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优秀地方民俗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05-29曹雪丹

学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思想素质民俗文化价值观

曹雪丹

摘 要:地方性的优秀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资源对于树立人正确的理想信念、塑造人良好的思想意识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优秀地方的民俗文化能够对建立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文章以地方的民俗文化为依托,探讨民俗文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实现文化课与思想政治课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的学生。

关键词:地方民俗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4-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4.119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養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学生,更是培养具有优秀的思想意识的学生,生硬地向学生讲解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怎样的思想政治素质才会对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进步有益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这种方式通常是事倍功半,而利用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就能很好地使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的涵养,这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措施,这项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在下文中将会得到详细的阐述。

一、地方民俗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价值

地方民俗文化包含了许多关于这一地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优秀精神与值得提倡的传统品德,我们都知道,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它歌颂与赞扬的伟大历史人物,这种历史人物可能是因为对国家的科技或者和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有可能只是因为践行了一些值得提倡的优秀行为,比如说在中华文化里面记载的二十四孝,这些就是平常百姓因为良好的行为与思想而名流青史的例子,这些历史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也有很多成为了教科书中的范本,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育人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它包含了作为一个完整而优秀的人所应当具备的思想意识,革命先烈的故事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能够让学生对国家形成正确的态度,成为像林则徐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人,这些作用都是地方民俗文化对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隐形影响,另外,地方民俗文化还有益于学生增加对当地风俗习惯的了解,从而在日常行为中正确地规范自我的行为[1]。

二、利用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不仅仅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受经典历史故事中人物的精神产生教育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使学生实地参观发生历史事件或者著名历史人物所居住的地方而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雄壮与人物对生活的崇高追求,从而受到教育,比如让学生参观圆明园旧址,可以让学生从残存的历史遗迹中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与壮丽,感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在铭记历史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使自身的爱国精神得到培养,许多的地方历史革命遗迹都能够发挥这样的教学作用,而对历史人物的旧居的参观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伟人的人生追求以及思想境界等,所以,充分利用好地方民俗文化进行教学能够为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与品德的学生带来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地方民俗文化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2]。

三、创造性地运用地方民俗文化的有效策略

利用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能够带来积极的作用,但是充分地利用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进行这一教学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地方民俗文化,以使民俗文化的教育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创造性地促进民俗文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3]。

(一)教师联合地方性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地方民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影响着教学效果,而教师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课本的介绍,所以在全面性与生动性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如果能够让专门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的人参与到教学中,则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联合地方性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同展开对学生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与民俗文化的透彻传播[4]。

(二)增加教学中使用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

从最容易得到这个角度来说,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民俗文化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但是因为地方的地域限制,导致这一地方的民俗文化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的要求,因此教师还应当不断地开拓更多的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以使学生的思想意识等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升,但是,利用优秀地方民俗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够过分地追求文化资源的数量,更加应该重视对每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最大限度地进行利用,发挥其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

(三)实现课堂教学与民俗文化实地教学的有机结合

虽然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地方民俗文化的言语讲解无法有效地完成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但是这样的直接讲解却能够增加学生对地方民俗文化的理性认识,实际上,人的感性认识通常都是发生在足够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待课堂教学的态度应当是:它是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过程,它需要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感性认识相结合,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民俗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有机地结合民俗文化的课堂讲解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实地考察,只有这样,民俗文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总之,利用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能够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涵养,虽然这项措施具有可行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有效地实施这一措施还需要解决学校在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学生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另外还有学生自身的素质基础薄弱以及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但是问题的存在也为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因为对症下药就是最好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顾萍,袁久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与路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73.

[2] 李春山,何京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与多维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44.

[3] 张尚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俗文化繁荣发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270.

[4] 栾克军.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的建设,2014(8):46.

猜你喜欢

思想素质民俗文化价值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如何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思想素质培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