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低毒药剂防治萝卜甜菜夜蛾药效试验

2018-06-01王春兰林双喜丁志宽陈秀红

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乙基甜菜夜蛾

王春兰,林双喜,丁志宽,陈秀红

(1.东台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东台 224200;2.三仓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东台 224200)

甜菜夜蛾,学名Spodoptera exigua,俗称白菜褐蛾,隶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多食性,暴发成灾的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类等蔬菜,以幼虫蚕食或剥食叶片造成为害,还可钻蛀青椒、番茄的果实。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低龄时常群集在心叶中结网为害,然后分散为害叶片[1-2]。近年来,东台市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萝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常年种植面积在5000 hm2以上,而甜菜夜蛾在萝卜田间发生较重,常年每百株虫口量为10~20头,严重时甚至达到100头。农户为控制甜菜夜蛾为害,长期使用毒性较高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而且用量和用药次数不断增加,生物药剂防治应用较少,从而导致甜菜夜蛾抗性水平快速上升,防治效果下降,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较大的风险[3-5]。为了筛选防治萝卜甜菜夜蛾的高效低毒药剂,替代防治效果不佳的低效药剂,2017年东台市植保植检站工作人员在东台市三仓镇进行了乙基多杀菌素等几种低毒药剂防治萝卜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7年8—9月安排在东台市三仓镇官苴村萝卜田中进行。试验地常年种植蔬菜,土壤质地为中壤土,pH值7.9,耕作层含盐量0.7 g/kg、有机质12.8 g/kg、速效钾87 mg/kg、有效磷24.8 mg/kg、有效锌1.21 mg/kg、水溶态硼0.78 m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4种防治药剂,其中有2种生物药剂分别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2种低毒化学药剂分别为:10%虫螨腈悬浮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其具体来源见表1。供试萝卜品种为当地大面积种植的露天白。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均采用喷雾方法,以常规药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为对照药剂(CK1),以不喷药为空白对照(CK),各处理药剂用法与用量具体见表2。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15个小区,每个小区占地面积100 m2。

1.4 试验方法

2017年8月18日播种,出苗后田间管理水平良好,萝卜长势均匀,9月2日下午进行喷药处理。由于喷药时萝卜处于苗期,每667 m2用药量均对水30 kg后进行喷雾。施药时田间甜菜夜蛾幼虫处于低龄期,因此各处理均施药1次。使用卫士牌WS-18D电动喷雾器对萝卜幼苗叶片进行均匀喷雾。9月30日,萝卜成熟采收,结束试验。

试验期间,以晴好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高,最高温度26~33 ℃,最低温度17~23 ℃,仅9月6日有小雨(雨量0.9 mm)。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1.5.1 安全性

于施药后1 d(9月3日)、3 d(9月5日)、7 d(9月9日)分别调查萝卜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药效反应。

1.5.2 防治效果

根据甜菜夜蛾发生情况,每个小区选定2点,每点20株,进行调查。喷药前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基数,喷药后3 d(9月5日)、7 d(9月9日)、10 d(9月12日)分别调查甜菜夜蛾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1.5.3 对其他害虫的兼治效果

在调查甜菜夜蛾防效的同时,观察各小区斜纹夜蛾的发生情况,评估供试药剂对其他害虫的防治效果。

表1 供试药剂及其来源

1.5.4 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在药后3次调查的同时,观测各小区蜘蛛、瓢虫等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存活情况。

1.5.5 农药残留测定

9月30日,萝卜成熟采收时,按照江苏省农药检定所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取样送检,测定农药残留。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1、3、7 d观察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虫螨腈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在按照试验设计(表2)浓度使用的情况下,各小区萝卜生长正常,无不良影响,未见药害症状。

2.2 防治效果

药后3 d调查结果表明(表3),处理1、2对甜菜夜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校正防效分别为96.2%和100.0%,对照药剂(处理4)效果略差,校正防效为84.5%,处理3校正防效仅为70.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2、3、4两两之间均差异显著,且处理1、2与处理3、4间差异分别达极显著。

药后7 d调查结果表明(表3),处理1、2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7.1%和100.0%,与药后3 d的防效基本一致,处理3、4的校正防效明显下降,分别为42.3%和56.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2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4间也无显著差异,处理1、2与处理3、4间分别达极显著差异。

药后10 d调查结果表明(表3),所有处理的防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处理1、2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8.0%和93.8%,处理3、4的校正防效急剧下降,分别为35.5%和45.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2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4间也无显著差异,处理1、2与处理3、4间均达极显著差异。可见不同药剂的药效在喷药后10 d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处理3和处理4;因此,在甜菜夜蛾虫口数量较大的年份,喷药7 d后有必要进行补充防治1次,以免造成产量损失。

表2 各处理药剂及其用量

表3 乙基多杀菌素等几种药剂防治萝卜甜菜夜蛾田间试验结果

2.3 农药残留

收获时对各试验小区萝卜采样送检,经检测,10%虫螨腈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处理区的农药残留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因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这2种药剂为生物药剂,极少产生农药残留,故也未出现超标现象。

2.4 对其他害虫的兼治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小区斜纹夜蛾均较少,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均对斜纹夜蛾有较好的兼治作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00倍液对斜纹夜蛾的兼治效果不理想。

2.5 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经调查发现,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虫螨腈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种药剂对蜘蛛、瓢虫等其他非靶标生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00倍液在萝卜上使用时,对作物生长无异常影响,安全性高,各小区萝卜生长均正常。

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对萝卜甜菜夜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要在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药后3、7 d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药后10 d仍然分别在80%和90%以上,且对斜纹夜蛾有兼治效果,对蜘蛛、瓢虫等有益生物安全。建议在生产中防治萝卜甜菜夜蛾时,可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和10%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注意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效,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施药后28 d抽样送检,检测各药剂处理萝卜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未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从防治效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药剂成本投入等因素考虑,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可以交替作为防治萝卜等蔬菜上甜菜夜蛾的药剂推广应用,施药间隔期为7~10 d。

本试验中,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较小,对甜菜夜蛾防治效果不理想;但因2017年虫口数量较小,未对萝卜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保证药剂成本投入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建议对提高这一生物药剂浓度或者在安全间隔期内连续进行防治的效果进一步试验,以便确认效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 周俐宏.我国切花害虫甜菜夜蛾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6.

[2] 蒋建忠,何吉,袁联国,等.性诱导和黑光灯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测报上的应用效果比较[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4):140-142.

[3] 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等.甜菜夜蛾抗药性及其机理[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3):229-234.

[4] 王光峰,张友军,柏连阳,等.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03,5(2):40-46.

[5] 崔劲松,梅爱中,许海蓉,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J].上海蔬菜,2015(6):53-54.

猜你喜欢

乙基甜菜夜蛾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甜菜咋喂猪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甜菜丰收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对大鼠睾丸和卵巢组织激素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