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黑木耳菌株Aa-015生物学特性与驯化*
2018-05-31赵照林萧晋川
杨 杰,刘 虹,赵照林,王 华,张 勇,刘 欣,萧晋川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木 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是我国利用最早的食用菌之一[1-2],因其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誉为“素中之荤”和“血液清道夫”,深受人们喜爱。我国拥有丰富的木耳资源,当前人工种植的木耳品种主要分为3个类群[3],其中东北菌株和华南菌株驯化较多,而中部菌株和华北菌株开发较少。
山西地处太行山区,拥有丰富的野生木耳资源,主要分布在太原、运城、垣曲、灵石等地[4],目前未见有关山西地区野生木耳种质驯化方面的报道,本试验主要通过对野生黑木耳菌株Aa-015的驯化和常规品种对比试验,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旨在丰富我国木耳种质资源,为山西省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木耳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参考[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菌株A(野生黑木耳菌株Aa-015)采自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庞泉沟,由山西省农业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驯化保藏;对照菌株为菌株B(黑15)、菌株C(杂交99),均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进。
1.2 供试配方
1.2.1 母种配方
PDA 粉 46 g·L-1、琼脂粉 1.5 g·L-1、磷酸二氢钾1.0 g·L-1、硫酸镁 1.5 g·L-1、蛋白胨 2.5 g·L-1。
1.2.2 原种和栽培种配方
棉籽壳85%、麸皮12%、石灰1%、石膏1%、磷肥1%。
1.2.3 栽培配方
棉籽壳50%、木屑25%、麸皮23%、石灰1%、磷肥1%。
1.3 试验方法
1.3.1 菌丝拮抗与特性试验
将活化的A、B、C三个菌株分别接种到同一个母种配方的培养皿上,设置5个重复,观察各菌株间是否存在拮抗线。同样将3个菌株10 mm2的菌种块分别接种到不同母种配方的培养皿上,观察菌丝长势,记录菌丝生长速度,所有处理都置于25℃暗培养。菌丝生长速度(V)公式为:
式中:R表示菌落直径;D表示培养天数;10的单位为mm。
1.3.2 生育期特性试验
将活化的菌株A、菌株B、菌株C的母种接入原种培养基,在恒温25℃条件下暗培养,挑选生长整齐、菌丝浓白、健壮有力的菌种作为繁殖栽培种。按照栽培配方进行拌料装袋和灭菌[6],各品种分别制作250袋(出耳袋16 cm×35 cm),每袋装干料为500 g,然后接种并移入发菌室,控制温度为(25±1)℃,记录发菌时间和污染情况。挑选无污染、生长健壮的菌棒进行“Y”型刺孔[7],并分别进行地栽摆袋和吊栽挂袋[6,8],然后进入催芽期管理,以地面洒水为主使空气湿度保持在70%,控制温度在(22±2)℃,并保持良好通风。当形成黑色的耳线时即进入长耳管理阶段,以间歇浇水(浇水20 min,然后停水30 min,循环进行)方式浇水,保持湿度在90%,温度维持在(20±3)℃,同时保持良好通风。当木耳达到七八分成熟时采收,记录现耳期、催芽期和转茬期等时间。
1.3.3 子实体特性试验
对采收的木耳进行形态观察,观察色泽,测定耳片厚度和各处理下的风干率。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完成,并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木耳Aa-015菌株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菌株的拮抗情况和黑木耳Aa-015菌丝生长情况分别见图1和表1。
图1 不同菌株的拮抗情况Fig.1 Antagonism reaction of different strains
表1 黑木耳Aa-015菌株菌丝生长情况Tab.1 Hypha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Aa-015 strain
由图1可以看出,菌株A与对照菌株相比,具有明显的拮抗线,即存在遗传特异性。同时委托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菌株A进行了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黑木耳Aa-015菌株与黑木耳国审菌株相比,具有遗传特异性。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与对照菌株相比,菌株A菌丝浓白,呈束状,菌落边缘整齐,长势适中,生长速度显著高于菌株B,与菌株C相比差异不明显。
2.2 黑木耳Aa-015菌株生育期情况
在黑木耳Aa-015菌株的驯化栽培中,对发菌、愈合出耳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菌株A发菌时间、出耳时间等生育指标,与对照菌株相比差异不大,但其从划扣到耳线形成的愈合期为6 d,时间明显长于菌株B、菌株C。
表2 黑木耳Aa-015菌株的生育期情况Tab.2 Growth period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Aa-015 strain
2.3 黑木耳Aa-015菌株子实体性状情况
黑木耳Aa-015菌株的子实体性状情况见表3。
表3 黑木耳Aa-015菌株的子实体性状情况Tab.3 Fruiting body characteristics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Aa-015 strain
由表3可以看出,野生菌株驯化后的产品品质,与其野生状态下的产品品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突出表现为耳片颜色发黄、耳片偏薄。通过试验表明,黑木耳Aa-015菌株的耳片厚度为0.40 mm,明显薄于对照菌株;其生物学效率和优质品率与对照菌株相比差异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驯化后的野生黑木耳Aa-015菌株菌丝浓白,呈束状,且生长速度较快,菌落边缘整齐,具有遗传特异性。在该菌株的驯化栽培中,可以在供试配方中完成发菌和出耳,但愈合时间较长,其子实体颜色较浅略黄,且耳片明显较薄,但仍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率和优质品率。
3.2 讨论
野生菌株驯化依然是当前黑木耳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3年来对黑木耳Aa-015菌株的驯化情况观察,目前其已具有稳定的商品价值,特点表现为口感较好,且耐旱性和耐寒性在示范栽培中也表现不错。在下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以筛选出具有更高商品价值的品种。
参考文献:
[1]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06-218.
[2]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698-671.
[3]李黎,范秀芝,肖扬,等.中国木耳栽培种质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0,29(5):644-651.
[4]刘波.山西的野生食用菌[J].中国食用菌,1985,4(1):21-25.
[5]杨杰,张勇,赵照林,等.山西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初探[J].食用菌,2017, 39 (6):51-52.
[6]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27-129.
[7]王延锋,戴元平,徐连堂,等.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J].中国食用菌,2014,33 (1):30-33.
[8]文冬华.龙泉市黑木耳立体式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5,23 (4):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