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中学生学习智慧及其生成研究*

2018-06-01颜琳

中小学电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学习者

☆颜琳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一、前言

借助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力量,智慧教育创建出充满智慧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习者智慧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衍生产物,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工具。在智慧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智慧型教师的倾囊相授,更需要智慧型学生的灵活应用。

二、智慧课堂下学习智慧的内涵与特点

怀特海强调,要把教育从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知识面前获得自由;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1]。既然要解放教育的死板性就要先对“教”进行全方位的反思,通过反思的逐步深入,我们又开始审视“学”的重要性。学习作为学生日常的实践活动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外部条件因素实现自身内部的智慧发展。钱学森曾指出:智慧并不仅仅是知识,有丰富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有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智慧,这里还有运用的问题[2]。由此可以看出,智慧作为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方式,包括对知识的处理以及选择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而学习智慧是学习实践的高层次表现,是对学习经验与学习科学的超越[3],意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中做,做中学”的境界。它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实践活动追求的理想层面。有学者认为,学习智慧是学生由志向驱动的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效洞悉、选择、记忆、体悟、表达与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与素养[3],这更多依赖于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与思维过程。

智慧课堂本着连通交互的原则,强调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的个性化选择与思考,为主体性和创造性发挥提供可能。因此,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学习智慧是一种个性化学习创造的综合能力,强调按照自身价值观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转为自身的主体知识与情感态度后能合理有效利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它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个性化。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存在有个体差异的区别,在面对同一学习情境或学习资源,他们各自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有差别,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效果,理解和应用资源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因此,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创造了学习智慧的个性化特色。(2)实践性。萧伯纳说过,你我各拿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个人仍是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一个人苦学得来的学习智慧容易出现极端化,但在众人的交流探讨中思想间相互碰撞,摩擦出的智慧成果会越来越大。正如纸上谈来终觉浅的道理,只有在不断学习实践过程中智慧才能得到有效体现。(3)灵活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不可预测性的挑战过程,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达到生成智慧的目的。(4)创新性。反思评价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改进创新方式方法,反复锤炼意志能力,寻求最切合自我风格的学习方案,才能将学习智慧提升至更高层次。

三、学习智慧的生成因素

学习智慧是一种特殊的智慧,它的生成过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影响学习智慧生成的因素要从学生主体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两方面考虑。

(一)内部因素

1.学习目标

如果把需要学生掌握的每个知识看做一个点,那么点连成线,线合成面,学习内容就变成由许许多多个点编织而成的一张知识大网。在网上行走的学习者若没有明确的目标,极容易迷失于迷宫般的网线中。而明确学习目标就是提示学习者任务知识点在网线中的坐标位置,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行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学生对最终学习效果的思考结果,凝聚了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对学习方式适应程度的考虑等多方面的智慧。学习目标发生偏移可能意味着学生顺利完成当前知识任务正在开启新阶段目标,这是学习智慧的提升过程,但也有可能是学生对于当前目标的质疑与迷茫,此时学生学习智慧的生成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学习目标需要不定时检查纠正,才能保证学习智慧时刻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学习态度

态度是学生随知识产生的情感态度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做出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所以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前期的必要准备,它关系着学习活动的开展进度与学习效果的良好程度。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而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学习环境是学生所期待的,他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努力向上的行为,反之,学生会厌烦学习甚至产生逃学等不良行为。因此,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导致不佳的学习效果,间接影响着学习智慧的生成效果。

3.认知能力

加涅在学习结果分类中提出三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而具体化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注意、想象等多种能力,学习活动不仅涉及这些能力,更与不同能力所达到的共同作用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认知能力对不同学科的学业成就存在不同影响。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有所差异,对于同等学习活动收获的成就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生成学习智慧速度的能力也会有强弱之分。

4.自身反思

学会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来分析学习方法和调整学习状态,并长期积累成为自己学习活动得来的经验。在智慧课堂里个性化学习因素增加,学习难度有所提高,当遇到困难时,学生需要利用自身反思得来的经验做出及时的分析与决断。这说明自身反思为学习智慧的生成提供了间接保障。

(二)外部因素

1.学习环境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的推进下,教学方式从传统填鸭式课堂的“粉笔+黑板”模式到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投影”模式,再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未来课堂,每一次教育与科技的变革融合在影响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在不断转变提升学习智慧的养成方式。智慧课堂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课堂互动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超越课堂空间的束缚,从而促进学习智慧的养成。

2.师生关系

在目前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两个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是教与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对象。有研究表明,无论从知识内容、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上说,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会受到师生关系和谐程度的制约。[4]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质量,更关系着学习智慧的养成情况。

3.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观察的主观知觉,而他人评价是他人对学生行为观察的反馈,从其他角度反射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能起到完善学习评价的作用,对于经验积累有一定的帮助。他人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自我知觉,为学习过程中的判断分析提供依据,因此,他人评价也间接促进了学习智慧的养成。

四、学生学习智慧的生成策略

学生的智慧成长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又被外部因素所制约。智慧课堂的推广发展为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新生机的同时也充满新的挑战。只有经历不懈迎接挑战、反思总结、积淀经验,学生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学习智慧。

(一)充分利用课堂数据,把握细节智慧

传统课堂下学生的学习体验多来源于教师的经验相授或自身想象,如此环境下不全面的学习数据采集所产生的智慧自然会有所偏失。但智慧课堂注重仿真体验,善于通过联系学习者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它是将情景环境与知识系统紧密联系的课堂。在智慧课堂下所有的学习活动转化为数以万计的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习者的智慧来源与产生过程。DIKW决策模型(Data-to-Information-to-Knowledgeto-Wism Model)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者间的关系清晰呈现在一个金字塔体系里(如图1),揭示了人类认识按照数据到信息,再转化成知识,最后升华成个人智慧的整个过程。

图1 DIKW决策模型

这样的模型构建为智慧课堂内学习智慧的生成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数据在DIKW模型中是催生智慧的最小单位,而它恰好也是智慧课堂最基本的元素。课堂内无处不在的数据记录下教学过程的每一处行为细节,直观反映出教学互动效果,为完善课堂反思和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课堂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学习智慧在师生或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产生,又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应用完善。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数据的反馈信息,才能掌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细微变化,才有利于教师有依有据地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此促进从行为细节中生成学习智慧。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智慧生成

目前,课堂内师生之间多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在双主地位下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课堂活动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传统课堂活动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受到限制。而且填鸭式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天赋智慧。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随着在新课程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下,智慧课堂等新型课堂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智慧才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做到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命意义的体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能够在活动中体现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在和谐关系下开展的师生互动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智慧的有效养成。

(三)完善学习评价系统,保障智慧成果

智慧教育的一大原则是交互,作为课堂交互中不可缺失的评价环节,对学习智慧的生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完整的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两大部分。当学生听取他人评价时,需要将他人的建议接受转化为自身经验储备;当他们对他人作出合理评价时,既需要回顾其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组织语言全面客观地提出建议,又要对照他人行为反思自己的优劣之处,用于自评时总结经验。在自我评价的阶段,学生会根据某个学习目标或以往的学习经验作为参照,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期望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评价过程中,他们思考选择并作出合理判断与决定等一系列行为都需要学习智慧的参与。思考越深入,学习策略改进越完善,智慧生成效果越好。

五、结论

学习智慧贯穿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附带产物。智慧课堂下的学习活动互动性强,复杂度高,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生只有在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后养成学习智慧,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助推自己全面发展成为智慧型人才。

[1]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陈华新.集大成谈智慧—钱学森谈智慧[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曾强,李三福.学习智慧本质及其养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09):119-124.

[4]范士龙.和谐师生关系的促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学习者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