主要手段担负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但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也需要克服以下发展困境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一)产区生态脆弱性强

从自然环境来看,山区生态脆弱,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和稳定性差。地球内动力机制奠定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背景,如地貌类型复杂、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山高坡陡、土层薄而不连续等[8]。特别是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容易造成山地环境退化,且不易恢复。

从社会环境来看,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山区耕地分布情况比较零散,适宜性不强。社会经济压力一旦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便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山地进行无序开发,不仅破坏了山地植被,还打破了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人为增加了生态脆弱性,导致人口、环境的恶性循环。

(二)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硬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农民反贫困的基石。以具有典型山地特征的贵州省2012年统计数据为例,首先,该年贵州省水库数量仅占全国的2.3%,乡村办水电站仅占全国的3.07%。但是贵州省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3.69%,贵州省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到常用耕地面积的75.08%,有将近25%的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其次,贵州每公顷耕地的大中型拖拉机占有量、大中型配套农具占有量、小型拖拉机占有量、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占有量分别占全国的 55.7%、12.9%、28.3%和 6.5%;再次,贵州省总的公路线路里程为164542公里,其中农村专用公路里程为741公里,仅占到0.5%,乡道里程为 18455 公里,仅占到 11.2%[9]。

(三)市场经济参与低

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多山多陵的自然地貌特征使山区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内外陆交通的不便导致山区与其他地区的资源交换并不顺畅,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与平原和沿海地区相比。大部分乡镇基本上没有专业的产品市场,乡村经济缺乏活力,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缺乏有效的衔接。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精准扶贫,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总体而言,市场经济仍然不够发达。

(四)技术、人才资源匮乏

山地农业依然保持传统的耕作方式,对自然的依附性强,生产水平低下,无法开展大规模经济,技术内循环为主,这些限制了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封闭性还表现在,山区农户与山地以外的人员沟通交流很少,商品信息交流不及时,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受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山区的人力资源也严重匮乏。一方面是山区以外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动意愿不足,缺少到山区服务的激励和动力,无法满足山区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山区以内的人员,科学文化素养不足,缺乏有效的学习能力,难以改变保守落后的观念,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制约了山地经济的发展。

六、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出路

虽然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但是依然可以找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出口。研究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做好以下几点:

1.打好“四张牌”。合理开发和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发挥山区产地优势,打好“山地”牌;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打好“现代”牌;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发展理念,打好“特色”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打好“高效”牌。

2.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或多种筹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力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受益的局面。同时,科学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效率。另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机制,健全管理政策。

3.加快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经营系统的打造,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要把市场需求信号及时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调整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借助品牌、有机认证、产地认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面向市场获得更多收益。

[1]胡未央,胡燕.现代农业文献综述[J].农业与技术,2013,22(10):24-26.

[2]简小鹰.中国现代农业的组织结构[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

[3]赵海齐,谢东升,吴艳芸.贵州农业园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123-125

[4]牙韩彰,李庭华,朱金莉,等.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J].当代广西,2017,(23):32-33

[5]申延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17,(12):10-12.

[6]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15-21.

[7]封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贵州农村改革[J].理论与当代,2017,(11):7-9.

[8]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2,18(1):77-79.

[9]相小萌.基于贵州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反贫困研究[J].南方农村,2014,(7):61-65.

猜你喜欢

山地现代农业特色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山地草甸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特色种植促增收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