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一名“懒”教师
2018-05-30孙慧美
孙慧美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我们要把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还给孩子们,充分发挥和挖掘孩子们的潜力,要在“懒”上做文章,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主性,只做引路人和喝彩者。
俗话说“懒娘带出勤快崽”,对于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刚毕业那会儿,满腔的热血和无限的激情使我投入到工作中去,那时的我真是“拼命三郎”,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专心备课,课上声嘶力竭,唾星四射,只为讲明白一道题。但是再看我亲爱的同学们,昏昏欲睡,哈欠连天,或眉头紧皱,或左顾右盼,或交头接耳。我迷茫无助,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使出浑身解数,上窜下跳,手舞足蹈。就这样,同学们倒是满心欢喜,每节课都很新鲜,好像看电影。一学期下来,我已经成功减肥。可是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却没有我预期的效果。
呜呼哀哉,我已经没有办法了。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魏书生先生的书,有所启发。他说,学生能做的事,我绝不自己做。“懒”教出来的是勤学生,能学生,活学生。我若有所思,难道我真的太勤快了?
一天,和往常一样,我拿着课本去上课。路过隔壁一个班级,从班级传出来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正襟危坐,齐背古诗,感觉真好。可是,我还没走进我所教的班级,大老远就听见班里乱哄哄的。走进教室,同学们根本无视我的存在,个个谈性正浓。我使出狮吼功:“安静,安静!”无奈我的声音如同针落大海,我气得七窍生烟。
费了一番工夫,孩子们终于安静下来。我真的很惭愧,同样是上课,其他班为什么那么好。放学后,我赶紧向这位教师取经讨教。那位教师很谦虚地说:“没有什么绝招,只是我比较懒,多给孩子们点任务,让他们有活干,我就可以偷会懒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让孩子们有活干!
接下来,我找到课代表,把下一节课要检查的内容告诉他们。让他们布置下去,并在第一遍上课铃响后提醒孩子们去准备。第二天,我又去上课,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们正背着英语课文,他们有的闭着眼,有的捂着耳朵,还有的捧着课本,都在努力地背着课文。我拿着书悠然自得地走进教室。几名课代表非常负责,每节课上课前总会及时地把任务给同学们写在黑板上。在以后的每次上课,课前几分钟再也用不着我的“狮吼功”了,我尝到了“偷懒”的甜头。看样子,还要在“懒”上下功夫了。
课堂上,是孩子们的天下。我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我,而我在课堂上也得到了解放。于是,我课下吃透教材,备足课,课上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完全把课堂交给孩子们,我只是在旁边引领和点拨,适时地进行点评和鼓励。每次课堂上孩子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唯恐教师不叫他。孩子们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学得更好更快了。我不由得感叹,原来是我禁锢了孩子们的发展。
孩子们的好胜心理极强。抓住这一点,检查作业时,我也在“懒”上下点功夫,把作业交给孩子们自己检查。课前几分钟,同桌互相检查。孩子们都有好胜心,同桌相互比着背和听写,谁也不想落在后面,检查起来也会非常“严格”和负责。不要小瞧这些孩子们的力量,他们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然,他们的奖励就是免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减免作业,从而让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由被动地“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校长的话:“我们老师就像运动场上的教练,适时指导,适当鼓励。真正的实践者是运动员。而不是我们示范得很辛苦,他们坐在那很悠然。”我们要做聪明的教练,学会鼓励,相信自己的队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學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我们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习得知识。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孩子们,我们不能唱独角戏。把主体地位让给孩子们,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同学们由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知识。
我们只做引路人和喝彩者。学会偷懒,其实是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会偷懒,就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越俎代庖;学会偷懒,就是要课下做足功课,课上精准点拨;学会偷懒,就是要相信我们的孩子,给他们提供舞台展现自我。
“懒”不是真懒,而是要“懒”的方法,要“懒”出境界,“懒”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