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2018-05-30徐娜
徐娜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尝试从数学实践作业这一角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活用数学的能力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的理解是:要选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过程,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实践作业: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分类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画画,所以当学完《一起来分类》后,我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让他们对生活中的分类进行调查,再把调查结果用画笔画出来。看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倍受鼓舞,这样的作业不但使分类的知识得以拓展,还能激发出孩子们的潜能。
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发现首先要用眼睛去看,可见,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重要。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由于他们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因此在《观察物体》一课后,开展了“数学拍拍乐”的实践作业,此作业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习了《加与减(一)》后,开展了“制作加法表”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制作、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因此设计了根据平均分为内容的漫画作业,学生们通过有趣的漫画形式感受平均分的特点。此作业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孩子们对旋转这个知识理解不到位,为此开展了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創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培养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美术能刺激儿童的感官,唤醒儿童的表达欲望,数学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美感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孩子们特别喜欢,因此,教学后开展了“立体图形大变身”活动。立体图形是孩子第一次正式接触图形,通过实践作业用图形拼一拼,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切实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点,深化理解。在玩中学,在兴趣中记忆,效果事半功倍。
实践作业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有专家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数学在现实世界里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理房间》这一课,布置的实践作业是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给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拍照片,孩子们回家都很认真地去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有的同学甚至帮助父母整理了房间,还有的同学帮助妈妈整理了厨房。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当认识完图形之后进行了剪纸活动,在动手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还进行了风筝大赛,感受旋转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能让孩子从快乐的实践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