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斜杠”教师的自白

2018-05-30赵昭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斜杠小语业余

赵昭

前几日,一个毕业多年未见的学生在我发布的影评下面回复了几句话,大致内容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像我一样,玩的时间多一些,不用总埋头在没完没了的工作中。读后,我也“语重心长”地回复道:“你眼中的我貌似一直在玩,其实你不知道,在那些你看不见的辛酸背后……我也一直在玩!”

接着,就是那个学生发来的崩溃表情,和一句“老赵,能这么说话的,只有你”。

抛开刚刚的那句玩笑,仔细想想还真觉得有些惭愧,在茫茫“小语”界,我最出名的,居然也是“貪玩”。就像这篇稿子的诞生,在这组“嘉宾有约”的栏目中,据说被编辑第一个约稿的就是我。

好在我还算有自知之明,在上次单位组织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上,我坦言了自己“工作不忘娱乐”的优点,和“娱乐之后忘了工作”的不足。

其实也不怪人家说,由于我的贪玩儿,导致“斜杠”的身份实在有些多:小语教师/业余影评人/半专业钓手/伪极客/四流吉他手/爬宠玩家……爱好厨艺、书法、品酒、收藏,这一路数下来,真吓自己一跳,原来我这么忙啊!

所以,生活中常有朋友打趣地问我为什么如此贪玩儿,语文课还能讲得不错,我便也玩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把你们备课的时间都用来喝咖啡了!”

其实,这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无论作为社会人还是教师,在任何一种属性和角色上的称职都需要刻苦的努力,但专业水准的差异,却在“业余”形成。就像有位老师所说的,判断一名教师的教学修养,要多看他“业余”在做什么,他有没有阅读的习惯,有没有钻研“非专业知识”的趣味。

爱因斯坦正是因为他还知道很多物理学之外的东西,才成为了爱因斯坦。

在我看来,不懂休闲的人,恐怕也不会学习。

就算是为自己的贪玩儿找个借口吧,我在家庭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了一片小小的生态园——地板上爬着30多斤憨直可爱的苏卡达象龟,沙发上趴着周身枣红乖巧机灵的迷你泰迪犬,窗台上站着霸气外露装扮威武的红螯螳臂蟹,水族箱里荡着飘逸温婉优雅妩媚的紫衣神秘螺,体态、颜色各异的热带观赏鱼不计其数……俨然卡梅伦·克罗执导的那部传奇电影——《我家买了动物园》!

于是,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遛龟、遛狗、喂蟹、喂鱼,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下楼遛狗,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为陆龟换上夜灯,蟹该吃什么粮、鱼要喂几分饱,连读五年级的儿子心里都很清楚,就这样,一个10岁的男孩拽着狗、牵着龟在楼下散步也成了小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玩物”必然“丧志”吗?也不一定。

一年至少看300部电影的积累,帮助我在课堂上把教学情境烘托得像电影情节一样曲折难忘;以TB为单位的音乐收藏,使得我在评课时通常都能准确说出教师所用课件中背景音乐的名称;近千首优秀歌词的牢记,帮助我在全国赛课展示中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导语;就连跋山涉水、夜以继日的野外探钓,也使得我在科研课题研究中写出了《钓鱼的启示》……

不敢说体会到了“功夫在诗外”的真谛,但于我而言,确实是尝到了“诗外”的甜头。

所以,我开始向“诗外”走得更远,尝试在10个月内减掉50斤体重,尝试亲手改装越野车去山间穿行,尝试亲笔书写“两目顿下鸡年利(鲤),一竿抛出万事吉(鲫)”的春联,尝试自己配料制作卤味去与卖场的熟食一决高下,尝试在家里搭建出只属于自己的私人网络云存储,尝试抱着吉他去酒吧替朋友做代班驻唱……

“玩”,成了我“学”的最大帮手。

在我看来,如果把“玩”与“学”作为一对矛盾和冲突对立起来,不仅是窄化了“玩”的内涵,更曲解了“学”的意义,在“学”非“学”的异化过程中,“玩”则早已被妖魔化了。中国人太怕“玩”,却不见莱特兄弟的飞机正是玩出的名堂!

还是重温一下那句古老的英国谚语吧,“只会学习不会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我不是孩子,但我也不要变傻。

(作者单位:黑龙江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责任编辑 杨 伟

猜你喜欢

斜杠小语业余
业余也疯狂
古代也有“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横向”人生
当青年加上“斜杠”——解析“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心灵小语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