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音乐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018-05-30薛芳芳
薛芳芳
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实施以来,我校高中部因地制宜,在高一和高二进行了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学生往往只能在音乐课堂中得到两个學分,因此,开发音乐第二课堂势在必行。如今的学生不满足于音乐课堂中的学习,于是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社团、艺术节、唱享校园等都成了高中音乐第二课堂,高中音乐第二课堂有效地解决了高中学生音乐学分的问题,成了高中生继续学习音乐的必要条件。
我校的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已有多年的开办经验,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高中音乐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求知欲强烈,对音乐的理解日益加深。随着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青少年能够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音乐、演奏乐器和歌唱,甚至能够创作乐曲,他们在音乐中不仅能得到快乐,还能通过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但是,高中生已经不满足于教材内容,他们将转向音乐第二课堂的学习。
每次广播站、电视台、音乐社团报名时都会出现踊跃的场面;每年艺术节的“十佳歌手”、舞蹈、器乐等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舞台。高中生自信而自尊,热衷于显示自己的特长才能,这是高中生自主性的心理特点。上个月,每年都参加“十佳歌手”比赛的一位高三学生问我什么时候开始艺术节的比赛。我记得他在高一音乐课堂上经常讲话,不好好上课,但是一唱歌就会忘乎所以,相当投入,虽然他前两年没有拿到“十佳歌手”的称号,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参加比赛,这样会培养他的自信心,让他获得成就感,相信今年他会获得成功。
高中生不像儿童期那样经常向成年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又常常感到孤独,因此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所以广播站、校园网是他们吐露心声、继续学习音乐的第二课堂。
高中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兴趣。音乐课堂本身充满趣味,时尚的话题和感兴趣的流行音乐穿插在教学中,高中音乐第二课堂正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
学生喜爱流行歌曲,但并不代表一定要听爱情歌曲,流行歌曲中还有很多励志歌曲。比如,每天中午学校的“心灵港湾”广播站播放的歌曲有:《我相信》(杨培安)、《最初的梦想》(范玮琪)、《海阔天空》(信乐团)等,校园中飘荡着这样激励奋发、悦耳动人的音乐,学生又怎会没有感触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励志歌曲作为心灵沟通的桥梁激励学生,让学生耳目一新又倍感亲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只要我们用心寻找体会,教育也可以无须讲大道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到处都是美的乐章。
高中生的学分获得
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的规定,学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生需要在音乐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2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1学分。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以及场地安排,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的开设能够获得保证,但是选修模块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后可以在高中音乐第二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平时的练习努力,在各项艺术节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可以作为一项考核并计入学分。
另外,学校开设了舞蹈社团、合唱社团、铜管乐队社团,除了每周的练习之外,还要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这样一来,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很有必要开设高中音乐第二课堂,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音乐。同时也解决了很多地区、学校由于场地、师资的限制而不能完全开设模块教学,以及学生较难得到另外1学分的问题。
高中音乐第二课堂的有效性
充分参与体验
在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学生完全唱主角。在艺术节、社团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开展活动,校园的艺术氛围相当浓郁,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参加比赛或演出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自我,或许他们平时练习歌曲或乐曲时还无法真正体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作品,但在舞台上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同时深刻体验歌曲或乐曲带给他们的美的感受。作为观众,学生在观赏、聆听歌曲、舞蹈乐器比赛时,一般比在课堂中更加关注音乐作品。当听到一首曾经在音乐课上学过的音乐作品重现在舞台上时,从中获得的惊喜和感悟将会让人终生难忘。
开阔学生视野
一节音乐课只有45分钟,教师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不能将所有的音乐知识讲清理顺,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现在的学生文化课业繁重,很少学生能主动地在课后继续学习音乐,而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将会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开阔视野的机会。
学校的广播站除了播放励志流行歌曲外,还会给学生播放古典音乐,并播放相关的介绍,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浏览校园网去了解这些音乐知识的介绍。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需要关注音乐本身客观存在的声音,还应能透过音乐看到其背后隐藏的东西,这就需要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逐渐感悟到音乐的真谛。
电视台可以组织学生观赏音乐会、音乐电影、配乐赏析,例如:电影《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音乐剧《猫》;音乐故事《倒霉的狮子》。在视频欣赏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从庄重和典雅的音乐殿堂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激发情感共鸣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种观点道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在聆听、演唱歌曲或乐曲时,可能由于周围的环境、课堂的气氛、整体的约束力,使之情感没有完全得到释放。而在高中音乐第二课堂上,比如艺术节、社团活动、唱享校园中,由于环境的宽松、开放,学生会完全敞开心扉,去聆听、歌唱,甚至跟着比赛或者表演的同学哼唱、舞动,相信每位学生在那一刻都能纵情享受。在同龄人面前,学生会觉得更亲近,更能有效地激发情感共鸣。
高中音乐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显而易见,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社团、艺术节、唱享校园等是高中生最好的音乐第二课堂。在这个第二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其尽情地参与体验音乐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情感共鸣,开阔了音乐视野,使得喜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也激发了部分学生的音乐兴趣,他们将在每一节音乐课上有更加自信的表现。我相信,高中音乐第二课堂将会更好地发展下去,它将是学生展现青春风采的人生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