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发展对策思考

2018-05-30姜焕叶

关键词:零部件武汉市创新

姜焕叶

摘要:新时代,武汉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增长动力、资源条件、外部环境、战略目标等方面与以往相比均有显著不同。在新一轮转型发展方略与路径抉择中,武汉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更应该注重构建现代经济新体制,实现创新驱动新突破,着力优化产业新结构等。

关键词:武汉市;汽车;零部件;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武汉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发展阶段、发展方式、增长动力、资源条件、外部环境、战略目标等方面与以往相比均有显著不同,新一轮转型发展方略与路径面临关键抉择,应在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体制变革上下功夫。

一、构建现代经济新体制,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通过深化改革构建现代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无形的手”充分施展,让“有形的手”更加有效,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一)完善基地组织架构

比照广州做法,按照“企业+园区”模式,构建武汉汉南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开发建设相应架构。

1.基地协调机构。建议成立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开发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规划委、环保局、交委、商务委、质监局、金融局及相关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研究审议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园区管理机构。明确园区规划建设、政务管理服务、招商及运营管理、企业筹建服务、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的具体分工,推进落实开发区有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政府做减法,市场增活力。按照“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率”,进一步完善区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行“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枚印章”,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力争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服务最优。进一步加大“砍”和“放”的力度,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程序清单,真正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切实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工、办证、融资难等问题。通过清单管理,最大程度上为企业“松绑”、为民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保障公平竞争。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完善、深入落实促进外资与民营经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依规放开市场准入,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降低民间投资门槛。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加大侵权行为处罚力度,提高权侵权赔偿金额,将恶意侵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让侵权者无处立身。

2.加大财税补贴。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急需引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如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给予结构性减税政税。产业链主导企业新引进或创办的配套企业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配套企业新增所得税、增值税市级留成部分,70%奖励给主导企业,30%奖励给配套企业。

3.加强金融支持。设立开发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由区财政、整车企业、重点零部件企业、社会资本出资。基金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投资区内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其中,投资于零部件企业的投资金额比例不低于20%。建立以政策性贷款、创业投资、场外交易、企业债券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融资难。

4.畅通政策落实渠道。目前政府惠企政策很多,也很好,但往往止步于在网上发布,一挂了之,企业由于忙于具体业务,加上缺乏对政策熟知的专人负责,使很多政策不能落到实处。为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建议:(1)组织专门力量对现行的各种惠企政策进行清理,按研究开发、新建改造、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口创汇等类别汇集成册,方便企业查找应用;(2)建立类似于“企业热线”之类的政策沟通渠道,使企业就政策需要咨询时,能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指导。

(四)充分发挥行业商会的功能

高度重视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商会的建设和发展,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商会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对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助作用,充分整合开发区汽车行业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实现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取暖,整体发展。与此同时,要利用行业商会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组织推介会、论坛、网络宣传等活动,提升开发区汽车零部件的影響力;面向国内外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引导国内外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人园。

二、实现创新驱动新突破,注入产业发展新动力

坚持产业化方向,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

采取专项支持方式,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保证联盟的可持续、高效运转,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联盟不以固定同盟伙伴和单个创新项目为限,构建开放式的自主创新联盟。避免出现合作创新过程中创新僵化现象,实现创新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推动同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带动更多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不断完善同盟成员之间的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等治理机制,促进创新同盟的长效合作。三是自主创新同盟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确定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创新方向和目标,使同盟成员不断获得持续的利益回报,提供同盟成员参与持续合作的积极性。四是鼓励加强对零部件行业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为行业长远发展进行技术储备。

(二)实施“互联网+零部件”平台建设工程

加快开发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要以平台化思维来系统推进。构建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是汽车零部件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必须下大力气攻关和推广。

现在开发区单个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跟国外大企业特别是美国和德国的企业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但是采取平台对平台方式来进行竞争就会更有优势和实力。实施“互联网+零部件”平台建设工程,它既可整合资源、数据,提高生产商的反应力和决策力,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创造精准供给,又可让生产商直达终端客户,以消除配件价格不透明、质量无保障、信息不对称等症结,实现配件和用品销售、售后维修等功能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平台等概念的综合体,与电商平台不同,工业制造业实现平台化所需技术更加复杂、门槛更高,需尽早统筹谋划。

(三)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

1.着力培育核心领军企业。力争2020年前,培育、吸引3-5家年产值过百亿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重点扶植东风格特拉克公司、东风鸿泰控股集团公司、东风模具冲压技术公司、武汉提爱思全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公司等企业扩大产能,增加品种,向年产值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发展。领军企业要尽快完成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链企业共同创新发展。

2.培育发展高成长型企业。大力培育形式多样化、功能专业化、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的企业孵化器,提高孵化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孵化服务能力。建立递进式企业成长促进政策,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价值品牌高、年产值过10亿元的行业细分领域“小巨人”。

3.栽培内部裂变新企业。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依托产业链优势环节开展内部创新,通过内部裂变产生新企业。对裂变新成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实行奖励。如广州对裂变新成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按实缴注册资本的10%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2000万元,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

三、着力优化产业新结构,挖掘产业发展新潜力

以延伸汽车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提升竞争力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挖掘产业发展新潜力。

(一)尽快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

1.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与全球汽车制造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其中一些细分领域甚至更具优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达78万辆,预计到2020年产销量将超过180万辆,在全球市场中占比超过50%,而全球新能源汽车潜在市场容量高达8万亿美元,这为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发区应抓住机遇,加快引进符合汽车技术发展潮流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一要尽快明确新的产业扶持政策,让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策略。(1)鼓励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着力推进氢燃料电池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快速发展,促进其尽快在重大关键技术及成本上取得突破,早日实现实用化和商业化;(2)支持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展动力电池及电池组优化设计和工艺创新,加强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开展充换电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充换电效率和安全性;(3)支持多种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油气混合动力、空气混合动力等)的研发创新和生产销售。

二要尽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永磁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机电耦合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平台与生产企业。

三要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桩基础建设,因涉及场地审批、电力设施升级、电力資源配置、物业管理等问题如何高效解决,各地尚无章可循,开发区应大胆先行先试,扫除政策障碍。

2.尽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目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实用化竞争阶段,国内一些汽车制造中心如上海、广州等地,都在积极进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运行基地建设。开发区要敢于抢占滩头,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运行基地。(1)开展智能汽车及相关产品技术测试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和第三方测试评价,积极推动智能汽车逐步由试验场区封闭、半封闭场景到开放交通环境的测试及试验示范工作;(2)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环境研究、应用示范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在大型物流公司、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智慧公共移动系统、城市共享用车等方面的专项研究与应用示范,为具有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陆续实现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3)尽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车载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平台与生产企业。

(二)大力促进中低端零部件向中高端升级

1.大力促进现有企业产品向中高端升级。开发区现有零部件企业产品多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汽车零部件业务(营业额赠长往往来源于生产零部件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又来源于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广泛应用,音响系统和电子、电器系统的价值将大幅提高。而由于各国对汽车排放的限制,发动机系统的技术也不断改进,高技术的发动机将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增长潜力很大。随着汽车用户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自然需要不断改进相关系统的性能,以带动其价值的增长。可见,现有零部件企业要想丰富价值链,必须在压缩中低端产品数量、提升中低端产品质量,转型发展中高端产品上下功夫。

2.重点引进高端关键零部件企业。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实施更加有力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建立党委政府招商引资主责机制,充分利用“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这块金字招牌,联合专业策划机构对基地进行整体包装,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作用,通过组织推介会、论坛、网络宣传等活动,提升基地影响力、增强基地的吸引力。

(三)支持引导企业开拓新市场

一方面,开发区现有零部件企业产品多为本地整车厂配套,随着整车产能增速的回落,前装配套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平均车龄年限变长,汽车后市场呈高速发展,加之,“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沿线城市产能合作空间巨大。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一轮发展要在巩固、提升现有配套市场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挖掘新的发展潜力。

1.引导现有企业向区内外多家车企提供配套。实现2020年新增产值50亿元。鼓励东风系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随东风整车产品的出口走向海外市场。鼓励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公司、武汉万向制动器公司、天合汽车集团亚太公司、博世集团泛博公司等制动器企业,除为武汉整车厂配套外,与国内其他地区整车厂配套并开拓出口市场。鼓励新云鹤座椅公司、湖北雷迪特汽车冷却系统公司、湖北法雷奥车灯公司、东风模具冲压技术公司等企业,向区外企业发展配套关系,提高市场占有率。

2.加强园区共建。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开发区的土地资源已非常紧张,工业用地指标难以在本区域内得到兑现。因此,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向外拓展,加强与域外地区园区共建,是一种必然选择。目前,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正积极布局洪湖、黄冈等地,与这些地区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共建活动,可有效缓解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瓶颈问题。此外,对开发区内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的现有零部件企业实施“腾笼换鸟”政策,或淘汰,或引导其集中,由平面用地转变为立体用地,也可腾出更多土地用于引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

3.提高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强开发区零部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组织汽车零部件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设立境外生产、维修、研发、营销网络体系等,扩大出口规模,推动服务本地化、提升服务品质,加快走出去步伐。

参考文献:

[1]武汉市汉南区工商联.关于加快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Z].2014-12-15.

[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汽车产业规划[Z].2014-12-07.

[3]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开发区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名录[Z].2018-03-28.

[4]武汉开发区管委会.武汉开发区促进产业集聚办法[Z].2017-04-26.

[5]劉宗巍,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7,(10).

[6]贾刚.中国汽有霉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J].汽车工程师,2017,(6).

[7]曹晓昂.新常态尸零部件企业如何应对新挑战[J].汽车纵横,2016,(1).

[8]张海燕.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轮廓清晰[N].中国质量报,2016-11-02.

猜你喜欢

零部件武汉市创新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供应链条件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