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简单的东西 写出味道来
2018-06-01王秋珍
文/王秋珍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很爱,很爱。这一年的夏天,男人约女人来到海边,拿出一枚钻戒向女人求婚。没想到女人拒绝了他。男人心碎了,一扬手,把钻戒丢进海里。从此,男人一直郁郁寡欢。
很多年后,男人又一次来到海边。他在海边餐馆点了一盘鱼,想起伤心的往事,只顾着埋头吃鱼。
突然,他咬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猜这个坚硬的东西是什么?
钻戒!真的是钻戒吗?
其实没有那么巧,他只是咬到了自己的一颗牙齿!
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愚蠢。他陷在情感里出不来,把时间白白浪费了。这是多么不值得呀!他老了,牙齿开始脱落。难道要等所有的牙齿都掉了,他才能醒悟吗?从此,男人振作了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对,是牙齿。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逆转的情节。而这个逆转的情节不仅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非常合情合理。
我们来看我的学生李琦的作文《姐姐的发夹》——
我的表姐要来我家住一段日子。
我和妹妹都乐疯了,因为表姐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表姐是下午3点到的,我和妹妹都乐颠颠地跑出去迎接她。表姐带来了她的“百宝箱”——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小东西。
表姐一进我们家,就打开“百宝箱”,用得意的语气告诉我们,这是啥,那是啥。我们一边看着那些新奇的“宝贝”,一边发出“哇”“哇”的惊叹声。在那些“宝贝”中,表姐最喜爱的就是发夹了!那个发夹非常小巧,精致漂亮。表姐不时把它戴在头上,总是小心翼翼。
但是,没过多久,“悲剧”就发生了。
这天午觉后,表姐习惯性地朝床头柜摸去——那是她放发夹的地方。咦,没有?再找,还是没有!表姐慌了,一下子就从房间里“飞”出来,对正在看电视的我和妹妹大声叫道:“你们两个,快帮我找找啊!”
于是我们就像疯了一样,到处找表姐的发夹,恨不得把房子掀了,再掘地三尺。床下面、书架里、柜子下面、阳台上都找了又找, 都没有!
后来,我们三人都筋疲力尽,只好稍作休息。就在这时,我和妹妹都愣住了——那个小巧精致的发夹正在表姐的头上呢!
这篇作文不过写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找发夹,但我们读来则觉得清新有趣,因为它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如此兴师动众寻找的发夹,原来一直在主人的头上。而这个情节又非常合乎情理——生活中,谁都会有这样的差错,让人啼笑皆非。
因此,把简单的东西写出味道的方法之一,就是写一个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情节,使读者过目不忘。
同学们,我们描写教室很安静的时候,最喜欢写的句子是什么?“教室里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这句子似乎成了一个公式,同学们都爱套用。可是,大家想一想,它真实吗?合理吗?教室里怎么会有针呢?如果我们把针改换成笔,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教室里静极了,连一支笔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啪嗒!’果然,我听到了一支笔掉在地上的声音。我弯腰捡起笔交给后桌同学。抬起头,恰好迎上了班主任的目光。她似乎在说——你又开小差了!”看,在这段文字里面,笔既增加了文字的趣味,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最爱用的一个句子——我的脸红了。老师批评我作业没好好写,我的脸红了。可是,脸红不红,自己怎么看得见呢?你总不能在老师批评你后,拿出镜子一照——呀,我的脸红了。因此,这个表达不够真实。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对,我感觉我的脸红了。我像吃了辣椒一样,脸发热了。我感觉我的脸红胀了起来,一定像极了熟透的苹果……
我们平时写作文,会写到哭啊难受啊这样的情绪,我们往往这样表述——我哭了;我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我痛哭起来……这样的表述不仅没有新意,还给人一种造作、不真实的感觉。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写哭?
我的鼻子酸酸的。
我眼前的景物模糊了。
我的眼睛下起了雨,一滴、两滴、三滴……
泪珠顺着脸颊,一颗一颗,滴落在月光中。
眼睛好像洗了个澡。
我的泪水一下子被“点燃”了,争先恐后地往外跑。
我眼里有了晶莹的泪花,却固执地不肯流下来。
眼泪好像在说:“世界这么大,我好想出来看看啊!”于是,它们就一滴接一滴地出来了,落在青石板上,啪嗒有声。
……
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表达,即使普通的流泪,也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来看我的学生潘亮都的《争论》——
这本来是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叶间筛下无数光斑。一切都那么美好……
可就在一瞬间,整个世界都好像阴沉了,只能感到太阳发出的恼人的酷热。
教室里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我和同桌,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
这事儿还得从午间休息时说起——
刚吃完饭,教室里一如既往地吵闹。我坐在我的位子上,开始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我的手被同桌的手肘狠狠地撞了一下,手下的字也自然走了样。开始时我没有太在意,以为他是不小心的。但是,在我平复心情重新开始写作业时,他竟又撞了我!而且这次的力度比先前的更大!这我可有点忍不了了:“你干吗?”他却什么都不说。我也只好扭过头去,继续写作业。
但这事儿还在重复发生。空气中的火药味愈来愈浓。我终于忍不住了: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又是几个意思?”令我意外也令我更恼火的是——他居然还这么理直气壮!
“撞来撞去的好玩吗?你知道我写坏了多少字吗?”
“你没看见这么大的‘三八线’吗?你都不知道越界多少次了!”
“三八线”?低头看看,或许桌子间的缝隙就是那所谓的三八线吧。
“那么一条破线能说明什么?你怎么那么斤斤计较!”
“你不也一样吗?撞你几下就要这么计较!再说了,就你那种破字,撞和不撞有什么区别?”
这话像针一样,锋利、尖锐!我极力压制心中的怒火,狠狠地歪过头去,不愿再看同桌那刻薄尖酸的嘴脸。
硝烟味慢慢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尴尬的氛围。抬头看看对方的狼狈样,我竟一下没忍住,笑出了声。
没想到他紧绷的脸也松弛下来。我想,如果此刻配一句旁白,那一定是——我们是闹着玩的。
这篇作文的内容依然很简单,不过是同桌之间你来我往的争论,但我们感觉挺有趣味。“我的手被同桌的手肘狠狠地撞了一下,手下的字也自然走了样。” “我” 以为同桌是不小心,没想到他是故意的,因为“我”的胳膊越过了桌子中间的缝隙——多么真实的细节啊!
因此,把简单的东西写出味道的方法之二,就是要注重细节的真实,展现文字的诚意。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喜欢在“说”前面加修饰语,比如高兴地说,不耐烦地说,似乎这样写,人物的情绪就呈现出来了。其实,这是一种特别偷懒的做法。人物有怎样的心情,不用作者来概括,应该由人物自己来呈现。我们写的文字,要有镜头感、画面感。比如,你要拍一个人不耐烦的镜头,剧本不能写他不耐烦地说,这样写别人怎么演?你写他不耐烦,这只是你的主观描述,他到底有怎样的情绪,需要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等来展现。我们看这句话——“只听方便筷‘咔’的一声,成了两截。他踢了一脚凳子,眼神有些凌厉:‘两包花生,快点!’”这样的描写,是不是有镜头感?
同学们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试着不用“说”前的修饰语,甚至不出现“说”字。这样有意识的训练,会让你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们来看我的学生徐天宇的《童年的破摩托》——
小时不喜睡,只会在极度兴奋之后,或是去江北玩一圈回来才睡,这已成习惯。父亲带我出去,就骑着那辆破摩托车。
那时的江北没有彩灯,没有人群,节庆广场还是一片田野,显得分外凄凉。
可我就喜欢这样的环境。年轻的爸爸带着一个傻小子在公路上疾驰。年轻的爸爸一紧一松地踩着油门,摩托车时快时慢地行驶在柏油马路上。年轻的爸爸兴奋地大笑,对着空无一人的马路和辽阔的星空大叫,那站在摩托车后座上的傻小子也跟着拍掌欢笑。
就这样,父子都很快乐。
傻小子困了,回家了,含着年轻的爸爸的大拇指,睡着了。傻小子不要奶嘴,奶嘴是难闻的塑料;他要的是爸爸的味道。
傻小子小时多病,半夜无端地发烧,于是那辆破摩托车又载着他去医院。傻小子怕那根针扎在自己脑门上,又不喜吃药,每次生病都很折腾。年轻的爸爸虽然很困,但他很有耐心。
傻小子喜欢吃零食,不喜欢吃饭;傻小子喜欢出去惹狗玩,不喜欢在家看动画片;傻小子喜欢当英雄,不喜欢洋娃娃……
所以年轻的爸爸不吃饭,光顾着追着喂傻小子饭;所以年轻的爸爸不睡觉,光顾着抱着傻小子跟狗赛跑;所以年轻的爸爸不正义,光顾着当坏蛋被英雄打倒在地……慢慢地,傻小子长大了,年轻的爸爸变老了。
现在家庭奔小康了,什么都有了,又什么都没有。破摩托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辆轿车。它们很平稳,你怎么踩油门,车座上也不会有震动感。欢乐的爸爸好像也变成了忙碌的爸爸,傻小子只好一个人在院子里跟蚂蚁、萤火虫玩……
我真的好想念以前那辆破摩托车上的童年。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作文特别有画面感。比如“年轻的爸爸一紧一松地踩着油门,摩托车时快时慢地行驶在柏油马路上。年轻的爸爸兴奋地大笑,对着空无一人的马路和辽阔的星空大叫,那站在摩托车后座上的傻小子也跟着拍掌欢笑。”如果只是写“爸爸开着摩托车,很兴奋,我也很兴奋”,效果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呢?
可见,把简单的东西写出味道的方法之三,就是要给读者看电影的感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用心地对待文字,就能把简单的东西写出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