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辅助的对外汉语字理教学法探讨

2018-05-30郑紫涵

关键词:声符字理形声字

郑紫涵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早已有根据字理来阐释汉字的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贾国均提出了字理识字法[1],在湖南岳阳几所小学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留学生大多为成年人,相较于小学生,他们具有更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也更适合运用字理教学法。阐释字理时,需要展示汉字的间架结构及演化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字理教学,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汉语思维,提高汉字教学效率。

一、汉字字理统计分析

大部分留学生的母语所用文字为表音文字,只存在音与义的联系;而汉字为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密切。要解决留学生的“汉字难”问题,就应帮助留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形观念,让他们及早接触字理。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以下简称《大纲》)收录的甲级字有800个。这些甲级字是汉字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一部分,我们以此为例进行统计分析。

(一)按造字类型统计

不同造字法造出的汉字,构形理据不同,有关教学步骤也应该不一样。笔者依照许慎《说文解字》提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4种造字法,对甲级字进行分类统计。有一些汉字由于时间久远、演变复杂等原因,已经很难考据其造字法,我们将这些汉字标注为“记号字”。分类统计结果,在800个甲级字中,象形字有101个,占12.62%;指事字有14个,占1.75%;会意字有184个,占23.00%;形声字有482个,占60.25%;记号字有19个,占2.37%。

(二)按字理分类统计

1.仅有意符的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没有表示读音的部分,只存在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也就是只有意符理据[3]。这些字大多成字历史悠久,变化复杂且缺少规律性,其现代意义与造字之初或许不同。因此,我们将其意符理据分为3种类型。

A类:全部义项均属于字符本义范畴。

B类:部分义项属于字符本义范畴。

C类:全部义项均不属于字符本义范畴。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这3种类型需要区别对待。A类字的古今意义相同,一般意义比较单纯,字义与字形联系度高,易学易记。B类字的古今意义部分相同,其中存在2种情况:一是今义的常用义项与本义相同;一是今义的不常用义项与本义相同。C类字的古今意义区别较大,已类似于记号字。就C类字讲字理,反倒会造成意义混淆,增大学习难度,因此不宜采用字理教学法。

按照上述方法对甲级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仅有意符的汉字类型分布情况

2.形声字

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组合而成,其意符常常用来表示整字的意义。我们将形声字按其意符的表意情况分为3类。

A类:意符与整字全部义项相关。

B类:意符与整字部分义项相关。

C类:意符与整字全部义项均不相关。

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形声字增加了声符。可以将形声字按其声符的表音情况分为3类。

A类:声符与整字读音完全相同。

B类:声符与整字读音部分相同。

B1.声符与整字声、韵相同,调不同;

B2.声符与整字韵母相同;

B3.声符与整字声母相同。

C类:声符与整字读音完全不同。

除了上述类别,形声字还存在几种特殊情况。

多音字:有一个读音属A类的,则其声符理据按A类记录;只有一个读音的意义与意符一致,则其意符理据按B类记录。

汉字简化后,有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但其被简化部分的变化有规律,如金→钅,頁→页,则将其字理按变化前的记录;有的在简化后,其意符或声符已经消失,则按C类记。例如:雞→鸡。简化后理据部分消失的,如愛→爱,在字理描述时标注“繁体”。

若声符读音已不可考,声符理据类型按C类记。意符表达的意义已不可考,则意符理据类型按C类记。

根据以上规则,将甲级字中的482个形声字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形声字的理据类型统计

(三)统计结果分析

在800个甲级字中,不同造字类型的汉字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记号字、指事字。其中,形声字的数量最多,占60.25%;指事字的数量最少,占总字数的1.75%。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表意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大部分字的今义与字符本义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全部义项均不属于字符本义范畴的字(共73个),仅占24.4%。象形字历史最为久远,经过几千年的字形演变,表意程度逐渐降低,符号性逐渐增加。但是,在101个象形字中,今义与字符本义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字,仍然占65.35%。482个形声字中,意符与整字全部或部分义项相关的有356个,占73.86%。总体看,在800个甲级字中,表意程度较高的字有655个,占81.87%。因此,在教学中适合采用字理教学法。

形声字的声符仍然有一定的表音功能。甲级字中的形声字,声符完全表音的字占21.16%;声符读音与字的读音相似的字占40.66%。可见大部分甲级形声字整字的读音和声符是有一定关系的。据邢红兵、舒华的研究[4],《大纲》中的汉字随着等级的升高,声符完全表音的形声字越来越多,声符完全不表音的形声字则越来越少,声符部分表音的字数最多且比例基本不变。因此,遇到形声字,我们虽然不能完全依靠“读半边”的方法,但利用声符辅助形声字读音教学还是可行的。

二、汉字的知识信息与多媒体应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信息,同时刺激和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汉字的知识信息包括形、音、义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将汉字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运用不同的媒体形式来展示(见表3)。

表3 汉字知识信息与对应的媒体形式

字音层面:可以用文本展示拼音,方便学生试读并内化对读音的记忆,同时巩固所学拼读法知识。可以用音频直接播放字的读音。与教师的朗读相比,统一制作的音频文件声音更清晰、读音更标准。

字形方面:需要展示的信息有字的结构和笔顺。可在文本中用不同的颜色来标示一个字的不同部件,或者用动态图像、动画来拆分部件,使字的结构一目了然。对于字的笔顺,可用动态图像、动画等方式逐一展示书写顺序。当然,文本列出笔画名,或逐一写出笔画,或用音频读出笔画名,都可以传达笔顺信息,但这些方法都比较费时费力,不能体现多媒体高效的优点。

字义方面:对于独体字,追溯其字源时,可用文本展示其不同书体的写法,也可用动态图像或动画展示写法的演变过程,还可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展示与字形相似之物,从而使学生明了其意义。对于合体字,比如会意字,可以用与展示独体字相似的方式,先分别展示其部件,再进行组合。形声字涉及声旁,需要增加音频。对于字的今义,可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展示。

展示汉字的每一种知识信息,都不止有一种适用的媒体形式。教学中具体使用哪一种媒体形式,要视情况而定。比如讲解字义时,古今意义相同且构型一目了然的象形文字,如“山”“月”等,可采用图片展示,简单又直观。讲解汉字“烦”的“不喜欢”这个义项,教师可以直接使用文本阐述,学生学过“喜欢”和“不”,也就很容易理解“烦”了。

三、教学思路及方式

字理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了解汉字造字规律的基础上学习汉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汉字有象形因素,但并非图画文字。对一些象形字,可以根据原型图像去了解其字义,但不是对所有汉字都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不能盲目地望图生义。形声字的声符一般具有表音功能,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部分形声字的声符已经失去这种功能。因此,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适用“读字读半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全面阐述各类型汉字的构造及演变情况。

(一)仅有意符的汉字教学

1.教学步骤

意符理据度属于A类和B类的汉字,其意义有据可循,适合采用字理教学法。笔者认为,实践中可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导入。通过实物、课文、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在情境中引出所学新字,使学生对新字有一个大体的认知。

第二步,明理。阐明汉字构形理据,使学生明了字理。这是字理教学的关键步骤。

第三步,书写记忆。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的笔形、笔顺,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第四步,用法及拓展。对A类字,通过举例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其用法。对B类字,拓展其义项后,选择讲解其常用义项。

2.明理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个字的教学都需完整复现以上步骤。比如“人”“羊”等意义单纯又具象的汉字,教学时可以省略导入步骤;关于其用法,进行简单举例即可,学生在理解和使用上基本不存在困难。但明理这一步是不可省略的。由于不同造字类型的字其构成方法不同,在讲授字理时还应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对于象形字,应侧着于析形。

可通过多媒体形式追溯象形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字理,并将字的各部分与所象之形进行对应。对其所象之形可用图片来展示,使学生能直观了解与字形相像的是哪一种事物;对其书体演化可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图片方便展示已经佚失或输入法无法打出的字形,动态图片、动画、视频等能使字形演化的过程一目了然。

对于指事字,应侧着于释形、定位。

指事字分为2种:一种是由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减笔画形成的。

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指事字数量很少,如“一、二、上、下”等。这类指事字的造字方法同象形字类似,只不过象形字大多有所描述的具体事物,而指事字表达的是抽象的概念意义,是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所以,讲述其字形更适合用阐释的方法,尤其是把概念相关的字放到一起讲解,更易于理解。比如“一、二、三”一起讲解,“上、下”一起讲解。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减笔画形成的指事字数量较多。对这类指事字,要先讲解其象形部分,再用区分色突出抽象符号所在位置,解释其抽象符号所含字理。对其象形部分的展示,可用展示象形字的方法。对抽象符号,可用特殊颜色标明其所在位置,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它所代表的意义。

对于会意字,应侧着于拆分及组合。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组合而成的汉字。讲授字理时,要先拆分会意字的部件,分别讲解各部件的意义;然后,讲解合成后的会意字的意义。

3.教学示例

以“火”字为例。“火”为象形字,按理据度而归属B类。除了代表姓氏,“火”字表达的意义均与火的特性或引申特性有关。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火”字的多媒体课件。

先展示“火”字的形状及读音。课件用动态图片展示“火”的字形和它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鉴于独体字书写中笔顺容易出错,图片展示了“火”字的写法: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一撇一捺。米字格上方标注了它的拼音,方便教师示范拼读和学生自行试读;拼音右侧设置喇叭图案,点击可播放标准示范音。

观察字形、了解字音后,进入明理环节。象形字的明理方法侧着于析形。对“火”字的所象之形,用一张印有燃烧的火的图片来展示。对“火”字的书体演化情况,用一张静态图片展示它在甲骨文、金文、篆书和楷书中的写法,并用箭头图形标示它从实物到当今字形的演化过程。

结合展示的内容,讲述“火”的所象之形和书体演化后,再回到米字格,引导学生按照笔顺记忆“火”字的楷体写法。

最后,介绍“火”字的拓展义项和用法。“火”的意义较为直观,易于理解,在课件中只采用了文本、静态图片和动态图片3种媒体形式。

《说文解字》:“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属皆从火。”“火”的字形虽然经过了多次演变,尤其是隶变使其笔画由圆而直,但其字义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许多以“火”为部件组成的汉字,其意义都与火有关。课件中列出了以“火”为部件的字:焰、烟、灭、炮。“火”作为语素可以构成许多词汇。课件中列出了“火”居于不同位置的词汇:火焰、火药、火炮、火红、火腿、火速,烟火、灭火、发火,十万火急。认识一个“火”字,可以了解以“火”为部件和含“火”字的许多词语。由此,也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在汉语中,独体字的构词能力很强。

(二)汉语的形声字教学

形声字既涉及形与义的关联,又涉及形与音的关系。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方法也与教学非形声字不同。

1.教学过程

形声字的教学过程包括3个方面。

第一,观察结构。展示整体字形结构,然后拆分部件。用不同颜色区别意符和声符。

第二,教授读音。对声符读音与整字读音有关联的(即A类和B类)形声字,先比较其声符读音和整字读音的差异,然后向具有相同声符的其他汉字拓展,让学生对此声符的读音和音变有所感知。对声符理据属C类的形声字,则直接学习整字的读音。

第三,阐释字义。若整字与意符意义全部或部分相同,则采取和教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类似的明理方法阐释意符含义,并可拓展讲解具有相同意符的其他常用汉字,巩固对此意符意义的认识。若整字与意符意义完全无关,则只展示字的部件,不讲授意符含义。

2.教学示例

以“城”字为例。“城”字的声符和意符理据度均为A类,属于典型的形声字。

在西安念书的留学生对城墙比较熟悉,因为城墙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在教学课件中,我们通过城墙图片导入生字“城”。城墙图片中,书写“城墙”二字,并标注拼音。用米字格动态图展示“城”的字形和笔顺,同时在图中设置点击可播放标准示范音的图案;在“城”字的两边,引出意符“土”和声符“成”,标注“成”的读音。引导学生观察“城”字的结构,比较“成”与“城”的读音。学生可以发现“成”与“城”的读音完全相同。然后,拓展列举以“成”为声符的汉字(如:诚、盛),并标注它们的拼音。学生会发现,声符相同的字并不一定读音相同。接着,用析形的方式讲授象形字“土”。用图片展示“土”字的所象之形和书体演化。最后,联系城墙图片阐释“城”字的意思,并拓展列举“土”部的常用汉字(如:地、址、垃、圾、块、墙),让学生加深对意符“土”的印象和认识。

四、多媒体辅助字理教学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加强汉字字理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字理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实效。

字形是汉字的本体,而字音、字义是从语言中承袭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不懂得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只看字形,汉字就是一堆难以捉摸的笔画组合。比如“田”字,即使告诉了学生这是一个象形字,但他们却觉得它像巧克力、地板砖、多格置物架等,很难想到“田地”这个意思。

甲级字中的有些表意字,严格来讲已经成为记号字,比如:长、车、儿、父、母。但如果溯其源流,仍然可以发现这些字的形与义的联系。例如“母”字,在甲骨文中,它像一个跪坐的两手放于身前的人,字中的两点像发育的双乳;在隶书中,它的形状有所变化,但仍保留象征母乳的两点。借用图片展示“母”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到标准宋体的形态,原本抽象的笔画组合就变得可理解了。

认识字理的过程就是记忆字形的过程,也是建立形义联系的过程。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部件分别象何形、表何意的问题,是通过认识字理来解决的。比如在教学独体字“车”时,将繁体“車”与古代的大车图进行对比,上下两横分别代表车把和后轮轴,贯穿其中的一竖为车梁,中间的“田”字似车轮。简化后,“田”成了“ㄥ”,于是形成了“车”的字形。明白了字理,学生就不会将“车”写错了。

讲解字理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感知汉字构造的特点和规律,在汉字认识和书写方面获得合理类推的能力。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常因增减笔画而出错,如将“口”与“日”混淆。这种偏误在初学阶段很常见,原因主要是没有搞清楚字的部件的意义。学生如果明白象形字“口”和“日”的字理,再学习以“口”或“日”为意符的汉字,就不易将两者混淆了。有时候学生会出现部件改换的错误,比如将“口”与“讠”混淆,这也是由于没有明晰两者的字理造成的。“口”为意符的汉字,一般与4类意义有关:一是与口有关的器官,如嘴、咽、喉;二是与口有关的行为,如含、咬、嚼;三是象声字,如咕、呱、咯;四是与语言有关的事情,如命、问、咨。而以“言”为意符的汉字,则一般与语言(说、谢)、文字(诗、词)、道德(诚、诈)有关。知道了“口”部的意义后,见到“口”为意符的汉字,即使不认识,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其字义。比如对句子“孩子吮吸着妈妈的乳汁”中的“吮”字不认识,可以根据“孩子”“妈妈”“乳汁”“吸”等词及对“口”部意义的了解来进行猜测,而不至于误解句子的意思。

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记载着许多信息。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根据字义设计字形的,其形为信息识别系统,义为信息存储系统。这里的“义”指的是造字时的本义,反映着造字时期的文化背景。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汉字的字形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姓名的“姓”,甲骨文从女从生。这是由于其造字时代为母系氏族社会,通行群婚制,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故以“姓”来区分不同女性祖先的后代。最早的一批姓也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嬴、嫪。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基本都从父姓了,但姓的历史渊源通过“姓”的字形记载了下来。

字理教学通过剖析字形而教授字义,其中必然涉及字形蕴藏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文化信息的讲解,可以使汉字教学更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字义的记忆,同时也使学生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网络时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异常强大的功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上查阅文本、选择图片、截取视频、下载动画。对于不清楚的汉字知识,如部件、笔顺、义项等,可以查询在线字典。网上也有许多已经录制或制作好的汉字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选择提供汉字动画、教学节目或电视讲座。当然,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也可以上传网络,与其他人分享。

汉字教学中需要制作字卡的时候,也可以找到快捷生成字卡的网站,只需输入要制作的汉字,就能一键生成点读字卡,还能一键打印。

在汉字书写练习方面,网络上还有现成的“描红板”,拖动鼠标即可在屏幕上练习书写。这种简单易行像绘画一样的练习方式,既适合于学龄孩童,也适合用于留学生汉字教学。教师可以用它来示范笔形笔顺,可以请学生上台体验书写,学生可借以进行课后练习。

汉字的历史悠久、变化复杂。在讲解字理时难免会涉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书体的字形。这些字形大多与现代汉字的形态相去甚远,难以书写准确,而网络上却有可以分享的相关资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网络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而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汉字字理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构形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使汉字教学变得生动直观,缓解留学生学习汉字时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信心和效率。

[1]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1996(3).

[2]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赵金铭.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邢红兵,舒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形声字声旁表音特点分析 [C]//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002.

猜你喜欢

声符字理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英文摘要(Abstracts)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