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教授薛兆丰辞职 知识付费到底怎么了

2018-05-30

科学大观园 2018年7期
关键词:光环北京大学网红

当前订阅人数超过25万,付费专栏课程卖出近5000万元。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近期從北大辞职。去掉“北大教授”光环,薛兆丰的知识付费这条路或许更通畅了。

当前订阅人数超过25万,199元一年,付费专栏课程卖出近5000万元。这是去年9月份以来,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在某知识付费平台上取得的成绩。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薛兆丰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现象级的案例。

近日,网红教授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据报道,网红教授薛兆丰已确认将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离职,目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但是国发院官网尚未撤下其相关介绍。去掉“北大教授”光环,薛兆丰的知识付费这条路或许更通畅了。

据国发院官网资料显示,薛兆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他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

舆论呈现两极化 网红教授何去何从

伴随着薛兆丰课程销量的火爆和离职消息的扩散,舆论四起。网络评论两极化,有网友表示靠知识赚钱合情合理,但也有专家公开质疑薛兆丰学术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薛兆丰同事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唐方方指出,薛兆丰不是北大教授,但是却在授课平台用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的名义售卖,明显在利用北京大学品牌进行背书,属于误导用户。

对于薛兆丰这一现象级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表示:大学教授的薪水本来就低,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知识增值而使其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马亮认为,我们不应因为薛兆丰用其“北大教授”的身份去推销课程,而对其横加指责。如果大学教授因为兼职授课而影响本职工作,那么的确应该对其加以处罚。如果大学教授因为违规收费或偷漏税而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也理应予以惩处。但是,如果大学教授没有违反这些规则和原则,而是通过自己的学问和口才赢得市场,其行为就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鼓励的。

那么,倘若褪去“北大教授”光环后,薛兆丰又能否在知识付费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呢?

马亮表示,如果“北大教授”是如此富有吸引力的招牌,那么也不是每个北大教授都可以取得薛兆丰这样的成就和影响。

诚然,“北大教授”光环是让网友付费的原因之一,但知识付费产品,若无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也不会引得25万人的订阅。在付费领域已经形成个人IP后,没有“北大教授”光环的薛兆丰也会有较为稳定的订阅流量。

内容付费下半场 网红退去,专业为王

知识付费大潮兴起于2016年年初,分答、得到、知乎、喜马拉雅FM等产品纷纷上线。据中国财经网报道,未来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2018年,知识付费将变成全面的知识经济。

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一些自身拥有扎实功力和系统知识,精通个人IP包装和运营的大咖借势崛起。例如李笑来、马昌博、罗永浩等人,甚至还有papi酱这类的网红也加入到知识付费的大军。

但2017年下半年以来该产业的发展开始陷入瓶颈。

罗永浩于2017年8月在得到上发出停更通知,其原因也是工作量的问题,罗永浩表示精力有限,其严重低估了得到专栏的工作量,以及得到团队对质量和规范的高标准。

9月11日,网红papi酱在自己的分答付费社区发布停更声明。papi酱表示,过分低估了社区运营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导致社区无法正常运营,她和分答将全额退还所有用户预先支付的费用。

有资深媒体人表示,其实很多人只是打着知识收费的幌子,这波知识经济的本质还是流量变现。对于自身已经形成IP的名人来说,变现效率很高,如果是做虚拟产品的话,流量转化风险很低。

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时间的“咪蒙职场提升课”产品也曾轰动一时,然而反响普遍不高,甚至有用户要求退钱。此前企鹅智酷针对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的调查,仅有38%的消费者表示满意,以后会继续使用,49.7%的消费者表示使用感受一般,12.3%的消费者表示不满意。

至于薛兆丰的课程为什么卖得火,媒体人万能的大熊表示:简单说,课程卖得好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课程需求量高 ,二是平台流量推得比较大,再加上本身有IP,IP增加了转化率。

在“知识网红”不断涌现的当下,垂直化、细分化正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趋势,用户更愿为专业化内容埋单。而薛兆丰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深谙传播之道,更通俗化的表达让不少缺乏经济学常识的读者也可以理解阅读。

现象级案例不可复制 知识付费仍难言春天

薛兆丰课程的成功无疑是知识付费领域一个现象级的案例,网红经济学家的称号也让其知名度水涨船高,然而个别的成功案例很难再次复制上演,知识付费产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知识付费内容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版权。线上版权缺乏保护仍然是知识付费的巨大问题,对于文字类、音频类的内容盗版现象仍然屡禁不绝。

知识产权的模糊性使得很多侵权行为难以界定,一些商业网站将知识付费内容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原创内容发出,用户面临缺乏证据无法维权的状态。随着未来知识付费的用户进一步下沉,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

再加上付费受众面比较窄、内容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平台企业一家独大等问题,知识付费难言春天。

《人民日报》于今年2月刊文评知识付费,表示优质知识供给仍需深耕。《人民日报》称,知识付费门槛更低、更有效率,用户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背后是优质的知识有价值越来越成为共识,但如何让学习者对知识产品的质量有稳定预期,让产出的知识更有料、更击中用户痛点,知识内容的供给仍值得深耕。

如今,专业的知识加上较强的可读性,更通俗易懂的课程或许更受读者喜爱,网红教授薛兆丰的成功也给知识付费行业带来了一些启示,当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优胜劣汰是所有内容生产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知识付费这杯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分。

猜你喜欢

光环北京大学网红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土星光环连连探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