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扎染艺术的文创设计研究

2018-05-30王志恵

中国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创设计创新方法

摘要: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是一个国家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积淀着历史智慧和文明成果,还蕴含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因。云南扎染艺术是非遗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应用最广泛的地区技艺之一。扎染织物以晕化的图案色彩和丰富的褶皱肌理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探究云南扎染传统工艺在创意染色艺术中的创新方法及应用,通过融入绘画表现语言、增加色彩肌理变化、综合多种工艺手段、拓展染色艺术设计领域等创新设计方法,探索扎染艺术在创意染色艺术意境中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能够为云南扎染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完成其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和转型开辟新的途径, 以现代绘画艺术滋养云南非遗文化扎染艺术的“根”与“魂”。

关键词: 云南扎染艺术 创新方法 文创设计

一、云南扎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五千年的文明演进中,祖先在华夏大地上为我们留下了星罗棋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艺术是一项历史悠久、普及广泛的民间印染工艺,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云南大理周城、喜州、巍山是有名的扎染之乡,白族、彝族群众人人会扎染。悠久的历史积淀出灿烂的文化,云南地区的扎染艺术特色突出,风格独具。

色晕效果与褶皱肌理是扎染艺术的重要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是建立在扎染工艺基础之上的。扎染工艺中最为主要的两道工序就是扎结和染色。扎结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其目的是對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未被扎结部分均受染,从而在染色后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扎结方法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染色的效果。传统的扎结方法主要有线缝法、线捆法、打结法、缝扎结合法、器具辅助法等。染色是在扎结之后进行的。染色时,因扎结的部分染料浸染不到,便形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无形中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意味。

扎染布艺上的纹饰多有寓意。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蝴蝶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头饰的扎染布花纹多为蝴蝶纹,青蓝色的底衬着白色的小碎花,不仅如此,蝴蝶纹还被大量运用在衣袖、腰带和绣花鞋等服饰物件上。白族人恋爱时常以扎染方巾作为定情信物,上面多以鸳鸯、双燕、喜鹊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白族文化同时也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一些汉族的吉祥纹饰被运用于扎染工艺中。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扎染作品出口到日本,日本的装饰元素、传统纹样也融入其中。如今,随着回归自然、推行环保、崇尚质朴之风日益盛行,扎染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与喜爱。

二、云南扎染工艺的创新设计方法

1.追求空灵、充实的艺术意境

艺术境界主于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而在心与物的关系,兼顾客观性与主观性,以心借物形象表现内在情趣。所谓空灵,需要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借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色彩的配合等,创造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 题材内容要达到空灵的艺术高度,一方面在于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距离”美,另一方面在于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扎染之空灵源于独特的形式美,其色彩与造型介乎具象与抽象之间,处处充满效果的偶然性。色块之间的偶然晕接,造型完整与不完整的偶然离合,所有的一切似乎均出自于信手拈来的偶然,这是其他手工印染技术,甚至是现代印染技术也无法制作出的韵味。扎染艺术中充实的作品内涵必定启发人们去思考,在艺术生活中静默地领悟大千世界的精微。

2.融入绘画表现语言

打破传统纹样的限定思维,丰富扎染纺织品的主题纹样形式,是实现扎染纺织品创新设计的途径之一。扎染纺织品的图案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新纹样的设计与开发,创造出风格多元的现代扎染织物。在图案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中国山水画、水彩画、花鸟图案、文字、现代几何图案、符号图案、卡通图案等元素,也可以移植国外各种风格的经典图案,如波斯图案、印加图案、友禅图案、佩兹利图案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现代扎染纺织品图案的素材,也正符合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化装饰风格。

入选“从洛桑到北京”第五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创意染色艺术作品《丽歌唱晚》和入选“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光之舞》,都是以扎染工艺结合绘画技术在表面柔滑的丝绸上以直感笔致描绘形象,通过工艺材料的直观体验与浪漫主义构想力的紧密结合,来表现精神物化的艺术之美。作品力求摆脱绘画造型的“束缚”,表现色彩自由挥洒的画面效果。《丽歌唱晚》描绘出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丽歌唱晚的景象。丛林生辉,箫声如水,箜篌如丝,优美悦耳的歌声一经传出,悠远天空中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那美妙绝伦的乐声飞向天庭,引来仙女合奏,体现出浪漫主义手法的完美画面。善于鼓瑟、书画的素女,带露的芙蓉、张口欲笑的盛开兰花、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她们都是美的化身。作品以东西方绘画元素的巧妙融合,描绘出一幅锦山绣水的美丽画面,当是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光之舞》则描绘了朝阳照射在向日葵上所产生光影韵律感,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花朵在分秒必争地追逐太阳,辉煌的阳光给它的生命以美丽的色彩,并结出饱满的果实,艺术创造与浪漫主义精神完美地结合于画面之中。

3.增加色彩与肌理变化

肌理变化与色彩层次是最为敏感、直观的时尚元素,也是纺织品设计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变量。扎染的手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利用面料折叠后用线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面料上便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综合应用各种扎染技巧,可以创造出不同效果的肌理图案。如“鱼子缬”是用小米粒扎进面料中,染出点点小花,圆点稍大的是“玛瑙缬”,紫底白花斑点酷似梅花鹿的是“鹿胎缬”。

丰富色彩的变化与表现语言是扎染纺织品设计的重要手法。传统的扎染织物以红色、褐色、黄色、蓝色等单色居多,将单色演变为多色可以在原有的技法基础上,借助多种染色手段发挥想象力大胆出新,尝试运用不同的印染工艺,将扎染与吊染、段染工艺互相配合使用,形成色彩渐变等效果,使得传统工艺焕发新的光彩。同时,晕化的色彩具有朦胧和变幻迷离的美。在染料的浸染与面料的捆扎褶皱中,色彩可以呈现出像陶瓷窑变一样多层次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具有皱纹感的图案,使得纹样色彩更具有生态学的肌理效果,有很强的表现力。扎染纺织品的图案和色彩是扎染艺术的灵魂,扎染工艺以其特有的趣味形式表现图案色彩、光和影、阴和阳的立体感。

4.综合多种工艺手段

在创意艺术染色上,采用传统缝扎技法与现代手绘、手工丝网印等多种工艺手段相结合,推陈出新,大胆加入缤纷的色彩,突破扎染作品的蓝白单一效果,形成兼具各种不同工艺下不同肌理、不同色彩的画面。利用缝扎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结合手工丝网印技术,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可以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

“藝术生活意境”原本就是物与心的交融,“艺术生活意境的创造”也自然应该从这两方面努力。物之充实,心之深邃; 完整之间的偶然离合。所有的一切似乎均出自于 “得其环中”,又“超以象外”。染色工艺情趣世界的本质,就是滋润与亲和。它具有趣味的、特色的、风韵的、圆润的、温馨的以及柔和的等诸因素,由于色的不同染法和不同防染法的处理,在于不可预见和偶发性变化效果,将工艺、材料的表现语言隐藏在染织艺术创作中,体现出妙趣横生、色彩丰富的画面。

5.拓展染色艺术的设计领域

多种结扎工艺、染色技法与手绘点染相结合,不仅赋予织物饱满离奇、变幻莫测的色彩形式,同时还运用浓、淡、枯、湿运笔的变化处理营造出丰富的肌理美感。在原有的技法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大胆出新,尝试运用不同的创作技法, 以未染上色的“留白”凸显造型,结合中国画、水彩画手绘技法增加色彩肌理的层次变化,将扎染与手绘相结合,丰富扎染工艺手段。以往是传统的手段,现今是艺术手法的整合,不受传统扎染工艺习俗的束缚和限制,可以综合创新多种工艺形式与技法,开拓扎染新的视觉形式和艺术风格。纤维艺术染色作品《春江花月夜》《花香夜想》就是运用不同扎染技法得到的色彩,经过中国画的重新构成,综合运用防染工艺获得新的视觉效果,完成传统扎染艺术的现代化转型,拓展了染色艺术的设计领域。

三、云南扎染工艺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1.扎染工艺的服装创新设计

白族传统服装服饰中,会将扎染的头帕系于头上,并用扎染的布制成服装。在现代设计中,对于扎染的应用方式往往不限于此。目前,较为流行的应用方式是成衣扎染,即将制作好的成品进行扎染上色。这种方式扎染出来的服装通常是用扎花将成衣分割成上下两个色块,而扎花未被染色的地方则作为两色的过渡。由于每次扎花不可能完全一致,染色后的效果自然件件不同,与传统扎染应用方式相比更富有变化性。而且,设计师可以灵活选择要进行扎染的部位,类似于裁剪方式中的立体裁剪,让扎染服装更生动、立体。因此,许多设计师更热衷于成衣扎染的应用方式。

2.扎染手包及家纺用品设计

在服饰设计方面,与传统扎染服装相比,现代扎染产品开发所具有的旅游、礼品特色以及工艺特色,要求设计师在现代扎染手包及服饰礼品设计创新时必须考虑设计定位、制作工艺、成本、价格等方面的因素。现代扎染手包及日用品设计以其独特的审美趣味迎合了当今人们的需求,主要产品类型除手包外还有家纺用品,如窗帘、床单、被面等。

3.其他日用品设计

此外,扎染工艺还可以应用在日用品的设计当中,结合扎染工艺特色,与日用产品创新结合在一起,如扇面、丝巾、茶巾、茶垫等。总之,将工艺类产品向文化品牌的方向发展,可以恰如其分地突出民族特性,让有点儿“土”的民族民间工艺“洋”起来。

四、结论

民族传统扎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靠的不是少数手工艺人的努力,而是要有滋润传统民族工艺发展的社会土壤和市场需求。我们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而是一种扎根于本民族土壤的魂——“民族文化”。此次研究希望能够为云南扎染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以现代绘画艺术滋养云南非遗文化扎染艺术的“根”与“魂”。

(作者系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榊原あさ子,《日本伝統絞りの技》,日本:紫紅社,1999年。

[2] 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年。

[3] 叶智勇,《实用服饰 手工印染技法》,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3年。

[4] 鲍小龙 、刘月蕊,《手工印染艺术》,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5] 王志恵,《创意的型染艺术》,上海:东方美术出版社, 2010年。

[6] 王志恵,《从“官能的”到“精神的”——论浪漫主义构想力在传统染织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力》,载于《社科研究》,2008年。

猜你喜欢

文创设计创新方法
传统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创设计在灯具中的发展与运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
广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品牌传播策略
论解构与重组在文创设计中的新运用
论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浅谈提高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方法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