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点评
2018-05-30汪笑梅
今天的课例研修活动中,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的老师(以下简称“金中”)、浦口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浦外”)做了主体发言,金中、紫竹苑小学的老师(以下简称“紫竹苑”)以及浦口新城小学(以下简称“新城”)作了很好的补充。针对本次课例研修,我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从说课的方式上大结构非常明确,紧扣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
1. 文体特点分析。“金中”阐述了单元分析要点,明确单元主题定位“这一篇”的内容理解教学重点。“浦外”从叙事抒情的角度,阐述这篇课文的知识学习重点。解读文本第一步就是提炼出这样的重点。
2. 学情分析。要有一点连接意识,学生过去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是学习的起点,“浦外”老师的讲述中就分析到了四年级学生的特点。
文体特点分析及学情分析是设计学习活动的关键。
3. 目标设定。从学生的角度明确这两节课学生学习的结果。我们看到“金中”最终提炼了三个目标,难度及数量我觉得都比较适宜。
4. 活动设计。阐述指向目标,教学有几个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是什么,教学方法是什么,实施这些活动的要点是什么。“金中”:三个板块对应三个目标。教学方法有谈话导入、找过渡句、图画、小诗等。“浦外”:用了变化人称的方式体会作品,让学生感到距离更近、更亲切。“紫竹苑”:根据问题,补充完成概要内容,以表格梳理信息,这个过程不仅使理解清晰化,而且帮助学生易于背诵。“紫竹苑”提出长文短上,这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策略。“新城”:由结尾议论句引起,由果导因,也利于集中目标,层层深入。
教无定法,这些多元化的方法,都让学生经历体验实践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的精心设计。
二、基于大家说课内容的几点建议
1. 识字写字。我觉得阅读教学我们有一个习惯,根据课后练习的编排教学,扣着两类字,方格内的能认能写的,两条横线内只识不写的,这当然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们的阅读教学实际要面对三类字,第三类是不在方格及两条横线中,但却是阅读文本的障碍,对朗读、理解而言这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检验一下学生能否读,要提示一下理解的要点。生字教学,是根据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决定的,字词教学的要求应该是扫除通读理解障碍,课后练习只是练习的侧重点,是考试的范围,这些词是识写的底线目标。
生字教学也需要解讀,比如这一课:难读的可能有“垂蔓、扒、咂、抚、雏儿、 扭、撞” 等;难写的可能有“赖、绒毛、细腻、啄、嫩、蓬松”等,中高年级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提高一些要求。
“金中”今天介绍的第一课时,我特别希望看到你们在字词教学中有哪些分析,哪些处理。但教学时间似乎很快进入文本分析,没有突出随文识字。其他学校没有讲第一课时,也没有人补充识字教学的方法,是不是说明大家对识字投入的精力还少一点?
2. 课文理解。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怕人的鸟愿意亲近人,毫无保留地信任人呢?
这个过程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鸟对人有两点:① 从空间上看,鸟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② 从心理距离上看,鸟胆子越来越大,感情与人越来越亲近,最后形成了信赖,即无条件相信,情感上的依恋,这是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的美好之一。这一点老师们都作为重点处理了。这里有一个教学的关注点:鸟不会表达,鸟的内心变化,我们怎么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怎么样通过鸟的动作写出来。第二条线索人对待鸟,这是略写的一条线索,苏教版小语教材为了体现新、实、简、美的特点,把原文这些内容基本都删了,但我们要意识到这是构建信赖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正是这种爱和体贴,赢得了信任,这种付出带给了自己很多的美好感受,共同享受了美好世界。“金中”设计第二课时,最后映示了的原文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这个补充,放在这个时候,效果还是挺好的,这补充基于文本内容理解的目标需要。“新城”设计从老鸟的变化角度来体会信赖带来了小鸟的变化,这也是有新意的、恰当的和精细的解读。
3. 写法及语言表达。这篇课文重要的是体会描写的细腻,这是文章的特点。在小学阶段语言感悟、积累、运用也是学习的重点,小学生的习作不重在结构多巧妙、思想多深刻,习作的高下更多在语言的表达能不能具体、丰富、童真有灵气。名家名篇,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可以读出很多有意味的语言表达,比如这一课,我在听老师们说和自己解读时读到了九个点:
(1) 肖像描写(漂亮、好肥、蓬松的球)与环境描写。
(2) “只”“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金中”“浦外”)
(3) “起先——渐渐——然后——后来”(“金中”“浦外”“紫竹苑”)
(4) 比喻:幽深的丛林,蓬松的球儿。
(5)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是特殊的句式,有丰富意味的语言,值得品悟。)有老师通过变化句式,比较将“真好”放在句首、句尾、去掉的不同,感受作者的心情。在学完文章可以再丰富“真好”的具体内容。比如“金中”分析到了“真好”有三点意义,还扣住这个句式,让学生学用,学生说得“真好”!
(6) “抚一抚”:动作蕴含情感的细腻程度,附着这类情感的词语在文中还有“陪伴、小家伙”等,老师的分析多涉及到。
(7) “忽然、竟然、居然、竟”:这也是一组,体现出乎意料。这是快乐,意想不到的快乐,值得从这个角度去引导。“金中”“浦外”都有涉及,但要从快乐上去点一点,不要只是就词说词。
(8) “舒适而又温暖、尖细又娇嫩”这是复杂的表述,并列地连接两个方面的特点,这样的表述内心体会不是单一,学生学习这样的表述,思维及表达是升级的。课文中“幽深的丛林一样”,我也不从比喻的角度讲,比喻的角度太多了,我从两个角度修饰角度,“幽深”,抽象;“丛林一样”,具体。也可以归入这一类连接两个层面的描写方式学习。
(9) “偏过脸瞧瞧我”“不停地咂嘴”,这里语言的细节是见功夫的,学生习作中若有这类的句子,整篇文章就上升一個层级,我们可以比较有与没有的差别。学生写作基本上是以第一人称写自己,他人的心理也不能直接写,这就如同鸟的心理我们是不知道的,不能直接写,写别人的心理就要抓住可观察到的细节。“偏过脸瞧瞧我”“不停地咂嘴”,从这些细节可以体会鸟的内心了。有时特别有意思的语言,不在大处,在小处,教学只知道在大处说,这是大家都见得到的地方,抓不住人。深度不在于多艰深的知识和认识,教学深处在能否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
“抓那些别人可能忽略的,才见功夫”,这是刚刚刘红老师强调的,我特别有共鸣。对老师而言就要有语感,感受得到那些有语言意味的。比如刘红老师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抓“潜心”这个有意味的词,可以具体化、丰富化。当然,还不能只关注“潜心”,这还是概念,我们还要关注作者怎么表现“潜心”的细节。刘老师还聚焦了那篇课文中大量的俗语。《哪吒闹海》是这次二年级的研修课文,我在听课时和老师们讨论,文中有一个细节就很有解读意味,就是夜叉出水时“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想一想夜叉的内心感受,从侧面说明哪吒外形之小,在海里的轻松自在,夜叉心里的藐视都有了,这种生动有趣的细节,学生可能忽略,我们抓到了,就有意思。
这九点都讲,没有时间,每一点浮光掠影,也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就需要选择和处理,怎么选择?学情分析的意义就出来了。要看哪些过去已经遇到了,这时是旧知识,教师提示过去的所学,由学生发现;也可以不讲,学生在朗读中,会自然地再现、巩固。我们的课堂要想教的太多,中年级开始课时不够了,教师更累了。还是刘红老师那句话:“要注意取舍,要让教学有连贯性。”
4. 要给学生更多语言应用机会。用课文的词语、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用一用。这时学生最开心,智慧最易于激发出来,对习作最有用。(“金中”有三项这样的练习:“真好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信赖是 ”。都让学生拓展说一说,特别是“信赖是 ”,学生从那么多角度去理解信赖,这不就是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吗?说得太好了,这个环节会让我们的课出现高峰体验,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最好证明。
(汪笑梅,《七彩语文》杂志社副总编辑,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凤凰母语教师发展工作室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