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参与度
2018-05-30杨小红
杨小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学、思维消极的问题是影响学习效率和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教得很用心,学生也很努力学习,但大家都很累,学生很吃力,教师很费力。如果把问题归结于学生,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其实问题是出在教学策略上,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只有少量的思维参与了学习,大部分思维是在无意识地接受知识。这显然是一种智力资源的浪费。
要想改变这种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教学模式,教师就需要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上下功夫,让他们的思维集中于学习并且活跃起来。
用情境来吸引学生
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了,如果总是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思维就容易疲劳,失去了主动意识,也无法调动思维参与学习活动。所以,要让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升,首先要由过去教师追着学生教,变成學生跟着教师学。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想办法让数学知识和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基于这个目的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趣味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法等等。其中,情境法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一个虚拟实景式的情境,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感性体验,从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情境联系起来,由对情境的兴趣迁移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角的平分线”时,为了能使这个知识点吸引学生,我就先给学生们构建了一个情境:如果你将来发财了,当了大老板,在一座城市里开了两家超市。规模越来越大时,你遇到了一个问题,超市供货的物流成本太高了。所以,你就想自己建一个物流仓库,要求这个仓库离两家超市的距离最近。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那就找两个超市的中心点。其实不然,就算你是老板,也不可能把两家超市中间的建筑全部推倒。所以,这个仓库无法建设在两个超市的直线中心点上。如果给几个可以选择的点,你会选择吗?看来,要想将来当好这个老板,就要把今天要学的内容掌握好!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就算他们不想当老板,心里也会思考运用哪个知识点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用游戏来启发思维
随着数学计算越来越复杂,学生的思维有时会跟不上节奏,觉得越学越累,越学越摸不到门路。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就会丧失学习信心,变得能学多少是多少,不会的干脆就放弃。结果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越学越糊涂。所以,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理清。在这方面,就不妨采用一些轻松幽默或游戏式的策略,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展开学习,这种活跃的学习策略就像是思维的润滑剂,让学生的思维高效地参与到学习中。
比如在教“分式的运算”时,学生们一看到这种分数里面套分数、式子里面套式子的计算题就感觉头大。而其实这种计算就像是剥洋葱一样,想一下子解决是很难的,但一层一层地剥下来就变得很简单。所以,我就设计了个猜谜语的小游戏。
“同学们,咱们来猜个谜语吧。”教师说,“草地上来了一群羊”,猜一种水果(学生没有思路,猜不出来)。是“草莓”(学生们笑,“原来是羊把草吃没了”)。接着再猜一个,“羊把草吃没了,又来了一群狼”,这是什么水果呢?学生们很快就回答“杨梅”。
“对,大家很聪明。但大家发现没有,如果没有前面那个谜语做铺垫,后面这个谜语就不好猜出来了……其实,我们现在学的分式计算也是一样的。看着很复杂,其实我们把它和小学时学过的分数计算类比来看,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多了几个层次而已。”
这样通过一个猜谜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为他们提供了继续参与学习的条件。
用合作来促进参与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就算教师采用再生动有趣的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也有限度,还不能完全释放学习的能量。因此,好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体验当中,教师放开手,让其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这样,由教师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下降,转变为学生的参与度的上升。
比如,在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个知识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是为后面的一元二次、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做铺垫,而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主要问题是在思维的转换上。一元一次的问题都比较简单,他们习惯用小学算术法来计算结果,而不是先列出一个带有未知数的式子再进行计算。所以,我就干脆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研究:为什么面对一个试题的时候习惯于用列方程的方法而不是用算术的方法?方程式的计算最后是转化为算术式,那么你能把算术式逆转为方程式吗?对于这个难度不大的思维训练,我就直接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去完成。这样,他们不参与、不动脑子也不行了。
以上,从情境法、游戏法、合作法这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的思路是,教师需要在引情、导思、放手这三个方向上多做文章,以此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充分激发其思维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