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凯里药市的侗族药用植物

2018-05-30刘思朝张贝西雷启义周江菊龙春林

广西植物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侗族贵州

刘思朝 张贝西 雷启义 周江菊 龙春林

摘 要:凯里药市最初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发组织,药市中不仅有大量的苗族传统药用植物,而且侗族传统药用植物十分丰富,为了掌握该药市侗族药用植物的现状,该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等方法于2014—2017年对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进行了6次详细调查。结果表明:该药市出售的侗族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共有65科100属111种,其中以广义百合科(Liliaceae)植物(6种,5.4%)为主,其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菊科(Compositae)、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各5种,各占4.5%),再次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4种,3.6%)。从植物生活型来看,草本占有绝对优势,共有88种,占79.3%;用药部位具有多样化,但全草类药材占总数的一半。该研究还对药市中侗族和苗族交易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以治疗风湿关节、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为主,并对凯里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贵州, 凯里药市, 侗族, 药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8)11-1522-12

Abstract:Kaili market, in a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was spontaneously organized by local minority. Lots of Miao medicinal plants were traded here, and there are also various ethno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Dong ethnic peopl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application,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Dong medicinal knowledge. However, few records about Dong medicinal plants from the market had been reported. Based on the approaches of ethnobotany and taxonomy, six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2014-2017. The information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 pla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assistance from the local people in the medicinal market and surrounding areas dur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11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used by Dong people were identified, which belong to 65 families and 100 genera. The number of families containing more than four species includes Liliaceae (6 species, 5.4%), Umbelliferae (5 spp., 4.5%), Compositae (5 spp., 4.5%), Araceae(5 spp., 4.5%), and Gesneriaceae (4 spp., 3.6%). Life forms showed that herbaceous plants constitut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79.3%)  represented by 88 species. Using part also showed the diversity, while the whole plants used for treating ailments reached to 50% of the total medicine. By comparing with Miao medicine, Dong people have unique methods and experience to treat disease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raumatic injury and rheumatism. Their medicinal us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inal market in Kaili were proposed in the this paper.

Key words:Guizhou, Kaili market, Dong ethnic group, medicinal plants, ethnobotany

貴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当地人在预防和治疗疾病当中长期依赖于当地的野生植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其中以苗族、侗族两个民族为主(吴玫, 2016)。近年来,贵州民族药产业,特别是苗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罗迎春和邓博文,2014)。侗族作为该地区的第二大少数民族群体,在利用药用植物方面同样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具有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更注重“天人相应,人气合一”,强调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

凯里药市最初由当地少数民族同胞自发组织,药市中不仅有大量的苗族传统药用植物,侗族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每个周末,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把平时收集的草药设摊摆卖,把药市当作相互传授心得经验的场所,药材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2016年,根据“划行规市”和中草药集市药农安置需要,药材市场搬迁至苗侗风情园“苗侗医药文化街”,从曾经没有固定摊位到如今的固定摊位,生意也逐渐好转,吸引了大批消费者接踵而至。但随着近年来黔东南地区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商业气息日益浓厚,和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向老人学习这些传统知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传统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消失(龙春林,2013;Cox,2000)。目前我国对民间药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端午节期间交易的药用植物,尤以广西靖西端午药市的研究最为突出(陈秀香等,1992);杨春燕等,2009;林春蕊等,2010,2012;梁定仁等,2014 )。在贵州地区仅有对毕节端午药市(杨维泽等,2015) 开展了相关调查和研究,而未见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的相关报道。

近三十年来,尽管我国对侗族医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完成了侗医药从千百年“口碑传承”到“文字传承”,逐渐形成了侗医学的理论体系,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经济的需求和生态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使得药材市场的植物种类、用药习惯也在发生改变,急需开展药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整理。本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等方法于2014—2017年对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进行了6次详细调查,希望通过记录和整理,丰富、充实凯里药市民族医药资源的内容,挖掘侗族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医药文化,更有利于研究、保护和传承传统知识,为凯里药市及其他类似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和调研区域概况

1.1 调研区域简介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意为“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凯里具有悠久的历史,1951年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是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政区;195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1984年凯里市成立。凯里市总人口54.3万,少数民族人口为36.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5.4%,其中苗族人口2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3%),侗族人口略少于苗族人口。凯里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高差大(137~2 178.8 m)。森林覆盖率达62.2%,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

1.2 调查方法

1.2.1 文献研究 通过《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贵州植物志》和《侗族医学》对黔东南侗族药用植物进行整理,应用文献研究查阅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以及当地气候等资料。

1.2.2 民族植物学调查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基本调查方法,即什么人(who)、利用什么(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时间(when)、为什么(why)、如何利用(how)的“5W+1H”法(王洁如和龙春林,1995),着重记录被调查者的民族、药材的种类、用途、使用部位等。另外,通过利用关键人物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我们将一些售卖草药摊位较大、侗族传统知识较为丰富的12位侗族同胞聚集进一步获得相关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3 药用植物鉴定 采用植物分类学方法,辅以凭证标本的采集和照片拍摄等手段,对其进行整理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侗族药用植物编目

凯里药市有130~150个摊位,其中侗族摊位40~60个,主要是以出售野生新鲜植物药为主,少量为栽培植物。随着四季的变化,出售植物药的用藥部位也发生变化,春季、夏季交易的植物花、叶、果部位较多,以新鲜药材为主;秋冬季则主要为植物的根茎。此外,每个摊位交易的种类、数量也大不相同,采摘的植物具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在集市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每个摊位,共记录侗族药用植物111种,隶属65科100属(表1),以广义百合科(Liliaceae)植物(6种,5.4%)为主,其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菊科(Compositae)、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各5种,各占4.5%),苦苣苔科(Gesneriaceae)(4种,3.6%)。由此可见,药市中交易的药用植物种类广散布在各科中,并不局限于少数类群,反映了该地区侗族使用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具有多样性,基本与我国药用植物的优势科构成一致(刘博等,2013),同时也反映了凯里侗药有着丰富的内涵。

从植物生活型来看,草本具有绝对优势,共88种,占79.3%;其次灌木共有17种,占15.3%;乔木6种,占5.4%。由此可知不同生活型的药用植物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草本植物远远多于乔木,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几乎一致(Megersa et al,2013;Stepp,2004;Stepp & Moerman,2001)。草本植物得到广泛利用,其主要原因是侗族喜用就近获得的鲜药,并有即采即用的传统习惯,其次是草本植物的收集、采摘较乔木和灌木更加容易(González et al,2010;Ghorbani,2005;Mahishi et al,2005;Miraldi et al,2001),且其生长周期较快。此外,凯里周边地区的森林破坏较严重,导致木本植物减少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根据药市出售的药材,结合当地的用药方法,按用药部位可分为7类(表2),反应了该药材市场交易的种类、用药部位具有多样性。其中全草(株)类、根及根茎类占绝大多数,分别占总数的58.6%和22.5%,而全草类药材占了总数的一半,这是由于侗族大多用全草类药材,少用乔木、灌木等药材(宋志军和曾艳,2004)。全草类药材在侗乡满山遍野、甚至在屋前屋后都可以找到,侗医就地取材,非常方便。

2.2 凯里药市交易侗族药用植物的民族特色

侗族医药思想的核心是五位一体,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他们获取药用植物的主要来源,他们强调由天、地、气、水构成的大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且融合为一体的辩证关系(宋志军和曾艳,2004)。侗医通过看、摸、算、划四种诊断方法,采用冷病热治、热病冷治、气虚补治等原则对症下药(邓星煌,2011;吴国勇,2004;刘艺兰,2011)。凯里药市常见治疗热病的侗族药材:(1)磨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治疗由发烧、火毒、红肿、癫狂、虫、蛇、草所致的热病;(2)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等,治疗各种外伤所致的热病;(3)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等治疗会“过人”疾病(传染病)所致的热病。还有一些治疗冷病的药用植物:(1)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荨麻(Urtica fissa)等治疗身体部位的浮肿;(2)茜草(Potentilla discolor)、周裂叶秋海棠(Begonia circumlobata)等治疗无力;(3)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用于处理接触有毒物质时导致的病痛。

通过调查,并结合药市民间的用药经验,按功能与主治可将凯里药市所售卖的侗族植物药分为10类,包括:清热解毒药、祛风除湿药、跌打损伤和接骨药、消肿止痛药、止咳药、滋补补血药、妇科药、痔疮药、利尿药、健脾胃药。其中,清热解毒药和祛风湿药所占比例最高,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温度变化以及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等清热解毒药和祛风湿药在不同摊位出现的频率较高(表1)。这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在当地的野生资源也十分丰富,易于获得。

2.3 凯里药市交易侗族药用植物的用药方式

药市上售卖的植物大多是新鲜的,还有一些是经过晾晒处理的。他们认为鲜药有效成份未被破坏、鲜草入药疗效比干燥药材效果好,并且这种方法节省了加工的费用和时间。煎服、泡酒、外敷以及药浴是常用的方法。而且他们常将植物药材与肉类、骨头一起炖后食用,在补充蛋白质的基础上辅以植物药的功效,疗效会更加明显,这种用法和历史上很多侗族民众生活贫困、缺乏营养是分不开的。此外,当地的很多侗族妇女把石南藤(Piper wallichii)、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狭叶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假烟叶树(Solanum verbascifolium)等放入水中煮沸,然后用于洗澡,以祛风除湿;或者将其浸泡在酒里,外搽使用。酒在侗族医药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将酒作为药或者辅助药,除了用酒消毒、泡药治病外,酒作为溶剂,充分萃取植物、动物、矿物药材中的有效物质。

根据药性对症配伍,是侗族医药的特点之一。我们发现药市上常有把几种植物捆绑在一起出售的情况,主要用来增强药效、有效治疗某种疾病,比如说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龙胆草(Gentiana scabra)和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一起入药可治肝炎;四块瓦(Chloranthus japonicus)和石楠藤(Piper wallichii)共同服用可以治疗高血压;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和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泡酒治疗风湿关节痛;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的果实、白英(Solanum lyratum)和龙葵(Solanum nigrum)混合使用对治疗良性肿瘤有明显效果。

2.4 凯里药市侗族医药与苗族医药的异同

事实上,侗药和近邻苗族的苗药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学习、殊途同归的生活经验与积累的智慧。凯里药市大多为苗药摊位,多以接骨、解毒、祛风的植物居多,与侗族摊位交易的植物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这是由于苗、侗所处地域环境、自然资源重叠较多,因而常见病种、常用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载体,不同民族的用药经验也各有所长,独具特色,如侗族用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来治疗风湿,而苗族用于治疗咳嗽;侗族用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来消肿止痛,而苗族则用其退热;药市上侗族用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的茎皮泡黄酒治疗风湿关节炎,而苗族用其带钩的茎藤治疗头疼眩晕;苗族喜欢用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来消食,而侗族认为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长期以来,苗族医药受到多方面的重视,通过对苗医药的研究、开发利用,促进了苗族医药的保护和发展。苗药已成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麻勇斌,2006),已对贵州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冉懋雄,2001)。而侗族医药的境况却完全不同,其传承仍然是以侗族口头语言(古歌、巫词、谚语、传说)为载体,一代一代地口传心记,限制了侗族医药知识传播的空间和频率,影响了人们对侗族医药的认识,使侗族医药理论仍处于原始朴素的状态。

3 討论与建议

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药市交易的侗族植物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药材品种混杂易乱

口耳相传是侗族医药传承的主要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认识有所不同,导致侗药品种存在混乱的现象,药市上出现同物异名或同名易物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如以细辛(Asarum sieboldii)的基原植物有细辛(A. sieboldii)、青城细辛(A. splendens);疏毛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stenanthos)、旋蒴苣苔(Boea hygrometrica)当地都叫“岩白菜”。对于混用与替用药材,民间常认为其功效与正品相同,混用品与正品功效是否一致,是否可将同类其它种作为正品的替用品,仍需从药效成分和功效方面加以分析、验证。因而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科研人员应及时对药市中所售卖的植物进行调查、整理与分析,避免植物药名称和种类的混淆。还应了解不同季节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情况和消费者的用药需求,以便对药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为消费者合理使用民族药提供安全保证。

3.2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紧缺

如今,凯里药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商业模式,不同于其他药市只出现在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因而药品的需求量和交易量逐年递增,尤其对需求量较大、交易频率高、使用疗效好的药材过度采集利用。由于缺乏相关的保护开发措施,不少野生药材已遭受了掠夺性的破坏。比如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在侗族药市上交易频率较高,也是侗族常用的药用植物,用来治疗风湿关节痛。当地侗族同胞认为其根部治疗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大量挖取八角莲的根部,导致该种在当地的野生资源越来越紧缺,药材的价格也变得更加昂贵。那么当地政府在了解凯里药市侗族药材资源的基础上,首先对其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应开展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包括化学成分提取、有效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通过多学科的研究,让凯里药市侗族药的民族植物学知识得到科学的证实和认同。然后主动联合中药材种植企业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共同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满足药材需求,缓解生态压力,推动当地经济。

3.3 药材交易以假乱真

此外还有个别商贩根本不懂药用植物、缺乏相关经验, 但为了从药市上获利, 以假乱真或把当地人根本不使用的植物拿到药市上出售。例如, 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的幼苗冒充铁皮石斛(D. officinale)售卖。此类行为政府监管部门应予以干预和制止,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比如在当地召集一些有名望的侗族乡土医生,在药市中心设立乡土医生咨询台,给予购买者一些有益建议,使他们正确选择药材,了解药用植物的功效、用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口口相传”的成效,也保护了侗族传统医药。

凯里药市是交流和传播传统知识的重要场所,既可以为当地人提供基本的健康需求,又使得民族医药得以发扬光大。通过加大力度对侗药等民族传统医药进行保护和继承,充分发挥其优势,让民族医药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侗族贵州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贵州,有多美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