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芯片LED器件热学特性分析

2018-05-31陈焕庭陈福昌熊传兵周锦荣陈赐海

发光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热学结温电功率

陈焕庭, 陈福昌, 何 洋, 林 硕, 熊传兵, 周锦荣, 陈赐海

(闽南师范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1 引 言

多芯片LED器件是将多个LED芯片集成在散热基板上,并实现整体封装的一种技术。与单芯片LED器件封装相比,多芯片LED器件可提高单位体积内光源的集成度,有利于LED光源体积降低[1-2]。随着多芯片LED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和体积的缩小,尤其是对于集成大功率芯片的LED器件,其内部具有多个热源,热源之间的热耦合效应明显,单位体积内的功耗较大,随着LED器件结温升高,将影响到LED光源的光学特性以及电学特性,可靠性降低[3-4]。因此,分析多芯片LED器件内部热学模型,准确计算其结温已经成为目前多芯片LED器件应用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5-7]。

传统热设计方法需要通过对样品进行大量的实验分析比对,最终提出合理的散热结构方案,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LED的不同散热结构进行热模拟分析,通过对多种优化结构的计算分析,确定最合理的改进方案,并最终将热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进行对比论证,从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多热阻模型的优点是热分析行业内普遍认可的,它可以简化封装模型,在热模拟过程中节省网格,大大降低仿真时间,精度高于单热阻以及双热阻模型,目前国外电子厂商和软件公司对多热阻模型的研究投入力度很大,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欧洲基金项目而建立的DELPHI热阻网络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热设计中[8],该模型是目前世界最流行的热阻提取方法。

本文通过建立多芯片LED热学模型,阐明器件内部热阻支路的变化情况,对研究器件内部各层材料的温度响应特性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该模型有助于更全面分析多芯片LED热阻内部芯片之间的热耦合效应。基于有限体积数值方法计算分析多芯片LED器件在不同负载电功率情况下的结温,与测试值进行比较,进而验证所提出的热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2 有限体积法理论

有限体积法可认为是有限差分法的积分形式,有限差分法对微分方程进行离散,而有限体积法直接对积分方程进行离散[9]。

如果求解域中有n个网格,则需要建立n组方程求解其对应的温度T,各个方向速度μ、ν、w,如有5 000个网格,则需要求解25 000个方程,采用涡流分析模型,则需要求解更多的方程。网格分布将直接影响到求解精度,一般而言,可先粗化网格再对关键区域进行网格细化,网格数量越多,求解精度越高,计算时间越长。在计算过程中选取每个单元网格作为一个有限监控体。在每个监控体内,针对目标变量,建立质量、动量、热能的积分控制方程

∮ρφVdS=∮Γφ

(1)

式中ρ为监控体密度,V为速度,S为监控体表面区域,Γφ为φ的扩散系数,Sφ为监控体内部的φ源,Ω为监控体体积。

将积分控制方程在空间上进行离散化

(2)

式中Nf为监控体表面个数,f为在表面位置变量值。

若需要进行瞬态分析,须对包含时间变量的方程进行离散化。一般而言,控制方程具有非线性和耦合性,因此通过迭代获得求解结果。

求解过程中,先将网格粗化,进行粗略计算,再将计算结果回代入原网格中,作为原网格的初始值,从而加速求解速度,减少迭代次数,减少计算时间。重点对关键求解区域网格加密细化,进行数值回插,获得目标变量的求解结果。

3 多芯片LED热学模型

多芯片LED热学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R1为多芯片LED器件中各个芯片结到内部热沉的热阻,R2与R3为多芯片LED器件中相邻芯片之间的耦合热阻,R2与R3大小与芯片之间的相对距离相关。该多芯片器件中单颗LED芯片的热功率表示为

(3)

式中Tj为结温,Ph为LED芯片热功率,Ri为第ith结点的热阻,当热阻支路与沿着X轴或Y轴方向相邻结点连接时,则Ti为相邻结点温度。当热阻支路与沿着Z轴方向相邻结点连接时,则Ti为该结点内部铜层温度。

热阻支路与沿着Z轴方向上多芯片LED器件结点到内部铜层之间的总热阻RJS可以用并联阻抗的公式表示

(4)

假设每个LED芯片结点到内部铜层之间形成的热阻相等,则有:

(5)

LED结点到环境之间形成的总热阻可表示为:

(6)

由上式而知,单芯片结至内部热沉热阻RJS为N芯片的N倍,而内部铜层至环境热阻RSA与N芯片相同。

图1 多芯片LED的热学模型

4 实 验

采用T3Ster&Teraled光电热测试系统测试多芯片LED器件的光学及热学特性。T3Ster 是用于测试IC、LED、散热器、热管等电子器件热特性的热测试仪。运用JEDEC静态试验方法(JESD51-1),通过改变电子器件的输入功率,使得器件产生温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T3Ster测试出芯片的瞬态温度响应曲线,基于升温或降温曲线可分析得到待测器件全面的热特性,利用R-C热阻网络和结构函数理论,定量提取出待测器件内部的热流路径,从而获得积分结构函数和微分结构函数[10-12]。本文研究的多芯片LED器件为CREE-MCE(型号:MCE4WT-A2-0000-000K01),为同一个基板上集成4颗芯片白光LED,这4颗芯片单独引出电极焊盘,即可独立控制每颗LED芯片的驱动电流。该封装配光结构为朗伯光型分布,发光角度为110°。多芯片LED器件加载测试电流1 mA,热沉温度控制范围25~55 ℃,每间隔10 ℃采集待测器件的正向电压,依据电压随温度变化关系,计算电压-温度系数K。将待测样品加载电流350 mA,利用Teraled系统测试器件输出的光功率,并将待测器件电功率扣除所测试的光功率,获得其热功率。

本文对LED芯片结构简化处理,芯片由P型、N型GaN、多量子阱InGaN、电流扩展层和电极组成。作为优化电流密度分布的电极,因为对器件热场分布影响很小,因此可将其忽略。由于量子阱和电流扩展层厚度在纳米数量级别,因此可将芯片近似为GaN材料。该多芯片LED器件封装尺寸为7 mm×7.5 mm,芯片尺寸为1 mm×1 mm,器件内部铜层厚度1.45 mm,多芯片LED器件固定于MCPCB,该MCPCB的尺寸为20 mm×20 mm×2 mm。 芯片热导率为30 W·m-1·K-1, 芯片粘结层热导率15 W·m-1·K-1,器件内部铜层热导率为180 W·m-1·K-1,多芯片LED器件与MCPCB之间导热硅的胶热导率为2.5 W·m-1·K-1,MCPCB热导率 为170 W·m-1·K-1。本文采用有限元体积仿真软件FLOTHERM对该样品进行热学仿真。其中边界条件设置为25 ℃,同时对MCPCB的温度进行固定设置,即所采用的流动模型为强制对流模型,所设置求解域范围在1 m×1 m范围。求解域的边界条件设置为空气导热系数、粘滞度、密度分别为2.61×10-2W·m-1·K-1,1.84×10-5N·s·m-2,1.16 kg·m-3。

图2 多芯片LED封装结构

5 结果与分析

图3为多芯片LED器件在单颗芯片、2颗芯片、3颗芯片以及4颗芯片工作情况下的正向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电压随着芯片增多而降低,可能原因为:基于肖特基二极管模型[6],正向电压与器件本身串联电阻Rs成正比。随着芯片数目增多,即并联支路增多,进而使总的并联多路Rs的总值减小,进而引起正向电压降低。依据正向电压随温度变化关系,计算电压-温度系数K,单颗芯片、2颗芯片、3颗芯片以及4颗芯片的电压-温度系数分别为-2.38,-2.43,-2.41,-2.47 mV·℃-1。

图3 多芯片LED器件电压-温度曲线

多芯片LED器件结构为4颗芯片并联而成。将样品固定在控温热沉之上,热沉温度为25 ℃,控制并联支路总电流分别为350,700,1 050,1 400 mA,即350 mA工作电流分别同时加载于1颗、2颗、3颗、4颗芯片。图4为多芯片LED器件的温度响应曲线图,随着加载电功率的增加,器件结温明显提高,单颗芯片、2颗芯片、3颗芯片以及4颗芯片的结温升高幅度分别为9.7,11.5,13.7,17.2 ℃。图5为多芯片LED器件温度场仿真结果。

将样品固定在控温热沉之上,测试其积分结构函数曲线,如图6所示。4颗芯片同时工作时,器件结至内部铜层热阻RJS4为2.1 ℃·W-1,内部铜层至环境热阻RSA为2.3 ℃·W-1;两颗芯片同时工作下器件结至内部铜层热阻RJS2为4.4 ℃·W-1,大约为4颗芯片同时工作状态下RJS的2倍,内部铜层至环境热阻RSA为2.0 ℃/W,大约等同于4颗芯片同时工作状态下RSA;单芯片工作时器件RJS1为8.7 ℃·W-1,大约为4颗芯片同时工作状态下RJS4的4倍;单芯片工作时器件RSA为2.2 ℃·W-1,大约等同于4颗芯片同时工作状态下RSA。

图4 多芯片LED器件温度响应曲线

图5 多芯片LED器件温度场仿真结果

图6 多芯片LED器件积分结构函数

将样品固定在散热器上,散热器热阻为12 ℃·W-1,用0.3~1.2 W电功率分别同时加载1颗、2颗、3颗、4颗芯片,测试其结温。同时利用有限体积法及多芯片热阻模型,计算结温,计算值和测试值如图7所示。单颗芯片同时加载0.3 W电功率时,器件结温测试值为27.2 ℃,计算值为28.1 ℃,两者误差值为3.3%;当负载电功率为1.2 W时,结温测试值为43.1 ℃,计算值为45.2 ℃,两者误差值为4.8%。4颗芯片同时加载0.3 W电功率时,器件结温测试值为35.8 ℃,计算值为36.6 ℃,两者误差值为2.2%;当负载电功率为1.2 W时,结温测试值为76.5 ℃,计算值为79.6 ℃,两者误差值为4.1%。1颗芯片、2颗芯片、3颗芯片以及4颗芯片在负载不同电功率情况下,结温的测试值和计算值的最小误差值为0.8%,最大误差值为6.8%,平均误差值为3.4%。因此可证实所采用的多芯片LED热学模型以及有限体积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图7 多芯片LED器件结温与电功率曲线

6 结 论

本文结合有限体积方法及多芯片LED热学模型分析多芯片LED热学特性。通过建立多芯片LED热学模型可阐明器件内部热阻支路的变化情况,对研究器件内部各层材料温度响应特性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该模型有助于更全面分析多芯片LED热阻内部芯片之间的热耦合效应。

对于多芯片LED器件结温,单颗芯片、2颗芯片、3颗芯片以及4颗芯片在负载不同电功率(0.3~1.2 W)情况下,结温的测试值和计算值的最小误差值为0.8%,最大误差值为6.8%,平均误差值为3.4%,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有利论证了多芯片LED热学模型可为评价多芯片LED器件热学性能提供重要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徐玉珍, 林维明. 一种简化变量的新型LED光电热模型 [J]. 光学学报, 2013, 33(5):0523001-1-7.

XU Y Z, LIN W M. A novel LED photo-electro-thermal model with simplified variables [J].ActaOpt.Sinica, 2013, 33(5):0523001-1-7. (in Chinese)

[2] 徐广强, 于慧媛, 张竞辉, 等. 基于单色LED补偿白光LED技术的模拟太阳光谱研究 [J]. 发光学报, 2017, 38(8):1117-1124.

XU G Q, YU H Y, ZHANG J H,etal.. Solar spectrum matching based on white LED compensated with monochromatic LEDs [J].Chin.J.Lumin., 2017, 38(8):1117-1124. (in Chinese)

[3] CHEN H T, TAN S C, HUI S Y. Color variation reduction of GaN-bas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viapeak-wavelength stabilization [J].IEEETrans.PowerElectron., 2014, 29(7):3709-3719.

[4] CHEN H T, HUI S Y. Dynamic prediction of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and color rendering index of phosphor-coat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J].IEEETrans.PowerElectron., 2014, 61(2):784-797.

[5] 李天保, 赵广洲, 卢太平, 等. 非故意掺杂GaN层厚度对蓝光LED波长均匀性的影响 [J]. 发光学报, 2017, 38(9):1198-1204.

LI T B, ZHAO G Z, LU T P,etal.. Effect of undoped GaN layer thickness on the wavelength uniformity of GaN based blue LEDs [J].Chin.J.Lumin., 2017, 38(9):1198-1204. (in Chinese)

[6] CHEN H T, TAN S C, HUI S Y.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high-power phosphor-coated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a large surface area [J].IEEETrans.PowerElectron., 2015, 30(6):3334-3344.

[7] 廖炫, 郭震宁, 潘诗发, 等. LED汽车前大灯散热器正交优化设计与分析 [J]. 光子学报, 2016, 45(11):1122003.

LIAO X, GUO Z N, PAN S F,etal.. Orthogonal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LED car headlights [J].ActaPhoton.Sinica, 2016, 45(11):1122003. (in Chinese)

[8] ROSTEN H I, LASANCE C J M, PARRY J D. The world of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according to delphi-part I: background to Delphi [J].IEEETrans.Compon.Hybr.Manuf.Technol., 1997, 20(4):384-391.

[9] SABRY M N. Compact thermal models for electronic systems [J].IEEETrans.Compon.PackagingTechnol., 2003, 26(1):179-185.

[10] INCROPERA E P, DEWITT D P, BERGMAN T L,etal..FundamentalsofHeatandMassTransfer[M]. 6th ed. New York: Baker & Taylor, 2006.

[11] SZÉKELY V.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rmal transient measurement results [J].Microelectron.J., 1997, 28(3):277-292.

[12] 邓辉, 吕毅军, 高玉琳, 等. 交流发光二极管热特性的模拟分析 [J]. 光学学报, 2012, 32(6):0623001-1-6.

DENG H, LÜ Y J, GAO Y L,etal.. Thermal simula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light emitting diodes [J].ActaOpt.Sinica, 2012, 32(6):0623001-1-6. (in Chinese)

猜你喜欢

热学结温电功率
基于PCC-CNN-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2021年中考热学预测题
第2讲 热学专题复习
轻松上手电功率
你会计算电功率吗
第2讲 热学知识专题复习
解读电功率
采用RBF神经网络与光谱参数的LED结温预测
基于Simulink的IGBT模块的结温计算
第2讲 热学知识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