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关键能力的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2018-05-30冯傅祎

语文建设·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层级图谱考查

冯傅祎

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学科的评价方面也越来越趋向于关注学生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中学语文学科诊断分析工具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检测和诊断学生在语文学科三个内容领域的关键能力表现,了解并促进学生的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语文学科3*3框架的能力图谱,结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分析其试题,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新的方向。

一、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框架指标体系的建构

1.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基础,构建高中语文学科内容图谱

综合心理学和语文学科特色,我们提出语文学科能力的构成和内涵,探讨核心能力的对应分类和水平层级。通过分析PI-SA、NAEP、SAT等国际测评项目的评价构成要素,结合《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关键能力框架将语文学科庞杂的内容主题概括为积累、阅读和表达三个核心方面。其中“积累”包括优秀诗文、经典名著和名言警句三部分;“阅读”划分为文言文、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种类型;“表达”包含任务型表达和个性化写作两种表达任务。以《课标》为基础,学科内容图谱的落脚点更加详细具体,也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利于教师明确评价导向。

2.以关键能力为核心,设计高中语文学科能力图谱

在内容图谱基础上,框架以关键能力为核心,制定了高中语文学科的能力图谱。学科能力是指个体能够顺利完成特定的学科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任务的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具体包括定向调节机制,明确知识经验在能力素养中的地位。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主要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三个层级。在编码体系中分别用A、B、C三个字母表示。学习理解能力是最基础的层级,其中实用类文本主要体现为积累、了解和整体感知三个方面,强调课内外阅读、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积累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包括提取、阐述解释、分析推断信息的能力,强调根据不同目的和场合选择、分析解释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创新迁移能力是最高层级,包括鉴赏评价、发散创新、问题解决的能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批判性思维个性化表达解决具体的问题。(见表1)

同时,根据能力要素细化到学习表现的具体指标,可以把能力与内容相结合。框架依据内容图谱,针对不同学习内容,拆分二级能力要素。以实用类文本为例(见表2),其中前两层能力都在3*3的框架中作了一定改动,而第三层能力则与其他“阅读”部分要求一致。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用类文本的关键能力发展制定图谱符合语文学科注重素养的能力旨归。

3.结合内容、能力图谱制定学习表现指标,形成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诊断框架

关键能力图谱呈现出能力维度、能力要素和学习表现指标之间的关系,每个核心内容通过关键能力图谱,呈现出学生学习表现指标。结合《课标》和学业质量评价,框架将二级能力要素具体为学习表现指标,最终形成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诊断框架。以实用类文本为例,可以看到多种能力要素对应的学习表现指标(见表2)。

二、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图谱分析2017年实用类文本高考试题

2017年有6套高考卷考查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由表3可知,2017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比较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计24题,其中有19题考查了B1层级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信息快速定位、识别、提取和加工。而A层级学习理解能力共考了2道題目,占总体数量的8.34%。C层级迁移创新能力没有涉及。

在各个能力点的框架中,对每个能力点下的学习指标考查也有所侧重。在B1层级“提取信息能力”这一层面上,主要集中考查“能够根据要求,梳理、整合相关信息”(B1-2)的能力,占总体数量的79.17%。而“能够根据要求,归纳、概括文本内容”(B1-3)的能力,占总体数量的8.33%,且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如全国卷Ⅲ的第9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此题与浙江卷的第9题类似,都是用概括的方式考查学生B1-3能力层级的素养。抓住博物馆在科研者方面的作用切入,要求学生概括,比泛泛而谈博物馆的作用要更加精确。材料中的三篇文章各有侧重,都是围绕着“博物馆”这一话题进行,但其中提及博物馆在科研方面作用的主要集中在第一篇文章。文中提到:“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通过在材料一中仔细筛选相关的内容,学生自己再进行归纳概括,就能形成答案。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B1-3的能力是建立在B1-2的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生要解答这道题,应对B1层级提取信息的能力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用3*3的能力框架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些题目考查两个能力点,出现了考查能力点的交叉。如一道题既考了“把握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和关键信息”的能力,又考了“根据要求梳理、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试题也更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同一道题对学生进行多维能力的评价,一石二鸟。例如天津卷的第6题:

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此题考查了对“时间制度”的理解,要求学生把四个选项中的相关概念放入原文去一一对应,找出相关信息点的位置,匹配出原文中的“时间制度”概念。原文中提到“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而C选项中,《淮南子》记载的应该是二十四节气,而不是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有些节气名称的变化这种情况。由此可以看到,这道题既考查了A1-1的“能够了解文本中的专业术语、概念、原理等”的能力,又考查了B3-1的“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接着我们就2014~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题的主要内容和能力层级进行分析。(见表4)

我们看到,B实践应用能力素养考查是重点,所占比例高达83.7%,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提取信息、阐述解释和分析推断的能力。而在实践应用能力中,对Bl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最多,所占比例达72.9%。尤其是在2017年,三套全国卷无一例外把信息提取能力看作重中之重,出现了实用类文本9道题100%考查这一能力素养的情况。

我们看到,涉及A学习理解能力和C迁移创新能力的试题比较少。尤其是2017年的全国卷中,没有一道题涉及A、C两个层级的能力。

三、建议和展望

1.能力测试点考查实践应用能力会越来越受重视

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广使信息量爆炸式增长,这也对我们提取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用类文本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具有间接性和实用性。这也决定了它将更受关注,而其中对学生梳理整合并归纳分析信息能力的考查也會越来越多。

2.能力测试点考查应更注重全面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能力考查除了侧重于实践应用层级的能力外,应该多注重其他能力测试点的覆盖,注重考点的全面性。2014~2017年全国卷中涉及A和C能力层级的试题仅占试题总数的16.2%。在2017年的全国各地8套高考卷中,A能力层级的考查占所有题的8.34%,而对学生C能力层级的考查是0。能力测试点考查应更注重全面性,考试评价中不要忽略学习理解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

3.能力测试点考查应更注重综合性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应该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要求。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层级的能力素养、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2017年北京卷第5题就对A3-1和B1-2两个能力点进行考查,又如天津卷第6题也覆盖了A1-1和B3-1两个能力点。同一道题涉及多种能力点的考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学生能力层级的多维评价。

猜你喜欢

层级图谱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绘一张成长图谱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