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高度
2018-05-30李倩
李倩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所谓青春之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这是王君老师“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王君老师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细读之后的‘再读和‘再创造,优质的教学深植于优质的文本细读。” 在清楚学生已学过《老王》的现实背景下,课前热身以“你还有什么问题”开课,顺其自然地运用其“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的理念。而正式上课则以其生活理念作为导入,“王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我经常对朋友们说,日子要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但其实同学们,生活有时侯不仅不像鲜花,甚至连草也不是。有时生活和生命就如地上的尘土,比如说这个故事中的老王。”王老师用PPT课件突出显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文句,让学生思考句中最能体现文中主人公老王生活状态的词语——活命。接下来,本课以“活命”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恰当合理、重点突出从“活命”入手,以此为整个内容的切入点分别对文中两个人物——老王和杨绛作出分析,最后将老王和作者杨绛结合起来,揭示文章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细致品读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得出老王的活命的生存状态体现在贫穷、孤独,又通过一系列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杨绛同样“活命”的生活状态。据此,让学生深入文本,使学生领悟到活命的状态也能活出高贵的命。教学方法——极具语文特点,符合文本内容文本细读是本课的亮点。在分析老王生活状态时,王老师重点采取指导诵读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王老师设计了五个多角度、多方位地诵读情境,引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通过互换角色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身临其境地读、反复读,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感受、体会老王的生存状态。层层递进地读,体验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加强学生体会。探究法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老王去世了,究竟杨绛的心该不该安呢?王老师提问学生,指导学生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的那些事,进行课堂探究。当学生在此处思考有了偏差后,抓住学生对此问题认知上的矛盾,教师制造矛盾、激化矛盾,同时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依据文本、紧扣文本,王君老师适时出示了杨绛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杨绛也是活命的生活状态。此处的配乐朗读杨绛的回忆录恰当自然,很好地将学生融入到文本所展现的氛围中。教学手段——简单得体,服务于教学教学手段方面,在媒介使用手段上简单得体,充分服务于教学。凡是需要强调的文本知识,需要学生重点体味的字词句段,王老师均简洁地用大号黑体字展示,多次出示“活命”,以加深学生对老王与杨绛生活状态的感悟;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王老师将自创小诗《老王与杨绛》用课件展示,使用感人的配乐,使学生深深融入到文本中,体会出人物的艰辛与善良。文本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动了情,既做到了情感教育,也使学生有了人生启示。此外,王老師课堂上随时采用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导入语、结束语的有机衔接、前后语言天衣无缝的转换以及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恰当得体的态势语言都值得我们学习。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顺其自然先讲老王“活命”的生存状态,再讲杨绛对其的帮助,最后点出杨绛同为活命的生活状态,逐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精彩纷呈声情并茂的对话、咬文嚼字品评语言、朗诵诗歌品评文章……各种各样的设计让课堂活力四射。同时,在王君老师的课堂上充分体现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交流学习关系。王老师循循善诱,运用表扬教育方式,逻辑清晰,机智灵活。课堂配乐恰如其分,教学语言情感充沛,直达人的心灵。王老师的《老王》给了我许多震撼和感动,一个多小时声情并茂的讲解,她带领学生及听课的教师融入到她的课堂,和她共同感受语言的魅力。她将生活与语文相结合,将生命与美的意识融入到课堂,并努力探求生活和语文的精髓,体现她对生活和语文的高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