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在西安

2018-06-01南舟

饮食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泡馍回民肉夹馍

文/南舟

想吃好东西,爱吃好东西,多吃好东西,到祖国各地多溜达是个好途径。各地旅游攻略招徕人气的招法之一,就是把自家的好吃的端出来馋人、诱惑人。看过一位作家写自己走西北的吃相和感觉:“……太好吃了,真担心一不留神,把自己的舌头也吞了!”

真那么好吃吗?最近我走西安试了一把。

3月去西安,春运已过,五一黄金周未到,说走就可走,什么车票、旅店啥的都不必预订,保准啥时要啥时有,保证需求,西安话——好得狠!

从北京到西安,高铁大约5个钟头。下午两点上车,故意没在车上吃盒饭。下车乘地铁随机选了钟鼓楼。出地铁对面的鼓楼灯光璀璨,壮丽辉煌,不过当时饥肠辘辘,无心细看,拉着箱子直奔回民街。

好家伙,夜幕下的回民街人流熙熙攘攘,气氛热气腾腾,灯火五光十色,肉夹馍的叫卖声合着烤肉串的香味扑面而来。一进街口,见一孙家老铺肉夹馍正热卖,本想先来个肉夹馍填补一下肚子,但见食客队伍排得老长,实在等不及。再说这时周围环绕已经把你的视觉、听觉、嗅觉统统变成了口水,干脆顺势一脚跨进了一家“老米家泡馍馆”。

先要了两支红柳烤羊肉串,一支10元,红柳树枝串着五六块有肥有瘦、块头不小的羊肉,油汪汪、喷喷香地上来了。我三下五除二立马就消灭了,就差也把舌头吞进去了。接着一大碗羊肉泡馍热气腾腾端上来了,赶紧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起码得让有眼福的朋友们分享嘛!

是真饿了,也是真好吃,二者合一,只觉得这是平生吃到的最好吃的羊肉泡馍。吃饱吃好了,会有一种满足感或说幸福感,带着这种感觉,我从从容容把回民街从头到尾逛了一个够。

既来之则食之。第二天中午又兴冲冲来到昨晚已踩好点的“西安贾三灌汤包子馆”。一进店门,迎面一块木板上刻着“贾三包子前世今生的故事”,作者是大作家贾平凹。显然饭店经营者是很懂打文化牌的。进得店来,见一面墙上挂满了演艺明星来店的照片,多是明星与店主的合影。掏出手机想把这些明星照翻拍若干,被服务人员“不准拍照”的手势止住。问为何不准拍,告曰就是不让拍。虽然不让拍,倒也记住若干,记得有姜昆、杨澜(特年轻那会儿),还有李双江、韩红和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

说起贾三包子,在北京倒是也常吃,因一朋友特别推崇总是请吃。这回寻到贾三包子的老家了,可惜没法回请那位朋友,很是遗憾。一碗八宝粥,两屉包子,一屉牛肉馅,一屉羊肉馅,很快摆到面前。因为曾有过囫囵吞枣的教训,我知道灌汤包子这东西不能囫囵地往嘴里送,所以吃得很专业,汤水不漏。当然,我没忘给朋友发了实物照片。

不过,好东西不能多吃,不能总吃。接下来的日子又重复吃了一遍羊肉泡馍和贾三包子,感觉就逊于上次了。分析原因,觉得一位当地人说得在理:你们外地人是来尝鲜,冷不丁吃一次觉得新鲜就好吃。我们总吃,就是吃着这东西长大的,感觉好吃是长年累月吃出来的。这道理在兰州吃牛肉拉面也得到验证,一兰州朋友说:“这面,几天不吃就想得很!”不怪一美食家说:人舌头上的味蕾是有记忆的,从小吃而且吃惯了的东西就印象深刻,就特别爱吃。

猜你喜欢

泡馍回民肉夹馍
羊肉泡馍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肉夹馍
浅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肉夹馍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贾平凹吃泡馍
离不了的羊肉泡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