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018-05-30王海霞
王海霞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应用题的学习之中尤为明显,小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应用题的题干和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应用题的解答。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读懂数学题目要求,进而更好地解答题目,学习知识。带领小学生理解题意,注意要求与细节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数学练习题的题干及其题目要求都很重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弄清题目当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并且费时较少,但是收获却很大。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练习题当中,有些题目总是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用竖式的方法计算”“采取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题目要求都是题目的关键词语,学生在阅读练习题题干的过程中要着重重视这些关键词语,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出题人的要求,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解答题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做到带领小学生去理解练习题的题意,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与细节变化。比如在进行应用题讲解时:小明家要买桌子和椅子,已知一张桌子的价格是210元钱,它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三倍,请问一把椅子的价格是多少?(要求:请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在进行解答。)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道应用题目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题目寻找里面的关键词语并划出来,许多学生都划出了桌子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三倍,抓住了题目的关键词,但只有极少数学生发现了最后的要求,即请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因此在回答这道题目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再进行解答。因此这道题目便很容易计算出来:设椅子的价格为X。因此等式为:3X=210,X=70,所以椅子的价格为70元,题目得到解决。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在阅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要及时向教师学习请教,进而解除自己对知识存在的疑问,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让他们在阅读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理解题意,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开拓思维的过程。为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求他们做到善于在阅读中去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以及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做到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敢于质疑的精神。比如:学习图书馆最近购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科幻類的书是2800本,而文学类的书比科幻类书的2倍少了1200本。在解决这道题目时,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观察题目,在观察题目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道应用题只有题干,并没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提问,根据题干自己总结出题目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时有的学生便会提出:“请问购进的文学类的书籍有多少本?”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来进行解答,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题,以此来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答题思维。理顺题目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应用题的题目总是让一部分的小学生倍感头疼,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也很吃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带领小学生理顺题目里面的内在联系,阅读能力较差的原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帮助他们理解题目的前提,如果小学生不会阅读,也就没有办法去理解题目的意思,进而就不可能做对题目。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掌握大意;另一方面还要带领小学生进行仔细阅读,使他们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提炼里面的关系信息,找准关键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做到带领小学生理顺题目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比如果园里香蕉1500千克,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四倍,问果园有多少苹果?在讲解这道题目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顺苹果与香蕉的关系,将苹果设为X千克,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四倍,所以苹果为1500×4=X,X为6000千克。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带领小学生理顺题目里面的内在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教师要做到带领小学生去理解练习题的题意,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与细节变化;其次教师还要做到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敢于质疑的精神;最后教师要做到带领小学生理顺题目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学习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