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渗透

2018-05-30范志芬

天津教育·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闽西革命红色

范志芬

红色文化资源是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如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革命文物、革命发展旧址等,蕴含着积极的精神,能够向我们展示革命先辈的文化信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红色文化资源能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我国人们的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教育内涵

丰富的思政理论内涵

我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从形成到发展,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红色文化资源与党的思想政治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中,主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为遵循党的领导、遵守党的指导思想,促进政治路线的发展。我国闽西地区,作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起源地,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闽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内涵,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崇高的理想信念境界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重点体现在党建教育中,其蕴含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展现我国共产党员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如闽西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红军长征遗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材,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产生的教育作用能够震撼人心。主要是红色文化资源中不仅蕴含了理想信念,还能够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全新的了解,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其形成社会责任感。

鲜明的思想道德价值

中国共产党员在振兴民族的发展中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体现出我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此作为基础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华民族的艰辛。并且,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着大量的红色文化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等,此类真实的红色文化资源英雄故事,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永垂不朽的教育题材,具有鲜明的思想道德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有利于大学生发扬我国优秀的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体现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现阶段的大学生生活在新时代,对于我国近代革命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刻体会,不利于大学生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因此,在思政教育中,渗透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红色的革命文化,从而使其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不断地发扬我国优秀的革命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如在教育中融入闽西红色文化资源,透过红军长征起源的故事,培养大学生的革命信仰,促进其传承并发扬革命文化。

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我国革命近代史的发展中,革命先辈为民族发展贡献了生命,换来现在的和谐社会。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对其进行红色革命英雄事迹的讲述,使大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以此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形成良好的爱国思想。通过将红色革命英雄事迹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为国家的进步不断贡献自身的力量,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保证我国的稳定发展。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

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能够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教育素材,使大学生感受到我国革命英雄的精神力量。在我国革命老区中,存在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此类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相关的革命人物、英雄事迹、历史遗迹等,都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教育意义。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革命先辈创造的革命伟绩。如我国闽西地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地,红军长征起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加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

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单向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是一种自发的教育活动,此种教育活动应以知识灌输为前提。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应对大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单向灌输教育模式也称之为直接告知教育模式,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向其告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并向其灌输红色文化资源。此种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主要教育手段,能够使大学生直接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历史悠久,并不能够使每一位大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唯有借助教师的灌输性教育,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互动交流模式

交流互动教育模式属于灌输教育模式的一种,与单向教育模式相比,互动交流模式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主动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大学生思政课堂教育中,教师能够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故事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与教师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探讨,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要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理解,在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引导,以此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思维能力。将此种教育模式与单向教育模式相结合,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其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精神。

学科渗透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能够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相结合,构建全新的课堂教育模式,并重新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能够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教材相关内容相结合来进行教育。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纲要》时,能够将其中的长征历史事件与闽西红色红军长征起源地资源相结合来进行教育,加深大学生对长征历史事件的理解,并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红色文化精神,以此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素养。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理论思政教育知识联合实际红色文化事件,使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满足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

网络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大学思政教育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变。如构建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网站,将闽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以此增加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闽西红色文化,并提升政治素养。同时,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库,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红色文化资源电影、图片等,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的优秀人才。

实践体验模式

教师能够组织大学生参观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旧址,使其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遗址中的红色文化精神。要求大学生随着毛泽东主席当年的足迹,模拟当时的生活以及工作场景。使大学生能够产生对革命先辈的怀念情感,帮助大学生体验革命精神,使其能够产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坚定马克思主义理念。通过实践体验教育模式,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政教育,促进其更好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能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国思政教育有效开展,不斷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我国闽西地区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注重将闽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中,传递闽西革命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单向教育模式、交流互动教育模式、学科渗透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模式以及实践体验教育模式,充分地利用闽西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闽西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