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2018-05-31潘丽君
潘丽君
【摘要】企业财务审计是相关审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收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并提出审計意见和整改方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审计 问题 策略研究
一、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内部环境影响
每个企业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导致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受到影响的主要内因就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偏低。目前,我国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大多数的审计部门以及审计工作人员缺少完善的约束制度,使得审计工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工作仅仅停留在查账的层面,无法从更高的角度来审查存在的问题,不能准确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判定,这就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外部环境影响
(1)经济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各个企业为了迎合经济的发展,开始将内部审计环境进行转变,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给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审计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这就增加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些审计工作人员为了提前完成工作任务,没有重视工作质量,形成审计风险。
(2)法律环境。依法审计是当前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近几年来,内部审计已经得到了各个部门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随后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然而,由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以及法律保障,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还是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以及判断能力来进行风险评估,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审计结果的精准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从当前我国大多数财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来看,不但缺少基础财务理论知识,而且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人员对工作岗位职责认识不足,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不能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严重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度。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审计业务的人员较少,直接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大多在企业担任一定职务,导致审计过程的严肃性差,降低审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由于审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无法进行统一的学习和培训,审计知识和参考信息更新迟缓,审计方法老套,导致企业审计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审计部门独立性差
企业财务审计属于独立的财务职能,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设置的财务审计部门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审计工作无法独立、严密开展。要想保证企业顺利完成财务审计任务,必须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人员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遵守秉公处理的原则,保证工作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独立执行审查工作。然而,在日常的财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阻碍和干扰,执行审核能力较弱。此外,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给审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由于缺少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对审计人员缺少系统的管理依据,即在审计人员招聘、审计监督、审计领导、审计意见执行等各个环节,均没有制定明确规定,造成后期管理中干涉审计工作的人员过多,影响数据真实性。
(三)审计力度小
企业财务审计具有明确的目的,即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促进企业领导者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完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结构,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审计工作应始终贯彻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审计工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只有面对尖锐的财务矛盾时,才考虑使用审计核查,不能起到预警的效果。当前许多企业的审计工作覆盖面狭窄,涉及范围不足,造成审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比如,在审计过程中,部分业务的审查工作不到位,存在“潜亏挂账”的现象,不能保障审计的公正性。
三、财务审计基础工作创新分析
(一)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
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核心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起到关键因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财务审计工作的责任愈加重大,相应地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更高要求,因此,实行财务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掌握国家制定工作的相关规政策,以此作为审计人员的管理目标,使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化。主要表现在,要求审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约束自己,不以个人情绪来判断工作是非,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企业领导人员统筹安排对审计部门的人员培训工作,对新职员以及资深主管人员进行不同课程的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预算执行绩效,提高效益。最后,企业可适当邀请专家进行交流,可解决企业内部人力素质不均或偏低的情况,通过促进专家与员工的交流,可更好地调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模式,加强对创新思维和技术的运用,为实现人员管理的创新提供有效依据。
(二)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必须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增派专门人员从事审计工作。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审计部门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发展状态提出财务整改意见,充分发挥其评价和监督的职能。企业负责人需要做出明确规定,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影响或干涉审计工作,以保证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结构,降低财务管理失误率。另外,配合审计机构的工作,及时采纳合理的财务整改意见,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处理,保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总之,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绝对的独立性质,又赖于企业各部门的支持,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企业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制度是任何组织进行社会活动所必备的条件,完善的企业审计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保障。首先,提高企业高层领导对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成立审计领导工作小组,明确规定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定参与和指导审计工作,对违反审计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其次,对审计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将公司财务的运行状况作为根据发放工资的标准,根据财务运行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的有效发现率决定工资额的大小,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后,制定审计部门管理制度。定期審查和修改财务风险预案,策划事前、事中和事后处理程序,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此外,实施全责统一制。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监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其发现财务异常或者违规行为而不及时上报,并给企业造成损失,将被追究相关责任。
(四)夯实基础审计
基础审计工作中,企业人员还处于工作的适应阶段,主要就是进行文件管理和记录,对业内人员是否说做一致的情况进行审查,以及是否按规定开展财务工作的审查:努力提高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开展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审计工作记录的正确有效性。流程审计工作阶段是审计工作已经在企业执行有一定时间,并且已经被大多数员工认可,工作流程的执行趋于稳定。这就需要适时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加强内部沟通方面,以及产品实现的环节,以流程导向的观念为指导,检验审查流程的实施在其他部门是否起到真正效果。
(五)强化目标审计
开展目标审计的工作,需要以实现审计目标为重点,对企业的审计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分析。如发现存在明显的不合理部分,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再作出企业分期和短期目标,有效地将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融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作为单独部分,以实现审计价值的最优化。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财务审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机构,对于提高当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而言,内部的财务审计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它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下的环境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不断的创新其运行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的建立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已经成为企业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企业相关人员积极探索解决方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价值,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印执.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33).
[2]刘计华,杨丽红.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意义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7,(11).
[3]于晶.探究公司财务审计的模式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7,(24).
[4]郑久昌.浅谈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