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识字教学研究与实践浅谈
2018-05-30林玉环金文伟
林玉环 金文伟
一、理论依据
“识字教学要符合汉字规律”是教育界的共识。汉字的重要规律有哪些?著名汉字学家王宁先生在《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语文学习》2015年3月)一文中指出:“汉字教育的科学性就是要尊重汉字的规律。所谓规律,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的构建是可以讲的;第二,汉字是一个系统,字跟字之间是具备有序关系的。”
这两条规律给我们教学以重要启发。一是表意。汉字以形示义,字义即词素或词,是准确阅读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教字音更要教字义。可是多年来,识字教学一直重字音而轻字义,严重妨碍了阅读教学的准确理解。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杨氏之子》有“此是君家果”一句,师生多把“君”理解为“你”。殊不知,古代表示第二人称多用“尔、汝”等,用“君”是尊称。孔君平用“君”称杨氏子,表现了对这位九龄童的敬重之情,杨氏子也因被称“君”而用敬词“夫子”回称,是“甚聪惠”的又一表现。所以,知“君”义方能读出文本的用字妙意。
二是系统,这条更具启发性。“君”字从尹从口,“尹”金文作“”,以手(又)持笔批文表示官员,如“县尹”“令尹”;“尹”加“口”就是手批文而口发令的“君”主,由“君主”引申为对人的尊称。显然,“尹、口、君”是由形义构成的系统,系统教學这三字,不仅效率高,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这种层次组合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汉字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又分为各种大小系统。从形音义的角度看,有形义、形音、形形三大系统。比如“你、他、住”是由“亻”的形和义构成的系统,“请、情、清”是由“青”的形和音构成的系统,“朋、服、前”是由“月”形构成的系统(“月”在这些字中不表音、义,是记号)。这三大系统中,形义系统最能体现汉字的表意规律,师生也容易解说和理解,应是系统识字的首选形式。当然,形音、形形系统也要充分利用。
系统识字,指根据汉字表意规律和系统规律而采用的识字方法,其方法随文更可集中,但讲解汉字要符合汉字规律。从理论上讲,符合汉字规律的识字教学才是科学的。特别是系统识字课因清晰解析了每个汉字的形音义关系,揭示了汉字的构形规律,展示了汉字的文化魅力,受到了小学生的喜爱。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是,用系统规律设计整个一年级的教学,是否可行,能否高效。
二、具体做法
1.学习汉字学的有关知识
汉字学揭示了汉字构形规律,为了理解和用好汉字规律,我们学习了汉字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国家相关的文字规范文件,如《汉字部首表》《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现代汉字通用字笔顺规范》《汉字折笔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这样初步做到了科学讲析汉字,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自主识字能力。
2.部首系统化,扩大识字量
部首“举一形而统众形”,是汉字众系统中最主要的系统,识字首先要发挥部首的作用。2009年国家规范汉字部首为201个,虽是据形定部的部首,但大多数部首仍能在构字中表意,有些还能表音(如“口”部“叩”、“禾”部“和”),甚至起记号作用(如“宀”部“它”、“又”部“双、鸡”)。掌握了一个部首的形音义,就能从形音义三个角度系统地识字。可是,小学语文界对很多部首不讲音义,比如,“阝”被叫作“双耳旁”,其音义是什么?不知道的话怎能发挥该部首的系统作用?汉字学告诉我们,左“阝”是“阜”的变形写法,作意符表示山、阶梯等义,比如“阳”指山的南面,“阴”指山的北面,“陵”是大山,“阶”指台阶;右“阝”是“邑”的变形写法,作意符表示地区、城市等义,如“都”是大城市,“郊”是城外,“郑、邯郸”都是城市。老师们只有初步掌握了所教部首的基本知识和构形特点,才可以较好地发挥部首的系统作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表”有300生字,我们又增加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300字,因为“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两个“三百字”合并相同字,共有384字,分归124个部首。另外,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小标题是学生常见字,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讲故事”“读一读”,自然也成了我们识字拓展的对象,编入到部首系统中。
许多部首之间也有系统。我们把124个部首中有形义关系的92个部首归为24个系统。如,“自”构成“鼻”,“火”构成“黑”,“土”“田”构成“里”,“口”构成“舌、言、音”,“目”构成“见(見)、首、页(頁)、面”;“又”作为右手义,构成“攴(攵)、皮、父、寸”等;“亻(人)”变形为“勹、匕、尸、儿、卩、子、大”,构成“比、欠、身、老”;而“卩”构成“女、母、色、邑、鬼”,“大”构成“文、立”。系统学习部首,识字效率更高。
3.教学方法
系统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第一学期开课,先不学课文,而是先学部首“一”部的指事字“一、二、三”,再学“人”部首系统。先展示甲骨文“”,学生理解了“亻”的形义后,带出“你、他、们、什”等生字,引导学生组词,如“你们”“他们”“什么”;接着由“人”学习部首“大”,理解甲骨文“”是两臂伸开、两腿叉开的成人形象,表示抽象概念的“大”,并结合教材组词;再依次学习与“大”字有形义关系的“天、太、头”等会意字并组词。接着学习部首“立”,理解甲骨文“”用“大”在“一”(地面)上表示站立,再带出形声字“站”。这样系统地教学一批字后,再开始读课文。因提前学完了主要生字,这时随文识字要解决的,一是读课文复习巩固已学字,二是学习那些没有系统的生字,如“四”“五”“爱”“书”。这样,发挥了系统识字和随文识字的各自的优势,使第一学期顺利学完400多字。
第二学期,教材“识字表”有400字,其中上学期已学约70多字,剩320多字,全书散见于课文的生字约250个,共约570字,分归127个部首。我们按照系统规律集中学习,以每课平均20字的字量,在前四周学完这些生字,并为学课文节省了很多时间,这样,学完全册课文只用了8周时间(包括期中教学检查)便学完了全册课文。一学期18周,除去期末复习的16、17周,节省出了4周时间。这4周里,我们引导学生读和讲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神话等故事,学习、背诵古今名诗,如刘邦《大风歌》、胡适《兰花草》,并继续拓展识字。两个学期我们在课堂上教字1113个。
遵循汉字规律的识字教学,使学生理解了生字的形音义关系,学生不仅容易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而且因理解字义而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期末成绩,而且激发了小学生探索汉字奥秘的极大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一位女生学了“王”是“斜玉旁”后,兴奋地告诉老师,她查资料知道了自己名字中的“瑜”是美玉义,并解说得头头是道。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福建集美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