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农村学生素养

2018-05-31刘新华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图书馆读书

刘新华

【摘要】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位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視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获得审美体验,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农村初中生中,由于受信息、条件、家庭、观念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结合语文课内教学来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贾芸谋差》选自《红楼梦》,在教了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介绍了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明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红楼梦》。

(一)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鲁迅嚼辣椒驱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二)好书引读

名著是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展现的是伟大的精神境界;能帮助人抵抗丑恶,远离虚无,改造贫乏。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的名著的阅读而代代相传。中学生可以看名著仨国演义》、(洒游记》,《草房子》、《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老人与海》等。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如果没有读过几部有价值的书籍,那就是一种遗憾,以后再去弥补是很难有成效的

(三)诵读经典古诗文

经典古诗文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而中学阶段正是孩子们记忆的最佳时期,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使学生们受到良好的文学滋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让他们受益终生。

(四)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摘抄本展评;在学校广播站争当小主持人活动,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呢?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一)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传记、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用好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每个农村中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应和家长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一)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二)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1)批注笔记法。就是在阅读时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见解、质疑和心得体会等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其形式有三种:一是“眉批”,即批在书头上;二是“旁批”,即批在句子或一段话的旁边;三是“尾批”,即批在一段话或整篇文章之后。

(2)符号标记法。用各种符号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做标记,以便于应用时查阅和再阅读时注意的一种阅读方法。其要点是:①在重要的句子下划横线。②在重要的段落旁划竖线。③将关键性的词或短语圈出来。④在有疑惑处划问号。⑤在有感悟的地方划感叹号。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便于应用时查找,有利于对重点内容的记忆,便于利用很少的时间对重点内容的再阅读。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并在课外阅读中培育语文听、说、读、写等核心素养,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孩子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图书馆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