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课堂: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

2018-05-30陈峰

天津教育·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生态

陈峰

传统教学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素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程改革关注生本,从“教”向“学”转变,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素养,使教育的诸个因子实现和谐共生。教师要关注童心、顺应童性,改变教学环境压抑、师生关系紧张、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彼此割裂、教学评价单一的现状,要构建生态课堂,建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丰富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师生心理相容、生生合作共赢,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学习语文带来的无穷乐趣。

破除“花盆效应”束缚,还语文课堂活力

花盆,是一个人为的舒适的环境条件,其中的生命对其他环境难以适应。如果将小语课堂比作小环境,师生就是其中的生命体,如果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就会表现出探知积极性不高、素养缺乏的现状,学生满足于被动接受,自主探学热情不高,就形成了“花盆效应”。教师要针对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形成思维惰性、囿于死记硬背、缺少质疑问难的现状,要引学于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探学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明确学习目的,要以问题导学,为学生的探学指向,让他们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學习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学习语言的信心。教师要注重兴趣的激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多读多思,通过对比辨析、联系生活感悟,促进自己的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遵从耐度定律原理,创设生态平衡的物理环境

当前多数小学班级规模过大、人数众多,超出了国家规定的班级上限要求,导致学生的人均学习空间不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出现行为冲动、情绪急躁的情况。教师缺乏情境创设的意识,没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支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标准化教室的配备,减少班级人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

传统的“秧田型”座位编排,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依赖性强,其自主性受到抑制,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平衡,靠近前排的学生互动会频繁一些,而位置靠后的学生因互动少而导致参与度不高。座位的编排要因生而设,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学科特点而定,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建立开放的圆桌型会议,建立平等交流的氛围,形成立体多元的互动空间,使课堂因互动而变得精彩。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为学生的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提供明确的方向。如在苏教版三下《荷花》一文教学中,教师出示谜语,“亭亭玉兰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让学生猜一猜,再引入课题,“大家喜欢荷花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教师以谜语激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一起参与运作,从而能“未成曲调先有情”。又如在苏教版六上《牛郎织女》一文教学中,教师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古代农民男耕女织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快乐与幸福。为让学生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教师引用宋朝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营造爱情难分难舍的意境,体会波涛汹涌的天河能隔开他们两人,却隔不断他们火热的情感、绵长的思念。

注重生态原理,构建和谐主体关系

“师本位”的教学观决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具有绝对的掌控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生态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使本应充满情感的语文课堂变得了无生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态位,打破教师的权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尊重学生,就会抹杀学生天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语文教学要顺应童心,尊重天性,要选择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愉快的教学,让学生从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好胜心强,他们对传统的成绩竞争持有“偏利共生”的态度导致不良竞争现象的产生,生生之间不能友好交流,部分学生受到孤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生之间要彼此依赖、相互理解,在合作交流中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形式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习得、基本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目标,确保目标的系统性、科学性,不可根据个人经验随意而定。教师要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它们之间的综合平衡,也要根据文本特点有所侧重。如在《春联》一文应侧重于春联的内容与形式特点,《老师,您好》侧重于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总之,语文课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教师要以生为本,营造生态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敢于言说、敢于质疑;构建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交互中共享知识、沟通情感,从而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态课堂。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生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生态养生”娱晚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麻辣师生
生态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