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长寿,与男女体质差异无关

2018-05-30徐昊

科学大观园 2018年7期
关键词:野兔梅毒存活

徐昊

女性寿命长,其实是病原体自身存活的策略。《自然-通讯》杂志的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病原体之所以认男不认女,跟男女之间体质的差异无关,而是它們提高自身存活概率的策略。

答案很简单,因为女性不仅可以跟男性一样,将病原体传递给其他人群,还可以通过生孩子把病原体传播给子女,这对于病原体的存活是重要的优势,把自己的基因进一步传下去。

文章提到一种由病毒性感染引发的癌症,从感染到发病是有一定几率的,而研究者发现,这个发病几率在加勒比海的男性和女性身上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日本,男性却比女性更容易从病毒性感染发展成癌症。为什么会这样呢?文章解释道,这正是因为与加勒比海地区的女性相比,日本女性生育率更高,通过母乳哺育婴儿的比例更高,哺乳期也更长,所以更受病原体的青睐。

这是为什么?

疾病的策略。

为了活下去,疾病不得不选择女性、选择变弱、选择隐藏。

其实只需要从疾病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变得容易理解。因为疾病的目的是让自己得以生存延续,越快让病人死亡,自己的生命也会越快结束。疾病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些改变。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仅是写给人类看的,而是一切生物体都不得不遵循的守则。

比如曾经恐怖的黑死病。好好的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倒地就死。如此烈性的症状变得越来越罕见了。前些年最厉害的非典,曾甚嚣尘上的寨卡病毒,甚至是人们多年以来一直谈艾色变的艾滋病,它们的发展过程都并不算快,感染后至少要几天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病原体潜伏几周、几年的也并不少见。甚至有的艾滋病携带者终身不会发病。

比如梅毒,言归正传,医生们发现人类的梅毒似乎也慢慢变弱了。我们知道,梅毒主要通过性途径进行传播。它的传播能力在众多的疾病中显得很弱,因为性接触可比空气、飞沫这一类要低效许多。因此,梅毒不能过快杀死宿主,不然自己也无法存活。于是梅毒表现出了非常缓慢的进展过程,不仅临床上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很多人一生中也就局限在一期、二期,并不会快速进展。有了更长时间的患病时间,传播的几率就增大了。在几十年里发生性行为或者血体液接触的概率就大多了。艾滋病也是如此。虽然它很厉害,但是也因为它太厉害了,所以必须有非常长的潜伏期,不然就无法把自己延续下去。

多发性粘液瘤病是巴西野兔携带的一种致病力极强的病毒。人们有意识地将这个病毒从巴西引入澳大利亚,想控制一下草原成灾的野兔。第一年,效果很好,感染病毒的澳洲野兔的死亡率居然达到了99.8%。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似乎不用多久,野兔就会绝种。但是,第二年的死亡率就下降到了90%,逐年下降,最后稳定在了25%左右。病毒为什么杀不死野兔了?因为病毒意识到,野兔全死了,自己也就没有存活的空间了。于是乎,在自己还没能进化出感染其他物种的能力之前,要让野兔死得慢一点。

疾病可不是上帝为了惩罚人类而创造的,细菌、病毒、基因突变,都不是为了影响你、困扰你、惩罚你,它们的变化仅仅是为了它们自己而已。它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你,你所有的感受只是被它们忽略的副作用而已。这个结论可不是我的一厢情愿,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里也提出类似观点,也让这个观点第一次被科学界所重视。个体可以看成是基因制造出来复制基因的工具,被基因利用之后可以抛弃。这很残酷,但是疾病本身并不在意。人类只是进化的工具而已。

女性更长寿,这可能是一个待发掘的重要原因。很多事,我们站在人类的角度想得太多。但你可曾想过人类不是宇宙中心。站在其他的角度,很多事情就可以找到答案,或许,也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更多的未解之谜。

猜你喜欢

野兔梅毒存活
野兔“教练”
疯狂野兔,看招
小野兔的大耳朵
两只小野兔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