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中的“涵泳”策略研究

2018-05-30王静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构段涵泳习作

王静

语文的魅力,蕴藏在神奇美妙的语言文字中。“涵泳”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涵泳语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综合素养得到培养,从而享受到语文的芬芳,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年级,是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时灵活地把握教材、运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本、思写法、品表达,最终有所习得。涵泳教材,引领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让学生领悟文本与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潜移默化地将习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

一、“涵泳”不同文体,横向把握行文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涉及人物类、叙事类、游记类等多种文体。教学时,教师需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来开发、挖掘相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那么,紧扣第二学段的教材,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渗透哪些习作方法的指导呢?

1.写人叙事类文章

写人的文章,教学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表现人物的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如《军神》一课,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刘伯承的精神品质;《掌声》一文让学生关注小英的心理描写和情绪变化。叙事类文章则让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关注一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怎样将一件事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如《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孙中山破陋习》,这一组教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是如何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结合关键词句、围绕问题的发现—观察—解决、抓住人物情感变化等进行叙述的。

2.写景状物类文章

这些课文大多描写生动优美,所以在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句段和生动的修辞;学会用总分、并列等构段方式;抓住特点写景,初步赏析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主要以品味、积累优美句段为主,《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这一组课文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仿照句式或构段方式抓住景物特点练笔,学以致用。

3.科学说明类文章

中段有许多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概括,如课文介绍了什么事物,从哪些方面介绍。再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课外搜集信息,整理素材。如《航天飞机》《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关注说明顺序;《海底世界》《恐龙》这

两篇课文,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均比较典型,也是学习说明文写作方法的好素材。

二、“涵泳”策略运用,纵向掌握习作方法

如果说,进行文本的涵泳,只是习作教学的引子。那么,在习作课上扎扎实实地进行有效策略的运用,就能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习作方法。

1.体会描写方法,揣摩精当

用词

三年级的作文中,很多片段都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但是学生往往因为观察不够仔细,所以表述也是轻描淡写,寥寥几笔。而文本教材中一篇篇活生生的“范文”不仅具体详尽,还能帮助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中体会到其性格特点。

如《花瓣飘香》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一天早晨,我看到有个小姑娘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找一找描写小姑娘摘花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表示动作的词有:俯、摘、捧、穿、跑。

师:不就是摘一朵花吗?如果换作你们写,你们会怎么写呢?

生:一天早晨,我看到有个小姑娘在花丛中摘花。

师:瞧,一句话就写完了,可作者却用上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再仔细读一读,你从这些动作中读出了什么呢?

生:小姑娘怕被人看见,摘得很小心。

生:“捧”说明小姑娘怕把花弄坏,很小心地拿着。

生:这些动作说明小姑娘很害怕被人发现。

……

师:是啊,咱们在写一个人的动作时,用上准确的词,不光使动作更加具体,还能看出人物当时的心情,有时还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呢,读起来也有意思多了。

课后,学生们通过回忆自己或他人做事时的动作,进行了拓展

练习。

生:摘草莓可真有趣啊!我提着一个篮子走进了草莓棚,用目光搜寻着又大又红的草莓。这时,一个长得很“标致”的草莓映入了我的眼帘。我赶紧跑过去,生怕它被别人抢走。我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摘下草莓,轻轻地放进篮子里。

这次训练,还可以与教材中的专题习作进行结合。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1》中有一个“看图习作”。主要是描述小猴孙小圣和小熊去公园玩,孙小圣在柱子上乱画,后来在小熊的教育下,孙小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故事。其中第2幅图的习作指导便可以是《花瓣飘香》这一教学片段习得的习作方法的再次运用。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把孙小圣乱画的过程写具体,通过揣摩用词,练习精确表达。

学生写道:孙小圣不知从哪儿拿出一支毛笔,沉思片刻后敏捷地爬上柱子。只见它后腿夹紧,尾巴紧紧缠住柱子,“刷刷刷”,在另一根柱子上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七个大字。

2.模仿行文方式,掌握构段方法

在習作批改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写着写着,内容就变得杂乱起来,如,明明这一段是写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到头来却“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妈妈是如何勤劳能干也一起写了进去,将原本属于两个段落的内容挤在了一处。这归结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段落内容提炼不出一个中心,不会理段落层次。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涵泳相关课文的段落表达方法。

如《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片段:

(出示: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数一数,这段有几句话?

生:三句。

师: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这段话的意思?

生:原野热闹非凡。

师:再读一读,找一找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原野的热闹非凡呢?

生:写了大豆、高粱和榛树

叶子。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段式结构为“总分结构”。再做相关的段落练习来巩固和运用,使学生的表达有中心,有条理。

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的构段形式,除了总分结构,还有因果、转折、递进等,当遇到这些构段方式时,应及时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有步骤地进行从读到悟再到写的训练,可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习得构段方法。

3.扣住文本特点,习得表达特色

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时,让学生三度探究研讨,层层追问,主动出击,挖掘文本写作背后的

深意。扣住文本特点,习得表达特色。

一问(师问):“看课题,这篇课文的主角是谁?”“卫星。”

二问(同桌互问):“课文中描写内容最多、最生动的是谁?”“台风。”

三问(小组询问):“为什么不写主角卫星,而是花那么多笔墨描写台风?是不是喧宾夺主了?”

通过三问三答,学生在探究中不仅了解到了“对比描写”的概念,还对“为什么要对比”“对比后有什么好处”“在习作中如何使用对比的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一次有深度的“涵泳”,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收获深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不懈追求的。教者需要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点滴经验,潜心涵泳,读其文,得其法,让阅读课闪动着习作的影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教师只有让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閱读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构段涵泳习作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习作展示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