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2018-05-30吴丽娟
吴丽娟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是国家长期发展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新内容,在高等教育中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坚定统一思想并坚定不移地走教育改革发展路径。
高等教育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高等教育中面临着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问题,首先,现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在我党委领导之下的校长负责制度,这种高校管理机制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教学方针下决定的,具有不可动摇的特征,但是在党委领导之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协调好校长与党委领导之间的关系、解决好领导工作与基层工作之间的协调性、如何健全政党议事的程序及决策路径等。其次,现阶段高校的自主权利有待提升,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清晰、权利监督的机制不够健全等,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评价与外部监督机制,加快民主、依法的建设管理。
教育评价体系的定位不清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高等院校及高等教育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若不解决高等教育中同质化的问题,高校教育将会存在定位不准确、分类不清楚及缺少个性化特点的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中缺少分类的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是一种综合考虑高校功能定位、建设个性化学科的基础管理方式,但当下高校并未充分利用办学历史、区域经济、资源条件等优势,开展具有特点及优势的办学模式。
其次,高等院校学科的建设缺少优势及个性。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中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因此应将学科的建设放置在关键位置上,注重调整学科的结构优势,建立起具有独特性的学科品牌。目前看来,我国高等院校与地方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性较弱,地方资源与社会企业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支持帮扶力度不够,并未形成高校教学升级的后备力量。
国际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因此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高等教育中应加强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能力及水平。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能力并未达到国际化的趋势,并且切实地实现高等教育中建设一流大学提高社会生产质量、促进经济改革发展的目标。首先,高等教育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不够深入,高等教育并未充分地利用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教学活动中,满足高校及社会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其次,外籍教师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批量、高质量的外籍教师,但现阶段针对外籍教师的管理制度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距离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质量核心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的改革,能够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解决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仍能保持强劲的势头。基于现阶段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不协调、不平衡、难持续的问题,因此创新驱动、改革发展成了主要的路径,高等教育作为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及资源汇聚的重要结合点,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顺应教育现代化的改革
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是顺应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浪潮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的国际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各国对于高等教育的引领能力及发展期望更加紧迫,注重人才的培养及时代的发展趋势较为重要,因此,应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基于质量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成了顺应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举措。在新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能力及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模式及人才流动应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
解决高等教育的问题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及水平是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命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能够解决现阶段高等教育在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缺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职业培训体系,部分高校缺少危机感及紧迫感,对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不足,缺少长期的战略谋划。通过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能够有效地改善高等教育中忧患意识及危机意识缺失的问题,增强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观,通过推动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及内涵的提升,打造出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中,应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是教育活动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及有效性。首先,高校应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改革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引导大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追求。其次,完善教师任聘的机制及改革制度,高校应积极地公开招聘制度,鼓励教师获得校外学习及实践工作的经历,优化教师的整体结构模式。
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
基于質量核心下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选择中,教学质量是考量高校教育质量水平的核心标准,近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部分院校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及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面窄、适应性较低等问题。首先,高校应创新教学的理念及模式,加强专业教育的质量,对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应适当调整课程模式及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网络平台及实践的环境。
提高学生的传承创新文化能力
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高校应提高高校的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和文化传承能力,打造出相互支撑及整体质量提升的格局。首先,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科学研究的质量及效率,促进教育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多功能学科的特点,形成创新、融合及共享的良好局面。其次,高校应积极地拓展社会服务环节,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及平台,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基于质量核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优良校风的建设,营造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校园环境。首先,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指导,弘扬崇尚科学、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氛围,以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为主的教学活动。其次,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及文化阵地的建设,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先进的时代精神的建设发展。
结语
在高等教育中,高校作为规模较大的社会组织,其中高等教育的管理机制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因此,为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应明确高校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高等教育中最为基本的问题。通过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确保我国的国家建设及经济发展能够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