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基质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试验*

2018-05-31林秀芳柯丽娜张志鸿赖碧梅

中国食用菌 2018年3期
关键词:木屑豆粕木耳

林秀芳,袁 滨,柯丽娜,张志鸿,赖碧梅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5)

漳州生产白背毛木耳原料主要是阔叶树杂木屑,由于当地生产规模大,因此木屑需求量非常大,相当一部分木屑只能从江西等外地购入,导致菇农生产成本增加[1]。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缓解菌林矛盾,是当前农林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紧迫课题。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种类的总称,是世界性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2-3],据不完全统计,漳州市现有尾巨桉等桉树速丰林超过17.3万hm2,约占林地面积的20%,是福建省最大的桉树速生丰产林基地[4-5]。桉树因其富含芳香油等不利于食用菌生长的物质,一般认为用桉树木屑作为白背毛木耳栽培原料时,桉树木屑需在室外堆积,经过长时间反复淋水,直至木屑堆流出的水由酱油色变淡后才可使用[6]。通过反复试验、探索,明确桉树木屑可以用于栽培白背毛木耳等食用菌,并已初步筛选到与尾巨桉木屑基质相适应的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杂10,但也存在后期营养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常规栽培料中添加豆粕试验已取得显著效果[7]。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开发出尾巨桉木屑替代阔叶树杂木屑,添加豆粕增加毛木耳栽培料氮源的新型基质配方用以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白背毛木耳43012、杂10、漳耳43-28,均为漳州市农科所食用菌室保藏菌种。

1.2 木屑加工

桉树树种为福建省平和速生丰产林区的尾巨桉,8年生树种。试验用木屑提前3个月购自当地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颗粒大小为20目筛,适量淋水,备用。

1.3 培养料配方

新型基质配方:尾巨桉木屑82%、麸皮10%、豆粕5%、轻质碳酸钙3%,含水量63%。

常规栽培料:阔叶树杂木屑85%、麸皮12%、轻质碳酸钙3%,含水量63%。

1.4 栽培料发酵

由于栽培料需要发酵,为保证发酵质量,每个配方按12 000袋的量投料。对照发酵方法参照常规方法处理,新型配方栽培料的发酵方法与对照基本相同,但需增加1次翻堆,延长发酵时间5 d。

1.5 菌袋制作与培养

原料发酵完毕后,要确保含水量适宜,以手握培养料,指间出现似滴非滴的水珠为宜(含水量约63%),即可装袋。栽培袋采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制作而成,袋子规格为17 cm×33 cm,厚0.045 mm。采用机械装袋,每袋装干料约0.5 kg,常规方法灭菌和接种。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本次试验新型基质配方接种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处理1)和杂10(处理2),常规栽培料接种漳州主栽菌株漳耳43-28作为对照(处理3)。每个处理分别接种1 296袋,各处理均在同一大棚内养菌、出菇管理。观察并记录整个生长期情况,记录干耳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抗杂菌能力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白背毛木耳菌丝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菌丝长势和产量

由表1可看出,处理1的菌丝长势明显要好于对照处理,菌丝生长健壮有力,生长速度要稍快于对照处理;处理2的菌丝长势好,但菌丝生长速度稍慢。由于培养料发酵处理技术过关,接种等处理操作得当,2个处理的废包率均很低,其主要是破袋引起的鬼伞,个别袋是菌丝不吃料或“水包”。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处理1和处理2可以显著增加白背毛木耳产量,详见表1。处理1、处理2的第1潮毛木耳产量分别为63.9 g·袋-1、63.5 g·袋-1,比对照处理3分别提高了16.2%和15.5%;第2潮毛木耳产量分别为18.1 g·袋-1、18.7 g·袋-1,比对照处理3增加了19.1%、23.0%;总产量分别为82.0 g·袋-1、82.2 g·袋-1,比对照处理3分别提高了16.8%、17.1%。试验表明利用桉树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时添加豆粕确实可以增加白背毛木耳产量,尤其是第2潮产量。

2.3 经济效益的比较

原材料成本和经济效益比较见表2、表3。

表2 原材料成本

表3 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处理1和处理2均是接种新型基质配方的栽培料,原料成本相同,均为0.5414元/袋;处理3接种常规栽培料,原料成本为0.7142元/袋,尽管添加的豆粕单价高,但由于添加量少,使用量大的桉树木屑单价低,因此处理1、处理2比对照处理3的原料成本低,均节省了24.2%。处理1和处理2第1潮毛木耳收入分别为1.5336元/袋、1.524元/袋,比对照分别增加了0.2136元/袋、0.204元/袋;第2潮毛木耳每袋收入分别为0.3258元、0.3366元,分别比对照处理3提高了19.1%、23.0%;2潮毛木耳总收入分别为1.8594元/袋、1.8606元/袋,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0.2658元/袋、0.267元/袋,分别提高了16.7%、16.8%,处理1和处理2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处理3的毛木耳收入存在极显著差异。不考虑人工成本、土地租金、折旧费等,处理1和处理2的毛利润分别为1.318元/袋、1.3192元/袋,而对照处理的为0.8794元/袋,每袋的毛利润增加了0.4元以上(表3)。综合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与利用常规栽培料种植漳耳43-28相比,利用新型基质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益。桉树木屑替代阔叶树杂木屑并添加5%豆粕栽培白背毛木耳,是完全可行并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的栽培条件下,处理1和处理2的菌丝长势好,菌包成品率高,总产量分别为82.0 g·袋-1、82.2 g·袋-1,比对照处理 3分别提高了 16.8%、17.1%;2潮毛木耳总收入分别为1.8594元/袋、1.8606元/袋,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0.2658元/袋、0.267元/袋。研究表明,利用尾巨桉木屑替代阔叶树杂木屑、添加5%豆粕增加栽培料氮源的新型基质配方栽培白背毛木耳新品种43012和杂10,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本研究再次表明,尾巨桉对白背毛木耳菌丝不会造成影响,尾巨桉木屑完全可以替代阔叶树杂木屑栽培白背毛木耳;只要发酵处理方法得当,木耳栽培基质额外添加氮源豆粕不会增加污染率。

试验结果显示,白背毛木耳新菌株在新型栽培基质中第1潮和第2潮木耳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尤其第2潮木耳产量增加明显。这表明漳州本地木耳栽培料的氮源营养可能偏少,因为增加氮源如豆粕等,是完全可以提高木耳产量。利用新型基质种植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不仅可以节省原料成本,还可以提高木耳产量,因此最终的经济效益很好,表明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利用尾巨桉木屑和豆粕作栽培基质可以获得比常规栽培料更高的收益,因此值得进一步试验、总结完善后示范推广。

本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但仍有不少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如利用新型基质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的木耳产品品质情况,是否有其他菌株更适宜该新型栽培基质等。

参考文献:

[1]袁滨,张金文,张志鸿,等.漳州白背毛木耳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J].长江蔬菜,2012(18):64-66.

[2]周群英,李天会,陈少雄.我国桉树扦插育苗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2008,25(2):43-48.

[3]张小龙,黄欣乐,黄怡强,等.福建省漳浦县桉树种植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5(34):147-148.

[4]黄白金,廖世满.桉树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22(1):49-50.

[5]杨民胜,洪长福,姚庆端,等.开拓创新科学经营推进桉树可持续发展——浅析福建漳州发展桉树实践[J].桉树科技,2014,31(3):49-53.

[6]吴继林,林方良.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初报[J].桉树科技,2001(2):43-48.

[7]张志鸿.白背毛木耳栽培基质添加豆粕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4,23(2):25-26.

猜你喜欢

木屑豆粕木耳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木屑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