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里木河流域河鲈头颅解剖学分析

2018-05-30陈生熬宫玉仁赵重阳任道全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骨片枕骨舌骨

姚 娜, 陈生熬,2, 宫玉仁, 赵重阳, 王 帅, 任道全

(1.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3.新疆克孜尔水库管理局,新疆拜城 842300)

河鲈(Percafluviatilis)隶属鲈形目鲈科鲈属,分布于亚欧大陆温带和寒带地区,是我国额尔齐斯河水系优势土著鱼类之一,由于人为引入,现塔里木河水系的博斯腾湖也有分布[1]。河鲈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对其研究较早已经开始,多是集中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以及分子方面的研究[2-14];然而对于头颅骨骼解剖学的研究未见报道。鉴于对于鲈形目鱼类脑颅和骨骼系统的研究很少,本试验就北方地区特色经济鱼类河鲈的头颅骨骼进行解剖研究,为鲈形目鱼类的分类与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用鱼 塔里木河水系渭干河野生河鲈样本5尾。

1.1.2 试验器具和试剂 解剖器械、烧杯、电热炉、培养皿、20% H2O2溶液、95%乙醇。

1.2 方法

依据制作骨骼标本的方法[15-16]:除去躯干肌肉(保留完整的头部),浸泡4~6 h(20% H2O2),取出再浸泡1~2 h(95%乙醇);剃除残留肌肉与结缔组织,浸泡12~24 h(20% H2O2),取出再浸泡1~2 h(95%乙醇);拆分成骨片并观察记录位置;最后置于清水中清洗,自然晾干,放置于容器中保存。

观察时,2名以上观察者分别观察骨片,用佳能相机(IXUS145)拍照记录,并用Photoshop CS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脑颅

脑颅长度约是嘴的2倍,上部向前倾斜,有保护脑组织和感觉器官的作用,包括组成脑室和耳囊的骨骼以及保护嗅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骨骼。

脑颅(图1)分为18种类型,按照位置可区分为筛骨区、额骨区、耳区和枕骨区等4个区。

2.1.1 筛骨区 位于脑颅的最前端,不具有保护脑的作用,是河鲈头骨的上部分,具有支持并保护嗅觉器官与视觉器官的前部,本部分骨片较薄。此区骨骼有4种,共计6块骨片组成,包括鼻骨、犁骨、筛骨、侧筛骨。

鼻骨,1对,位于筛骨区最前端背面,筛骨两侧,骨片扁平,较薄,呈锥形,中央向下略微有凹陷,整体前窄后宽,与额骨前端相连。鼻骨下方为嗅囊,对其保护。

犁骨,1块,位于筛骨区最前端腹面。外形似锄头,前端呈钝三角形,左右骨片分别向中间翘起,最上端未见愈合,连接中筛骨,两侧与侧筛骨相连接。犁骨腹面向中间凸起,由于副蝶骨嵌插入犁骨的原因,有一缺口,凸起处存在绒毛状细齿;犁骨后半呈楔形,较薄,插入副蝶骨中,使犁骨与副蝶骨相连接。

筛骨,1块,位于筛骨区的背部,别称中筛骨,从近似于菱形,背面前端有一隆起的嵴,腹面两侧与侧筛骨相连接,筛骨的中间有一三角形的突起,一角与鼻骨相连接,一角向后延伸。后端较尖,嵌插于2个额骨前端缺口。

侧筛骨,1对,位于中筛骨下方两侧,组成眼眶前壁。侧筛骨形状不规整,背面呈向下斜面,前端延伸向腹面,且前端1个较厚的方形突起,且与犁骨愈合连接。侧筛骨背面中央有一与嗅神经相连的小孔,腹面后端与副蝶骨相连,骨片后部尖长较薄,易碎,通过尖状结构嵌插入额骨前腹部的凹槽中,又称之为前额骨。

2.1.2 额骨区 本区骨骼占头骨大部分区域,但种类不多,主要分布在顶部和上缘。骨片较其他部分坚硬且较厚,均成对出现,有保护脑组织和视觉器官的作用。主要包括额骨、顶骨、眶下骨。

额骨,1对,位于中筛骨后端,前端与筛骨和侧筛骨相连。额骨整体前端较窄,中部和后部较宽,后部外侧挨着侧上的蝶耳骨,后端边缘分别连翼耳骨、翼蝶骨、顶骨和上枕骨。背部较为平坦,内侧有一前后走向的嵴状凸起,内侧有侧线通过;前端与中间均有开口,外侧组成眼眶上壁,内侧隆起的嵴是由左右2片骨片绞合而成。

顶骨,1对,位于上枕骨的两侧,骨片厚而硬。一端扁平,呈半圆状,与额骨后缘相连,背部有一前后走向嵴,嵴基部2侧分别形成1个凹槽。顶骨外侧与翼耳骨连,后端则与上耳骨连。

眶下骨,围眶系骨共6对,位于眼下部至后缘,均为较薄骨片,第1对前眶下骨较大,第1块眶下骨似刀尖状,背面光滑无隆起,内侧后部有隆起的嵴,骨片外缘前端有一个向前的缺口,下部有2个向下的缺口,后部有1个向后的缺口。由于该骨片位于眼部靠前,也称眶前骨。第2对至第6对相较第1块眶前骨较小且薄,位于眼部的下端直到眼后端区域,骨片两侧向内卷曲,成中凹的管状结构,通过肌肉与眼部连接。第5块骨头依附于蝶耳骨背部,侧线则通过骨片中管结构通向蝶耳骨。

2.1.3 耳区 耳区,额骨区的后腹部,耳区的骨片共同组成脑盖和耳的后部、侧壁以及腹部,以保护脑部和听觉器官,本区的骨骼种类较多,形状较复杂,有8种不同骨片,总共14块。

蝶耳骨,1对,位于额骨后端外缘。未见太多突起,较平坦,前后分别有一凹槽,似“八”字,前凹槽上方附着第6块眶下骨。蝶耳骨前较尖,中后部较宽,中间外侧有突起,突起中关节凹与舌颌骨相连接,后内侧被翼耳骨覆盖,腹外缘连前耳骨,内侧与翼蝶骨相连。

翼蝶骨,1对,位于脑前端两侧,似半圆,外表稍凹陷,尖向前,后部较圆钝,构成眼眶的内侧壁。

翼耳骨,1对,位于蝶耳骨后,顶骨外侧,骨片较厚;向腹缘下方延伸,较高,构成耳囊上壁。背面观靠外有一纵沟,两侧有翼状隆起。后部有1个三角形突起,突起处有与后颞骨相连接。外侧骨片平整,并与前耳骨相连,后部下边缘被后耳骨覆盖。

上耳骨,1对,位于顶骨后,上枕骨两边,骨壁较厚,腹面有向外短小突起,背部较平坦,且有一个与后颞骨相连的凹槽,外侧后部边缘有一向后尖形突出,背部后端有一较长扇状薄片突起,并与侧枕骨相接,伴有凹槽。

前耳骨,1对,位于脑室两侧,组成脑室和耳囊侧壁。骨片似圆形,边缘则有不规则缺口,较宽大,上部中央有1个骨片绞合形成的隆起,隆起处与蝶耳骨形成的凹槽相结合,并与舌颌骨连;内侧有3个凹陷,分别是脑、耳和耳石的外包围结构。后部边缘被后耳骨覆盖,腹部则与副蝶骨、基枕骨相连,内侧与基蝶骨交叉相接。

后耳骨,1对,位于前耳骨后上方,骨片为不规则多边形,背部表面光滑,内侧中间有突起,前下方有一尖形突出,后部边缘则为不规则状。骨片后面的下部缘则被覆盖于侧枕骨之外。

基蝶骨,1块,位于眼眶内,脑室腹前方,呈“Y”形。前面斜向下,后端则分叉,2个交叉处有薄膜状的骨膜。两分叉分别与前耳骨内侧相连,前端腹部则与副蝶骨相连。

副蝶骨,1块,位于脑颅中央的底部,是脑颅中最长的一块骨骼。前细长,背有凹槽,与犁骨相嵌连接,背中央稍有隆起,两侧有向边缘展开,整体呈三棱状;后端较宽,两侧边缘薄,向外展现似三角形两翼,后端较薄,且分叉,附于与基枕骨腹面,中端两侧有似耳状的方型突起,突起与前耳骨边缘相嵌。

2.1.4 枕骨区 脑颅后部,是组成脑室和耳囊后壁的结构。各骨片的连接处有1个扁圆形的枕骨大孔,是脊髓和脑连接的通道。共有3种骨骼,包括上枕骨、侧枕骨和基枕骨共计4块。

上枕骨,1块,位于脑颅后部中央的最上方,前端平扁,背部有一前后走向的嵴,两边各有一延伸隆起的骨嵴,中间突起,往后则出现向下延展薄膜状的骨片,腹两侧边缘与侧枕骨相连。

侧枕骨,1对,位于上枕骨两侧的腹面部位,形状不规则,表面有一纵向隆起,后端内侧有一扁形关节凹,并与第1椎骨相连,腹边缘平直,连基枕骨,内侧有一分隔脑组织与耳石的骨状隔膜,并与两侧的枕骨相连。

基枕骨,1块,位于脑颅最后端底部,似箱形,表面光滑,有一纵行的骨壁,将骨片分为两箱室,两室内分别有1耳石;前端中间有一较短缝,骨片两侧向内凹陷,并形成一较大的关节凹,且与第1椎骨相连。

2.2 咽颅

该部分骨骼(图2)是保护消化管最前段的骨骼,其中包括支持咽腔及鳃部的骨骼,总共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颌骨区、舌弓区、鳃盖区。

2.2.1 颌骨区 咽颅的最前端,是构成口缘部位和支撑口咽腔部位的骨骼。该区的骨骼共计有11对。

前颌骨,1对,位于口腔的最前端,左右分别各一块骨片,骨片细长,末端尖细,前上部有2个突起,前颌骨的最前段突起通过结缔组织相连,后端则有吻软骨。两突起间形成与上颌骨相连的关节凹,后部内侧有一翼状突起,突起基部有一在闭口时搭附上颌骨的关节凹,前颌骨腹边缘有绒毛状细齿,骨骼特点形成了河鲈独特捕食方式。

上颌骨,1对,附着前颌骨后上方,比前颌骨长,略有弧度,呈汤匙,前狭细且圆突,呈鹅头状的关节臼,与前领骨搭附,前背而内侧有突起和凹窝,颚骨与此相关节。后部较宽扁,表面光滑,后上缘有辅上颌骨连接。

辅上颌骨,1对,细小的针状形,前端细小后端较粗。通过皮肤与肌肉依附于上颌骨的上部,它是河鲈头部骨骼中最小的1对。

齿骨,1对,于下颌部位最前端两侧,似骨片交叉形成“Y”,骨片较为坚硬,粗厚,前端近方形,通过结缔组织连,背有细齿,后端分叉部位内侧存在关节骨突起和软骨相嵌的缺口。骨片上有明显的侧线通孔。

关节骨,1对,与齿骨末端相连。骨片坚硬较厚,前端尖锐突起,嵌插在齿骨缺口,其后端一个与隅骨连的断面。背部有一隆起的背嵴一直延伸到前端尖部,下端突出部位的有一关节凹,通过关节凹与方骨连接。内侧凹,靠近凹槽内镶嵌着棒状的米克尔软骨。

隅骨,1对,较小,后部边缘光滑,嵌插于关节骨的后腹下方。

颚骨,1对,位于口腔上端靠前,与犁骨共同组成口腔的前半部,前端内侧有一个蛇头状突起,与上颌骨通过结缔组织连,后端分开呈一大一小2个尖端,外侧的尖状突起尖细且长,依靠于中翼骨外缘。背部有隆起的棱突,腹面有绒毛状的细齿。

翼骨,1对,位于颚骨的后面,呈扁平的“人”字形,两端细尖,较短的弯曲的地方有一个翼状突出。骨片后部与方骨相连。

中翼骨,1对,位于翼骨“人”字形的内侧,是一薄膜状的膜片,膜片的后端与后翼骨相连。中翼骨与翼骨组成口腔上半部骨骼。

后翼骨,1对,与中翼骨薄膜骨片的后端相连,内侧翼状薄膜突出与舌颌骨突起相连,薄膜后端与方骨接连。

方骨,1对,后翼骨与关节骨之间。骨片较翼骨厚,坚硬,呈不规则的扇形,骨片与关节骨相连接处有一尖状的突起,自尖端隆起1个骨棱,将前翼状骨片分成两不等部分,骨片表面有不规则的嵴。续骨的下部嵌于骨片内侧的凹沟中;方骨起到将上下颌连接功能,因此不同食性的鱼方骨存在着一定得差异。

2.2.2 舌弓区 口咽腔的底部,颌骨区的后下方,鳃弓两侧下方。该区域的骨骼共有9种,包括基舌骨、下舌骨、角舌骨、上舌骨、间舌骨、尾舌骨、舌领骨、续骨和鳃条骨。

基舌骨,1块,别称咽舌骨,位于口腔底部,舌弓最前方,类三角形骨片,背面较平扁,腹面稍凸,由于该骨片存在于口腔的底部且类似于舌头,因此也有舌骨的称呼,后端与下舌骨和基鳃骨连接。

下舌骨,2对,在基舌骨后下方,类似于一个中央突起的圆形骨片,内侧有一凹槽,与基舌骨和基鳃骨相连接,后端关节凹与角舌骨的关节突以嵌插的方式连接。

角舌骨,1对,位于下舌骨后面,是舌弓的中间部分,也是舌弓区中最长的骨片,骨片扁平,骨片与下舌骨连接的部位突起扁平变宽,另一段与上舌骨连接,中间较细且平扁,骨片后缘与上舌骨相互嵌插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背面可看到较清晰的骨缝。

上舌骨,1对,位于角舌骨的后面,是一块扁平的三角形骨片,骨片与角舌骨嵌插连接的部位较宽,后端与间舌骨连接部位较窄。

间舌骨,1对,位于上舌骨和舌颌骨之间,细长,呈小棒状,较细的部位与舌颌骨相连接,骨片短小。

舌颌骨,1对,位于后翼骨的下方,上端膨胀较为宽大,下部与续骨连接较为窄小,总体接近于“T”形,骨片坚硬并且厚实,上部膨大部位有关节突,与翼耳骨和前耳骨的关节凹相连,下端细小与续骨和间舌骨相连。

续骨,1对,位于舌颌骨下方,并被方骨覆盖,棒状,上端与舌颌骨相连接,下端与方骨连并被方骨覆盖着。

鳃条骨,5对,位于鳃盖骨内侧,最前面的较细,后面的依次渐扁长,并且弧度逐渐增大。

通过间舌骨与舌颌骨将舌弓与脑颅连接起来,再通过续骨与舌颌骨将颌弓与脑颅连接起来。

2.2.3 鳃盖区 本区域的骨骼虽然不直接构成口腔,但是却覆盖在口咽腔之外,起到保护口咽腔的作用。这部分骨骼均成对出现,共有4种骨骼。

前鳃盖骨,1对,位于鳃盖最前端上部。骨片为弧状的长条形骨片,上端尖细,其下缘及后缘较为扁平宽大并且具有细齿。上端窄尖,下部前曲,呈“J”形,上端骨骼内有一管状空腔,空腔在转弯后折向前方。骨片背面部位有隆起的嵴。下部前面的边缘与方骨嵌镶,后部的边缘有较大的几个齿,呈棘状,其数量在不同的鱼中各不相同,河鲈有5~7个棘刺,同时骨片外侧边缘也有细齿。本骨片后缘覆盖在鳃盖骨外侧,下部边缘则覆盖于间鳃盖骨之外。

间鳃盖骨,1对,位于前鳃盖骨下方,骨片呈椭圆形,较薄,外边缘下部较光滑,上部有锯齿状细齿。外侧面向外稍凸,内侧面稍微内凹,在背面形成嵴。后部覆盖于下鳃骨之外。

鳃盖骨,1对,前鳃盖骨的后面,是鳃盖区中最大的一对骨片,也是主鳃盖骨。该骨片呈扇形,内侧稍微凹陷,外侧略微突出,并且具有些放射状棱的痕迹,上缘内侧的上部有2个关节凹,通过关节凹与舌颌骨相连接,该骨片边缘较光滑,无较大的突起与棘刺。下缘覆盖在下鳃盖骨的外面,内侧的边缘有一骨棱,后部有突起一尖棘,上部有一向后的短棘。

下鳃盖骨,1对,鳃盖骨的下方,骨片表面光滑并且较薄且,前端背部有一尖棘状的突起,内侧上半部有较小的细齿状锯齿。后端窄小,薄膜状,晾干后极易卷曲。

本部分骨片较厚,上面具有明显的生长痕迹,可用来做年龄鉴定时的参考对比数据。

3 讨论与结论

河鲈与鲈形目等其他鱼类在脑颅区域的比较中会发现诸多不同[16-18]。大眼鳜[19]与河鲈虽说同属鲈形目,但大眼鳜则隶属于鲈形目科鳜属,然而在脑颅骨骼中大部分骨骼在类型和数量上存在着相似性,只有少数骨骼则在组成和形态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围眶系骨片中,大眼鳜[19]脑颅区中的围眶骨为5对,分布在眼部下缘和后部,第一框下骨较大,第二至第三框次之,近梯形,第四至第五框下骨较小;本研究中河鲈脑颅区中的围眶骨则有6对,第一眶下骨较大,位于眼部靠近下部的前端,也成为框前骨,其余5对骨片均较小,薄膜状弯曲成管状结构。而在于大口黑鲈与尖吻鲈[20]骨骼对比中,虽然三者骨骼组成一致,但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在脑颅方面大口黑鲈与河鲈的脑颅接近,从背面观较宽,而河鲈的长度约是宽度的两倍,尖吻鲈的脑颅结构则属于狭窄形,吻部突出尖长;中筛骨中,大口黑鲈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突起,尖吻鲈则没有突起,而河鲈为菱形突起。大口黑鲈的鼻骨外形为靴形,尖吻鲈与河鲈则不属于靴形,为楔形。3种鱼的围眶骨都没有眶上骨,这属于鲈形目大多数鱼类的特点[15-16],然而大口黑鲈的第1块为蚌壳形,第2块至第5块为长条形,第6块曲尺状,尖吻鲈的第1块则为半月形,其余较小长条状,但具有眶下骨架,而河鲈的围眶骨中,第1块较大,其余5块为管状,这是河鲈与2种鱼类在围眶骨发育中的区别[8-9,15-16],相较结果可以发现河鲈与大口黑鲈类似,与尖吻鲈比较则不具有眶下骨架。

在咽颅区域(不包括鳃弓区)的比较中,河鲈方骨与续骨连接区域的为软骨,而大眼鳜[19]则为硬骨,但与鲈[15-16]相似。河鲈的前鳃盖骨与大眼鳜[19]骨骼在形态上相似,均为前部尖细,下部向前弯曲呈“J”形,然河鲈前鳃盖骨的后缘具细小齿,下部则是5~7个短小棘,而大眼鳜后缘则是锯状齿以及下部尖刺状的棘,鳃盖骨上也同样存在棘刺较大眼鳜短小,则外形趋于矩形或梯形。河鲈的基舌骨为三角形,与鲈[15-16]相似,而大眼鳜[19]则为矩形,与大口黑鲈[20]类似。河鲈的方骨呈不规则的扇形,骨片表面与连接部位存在隆起的嵴与较尖锐的突起,而大眼鳜[19]则呈扇形,与鳃盖骨类似,大口黑鲈[20]的前鳃盖骨香蕉状,边缘光滑,其余骨片较厚,而尖吻鲈[20]的骨片则极薄,前鳃盖骨后缘有4个尖锐的棘突,但河鲈的鳃盖骨均有不同大小的棘刺和细齿。舌弓区,大口黑鲈[20]的基舌骨为方块形与大眼鳜[15-16,19]的相似,尖吻鲈则为灯泡状,而河鲈的基舌骨则与鲈[15-16]均似三角形。河鲈与其之所以在咽颅区不同于其他鱼类,可能是捕食方式的差异,例如大眼鳜[16,19]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鱼虾为主,颌骨区较为发达,附有棘刺和肌肉,而大口黑鲈[20]在食性上相对温和,主要摄食昆虫等小型食物,在咽颅区鳃盖与舌弓区边缘光滑,无太多的棘刺与细齿,而尖吻鲈虽然摄食鱼虾类,但是河鲈[8-9]属于典型肉食性鱼类,所以在咽颅区域的发育具有较多的棘刺与细齿,作用同于大眼鳜[19],可能是摄食行为的特殊。

河鲈头部骨骼形态结构和适应性与其生活习性,以及摄食行为密切相关。与鲈的骨骼在形态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而与大眼鳜、大口黑鲈和尖吻鲈则存在形态上和组成上存在差异[15-17,19-20]。河鲈的颚骨与颌骨骨片进化程度上较为发达,骨片较厚并且坚硬,骨片边缘有细齿或突起,这一结构与其流域特点有关,并于其他研究成果[16,18]相似。河鲈的围眶骨系中第一围眶骨较大,并位于眼部的下方靠前的位置,其余眶下骨均较小,这一结构特点与大口黑鲈[20]相似,这一进化特征主要与其摄食行为相关[8-9]。河鲈的前颌骨细长并且具有绒毛状细齿,犁骨以及颚骨上均有细齿,其特征有助于追击猎物,这与鳜属[16,19]的食性密切相关。

[1]郭 焱. 新疆鱼类志[M]. 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93-196.

[2]Cren E L. The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 and seasonal cycle in gonad weight and condition in the perch(Percafluviatilis)[J].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1951,20(2):201-219.

[3]Bergendahl I A,Holliland P B,Hansson S,et al. Feeding range of age 1+year Eurasian perchPercafluviatilis,in the Baltic Sea[J]. Journal of Fish Biology,2017,90(5):2060-2072.

[5]马桂珍. 乌伧古湖河鲈的食性研究[J]. 干旱区研究,1986(2):23-28.

[6]黄 诚,葛家春. 河鲈食性分析及其摄食生态策略[J]. 水产学报,1998,22(4):309-313.

[7]乔德亮,凌去非,殷建国,等. 河鲈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J]. 生物学杂志,2006,23(1):34-38.

[8]唐富江,姜作发,阿达可白克·可尔江,等. 新疆乌伦古湖河鲈二十年来种群生长变化及原因[J]. 湖泊科学,2009,21(1):117-122.

[9]唐富江. 新疆乌伦古湖外来鱼类对河鲈入侵机制的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10]卓然江,蔡小琴,潘国强. 河鲈人工颗粒饲料池塘驯养技术[J]. 科学养鱼,2015,31(10):34.

[11]乌兰·荣珍. 乌伦古湖河鲈(Percafluviatilis)繁育规律的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12]武 菲,胡文革,王翠华,等. 河鲈养殖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2016,40(1):181-188.

[13]陈 朋,马燕武,祁 峰,等. 博斯腾湖河鲈早期发育阶段关键生境特征的调查[J]. 淡水渔业,2016(1):39-45.

[14]胡伯林,钱 龙,艾 涛. 河鲈鱼种养殖试验总结[J]. 科学养鱼,2016(3):12-12.

[15]冯昭信. 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骨骼系统的形态观察[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2,3(1):29-52.

[16]谢从新. 鱼类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56-163.

[17]刁晓明,李 华,苏胜齐. 岩原鲤脑颅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5):500-502.

[18]刘海平,谢从新,张 磊,等. 黑斑原鮡脑颅骨骼形态学的研究[J]. 淡水渔业,2008,38(3):3-12.

[19]于美玲,周传江,蒲德永. 大眼鳜头骨形态的观察[J]. 四川动物,2010,29(2):215-219.

[20]李仲辉,杨太有. 大口黑鲈和尖吻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J]. 动物学报,2001(增刊1):110-115.

猜你喜欢

骨片枕骨舌骨
颅颈交界不稳定3D打印导向器辅助枕颈融合术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舌骨形态学与显微结构的观测
后路枕骨髁螺钉技术研究进展
鹿茸的饮片鉴别
所有人,都是一个人(组诗)
枕骨髁骨折:历史回顾及诊治现状
仿刺参骨片的种类和形态学研究
长着骨片的恐龙
舌骨骨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