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探讨

2018-05-31才治刚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才治刚

【摘要】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是降低个贷业务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增长,信贷风险控制对全面性和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内部控制的目的是要将信贷业务审批和发放控制在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允许范围之内,以此降低信贷风险。为此首先要建设诚信严谨的内部文化,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完善内部的监督体系,探索最合适的监督控制制度;另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内部控制,例如贷后跟踪与内部奖惩的手段,都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贷款 内部控制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个人贷款业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出现过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轻则导致管理混乱,重则出现支付危机甚至倒闭引发行业混乱。为此,针对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内部控制手段进行研究,对改善行业风险状况具有明显的应用意义。

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现状与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增长,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体现出来。但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显示出,商业银行信贷控制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银行要想保证自身的稳健经营、防范风险,就必须要严格控制贷款业务、保证资产质量。纵观近年来国内外商业银行所发生的信贷危机与案件,大都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加强个人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主要特征

与监管部门的强制性监管不同,商业银行对个人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更多属于一种自律行为,但也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最有效行为之一。首先,信贷风险控制需要与其余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不能孤立考量;内部控制过程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而最注重的是事前的风险控制;商业信贷的业务主体是人,因此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人的管理,例如为了保证信贷体系的规范性,要通过监督体系对个人的权力进行制约等。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与原则

对个人贷款业务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可以长期降低信贷风险,使银行的经营活动和收益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信贷的内部控制必须在法律法规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不能由于内部监督和控制发生泄漏客户与员工信息的行为。强化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人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为此要主动进行信贷活动中个体权力的制约,防止对内部控制活动产生负面干扰;内部控制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职责十分复杂,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为此要明确各方在监督行动中的责任,使内部控制协调有序进行。除此以外,专门的内部控制组织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特殊权力,例如合法调取与查看系统内的信息,以及将发现的情况及时上报管理与审计机构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进行内部控制而严重干扰正常的经营活动,而要尽可能缩减内部控制流程,提高行动的效率。

(三)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正常的个人贷款内部控制要从至少三个方面出发:首先要保证贷款业务流程的规范性,规范的信贷流程中要避免出现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将审批与贷款流程分离,强化不同流程、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信贷的分级审批制度也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商业银行需要严格管理信贷风险与资产负债比例,通过建立科学的授信额度管理体系来确保整个信贷流程的稳健运行,形成各級分支机构不同权限的审批管理制度;第三,还要严格进行信贷的内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确保各项资料档案的完善性。

三、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员工素质与内部文化建设

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要想促进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均衡发展,就要完善内部人员管理与文化建设。首先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其在信贷活动中的原则性,要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恪守原则,降低以公徇私的可能性,就要培养其职业责任感,向其宣传商业信贷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其自觉规范性;其次为了避免因工作疏漏而造成损失,还要定期对信贷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技能水平符合现行的法规政策;再次在内部文化建设上,要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以规则和道德双重约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在出现过失时,也要保证员工有机会及时反省并改正。

(二)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商业银行是高度依附于现代化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因此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内部工作的改进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首先要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从已有的形式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致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分工细致,但在全方位的服务协调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类是围绕服务而建立的组织架构,在服务的全面性上更有优势,但在出现问题时,常常难以进行责任划分。其次除了健全管理体系以外,完善的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不同部门与层级间的工作评价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也可以对制度的健全性进行检查,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改进。

(三)强化风险控制手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现出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对风险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或组建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形式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基于先进科技手段的风险管控体系。例如:建立风险评估的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贷款审批业务;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要及时进行研究,如果发现市场风险大规模上升,要及时调整自身的信贷评估与方法策略。

(四)完善责任落实与跟踪管理制度

贷款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实际上是进行风险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跟踪客户的经济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如果客户经济状况恶化,应当与客户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必要时采取变卖抵押品、诉诸法律等手段进行催收。为此,应当定期派出信贷员对客户进行考察,关注客户的经济动向,健全的贷后跟踪制度可以大大减轻可能的损失。商业银行还必须严格落实信贷责任,确保各部门人员各负其责,建立并落实对员工履责情况的奖惩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层级之间的协调,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要从潜在的风险出发,对资产与信贷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在风险允许的状况下进行贷款审批和发放,并获得收益。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