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18-05-30周倩
周倩
在如今社会,人们追随数字的脚步不断迈进,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受到教育界重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数字化资源的优势,将其贯彻于实际教学之中,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获得切实进步。本文着重探讨数字化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道路中的不竭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数字化资源,来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限魅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爱上数学课堂。除此之外,对于数字化资源的应用,需围绕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将其与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若遇到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将其直观地表现出来,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缓解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切实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一课时,教师应利用数字化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几何图形,在屏幕中展示出来,以促进初中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而后让学生观察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并针对学生观察的结论,进行补充与强调,使学生能够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学习,从而推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进步。
利用数字化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来实现对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在此情况下,学生很难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很难靠自己的探究去学习与掌握一个知识点,这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极为不利,若长时间处于这一教学状态,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数学教学呈现出片面与局限性,致使数学教学难以彰显出深层次价值,最终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数字化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勇于探索,不畏困难,敢于对数学知识提出质疑,以构建出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另外,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内心需求,并依此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变得丰富起来。再者,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还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形式,有助于增强初中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初中学生能够带着兴趣投身于探究与实践之中,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一课时,由于本节课中许多概念内容都较难理解,若教师一味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不但会降低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利用数字化资源,将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表现形式直观展示出来,而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进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利用数字化资源,增强学生解题能力
疑惑的产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往往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如何使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提升,就是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获得提高。同时,对于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借助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寻到数学元素,以强化初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使数字化资源的价值得以彰显。另外,在学生自主解题过程中,教师不应予以过分参与,而是应该只作为一个引导者与旁观者,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且通过这一过程,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最终真正实现初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如将图形的旋转,通过屏幕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多鼓勵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与探究中,获得自身解题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取得总体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始终对数学学习保持热情,进而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的重要作用,使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解题能力等获得提高,从而实现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总体飞跃,最终使数字化资源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