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素描》

2018-05-29李洋

学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包豪斯

李洋

摘 要:《设计素描》是现今国内各大院校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根据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近年的生源状况:只会“根据照片画图像”,或者只会“以默写的方式绘画”,教师在考前授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范式绘画的现象,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本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旨在为《设计素描》教学探索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基础教学;设计素描;以学生为中心;包豪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4-0183-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4.118

本文所关注的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艺术专业大部分生源根据现今艺术院校的招考方式,考前针对考试内容,只会“根据照片画图像”,或者只会“以默写的方式绘画”。绘画在他们眼中变成了“敲门砖”,失去了原先应有的观察自然、体会自然的感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范式绘画。学生对待绘画和对待其他基础课一样,觉得乏味。本研究试图沿用包豪斯学院的教学方式,首先教会学生以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方式观察自然,然后以学生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所见、所想表达出来。使学生重新燃起对绘画的兴趣,从而关注、了解、热爱将要进入的专业课学习。

要阐述本文所做的探索,必须先说清楚两方面的理论:其一是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另一个是最早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理论。因此,本文首先对包豪斯的基础教育理论和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稍加阐释,然后分析《设计素描》发展现状并介绍我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基础课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设计素描》的来源

《设计素描》是现今国内各大院校的设计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一门专业课。这一课程体系源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此学院探讨以一种系统的理论教授艺术与设计。

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是包豪斯学院成立初期的教员,他在包豪斯学院建立了基础课教学体系,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特别是韵律规律和结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他试图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入学以前的所有视觉习惯转变成一种崭新的、理性的视觉表达方式。他创造性地把设计学基础教育归类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1925年包豪斯学院搬到德国的迪索,基础课明确为必修基础课、辅助基础课、工艺技术基础课、专门基础课、理论课。迪索的包豪斯学院值得注意的人物是莫霍里·纳吉(LaszloMoholy-Nagy1895-1946)与阿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纳吉接替了伊顿的职务,在包豪斯学院担任基础课教学。他的努力方向是使学生更加理性、科学地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介表达设计思想。阿尔伯斯是包豪斯学院培养出的优秀学员并留校任教。经历了包豪斯学院魏玛时期、迪索时期及最后的柏林时期。

1933年包豪斯学院被迫关闭后,许多教员去美国任教。其中,纳吉受美国芝加哥大学邀请创办了新包豪斯学院,后因二战动荡于一年后关闭。1949年纳吉纳入依利诺科技学院,成为美国首所授予设计学博士的大学;阿尔伯斯在包豪斯学院被迫关闭后前往美国黑山学院任教,在黑山学院他沿用包豪斯学院的基础教学理论,把设计基础课分为绘画基础、色彩基础、与设计基础。阿尔伯斯后到耶鲁大学任教,在此时期出版的《色彩构成》一书中,将课程实践放在理论研究之前,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学习设计艺术的研究方法。至此,包豪斯教学方法从德国传向美国,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素描》也跟随包豪斯精神在美国生根发芽并传播至全世界。

二、《设计素描》的现状

《设计素描》是相对于艺术院校基础课程《素描》教学而言的。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基础素描教学是源于1648年成立的法兰西美术院,包豪斯教学理念传入中国后,各大设计学院为区别造型学院的基础课程教学,特别设立了《设计素描》课程。

现今市面上有关《设计素描》的教材各式各样,不一而足。总结起来,有两大体系:第一类是以沿用学院派绘画教学为入口,从形体、结构、比例、明暗讲起到绘制各种材质的物体;第二类是从素描基本概念入手,把设计素描拆分成若干不同类别,并在每一类别中加入大师绘画与学生作品相对照。(图1)而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由于每个体系所涉及的范围都异常庞大,除了绘画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大量的实际操作,甚至每一个小环节都需要学生做大量功课。而对于一门只有四周的基础课来说,授课教师往往力不从心。结果就导致很多院校的《设计素描》课程不是变成考前素描绘画的延续,就是使学生无所适从。

三、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素描》教学的尝试

“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是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而言的,起源于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这一教育理论在美国经历了两次兴衰。第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目标是:改变传统学科,使之更有趣、更便于傳授,使传统学科更加实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二次改革的主题曲是“解放学生”,比如打破师生间的等级关系,消除传统学科分界,以及把经验学习放在和书本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产品专业的课程沿用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把基础课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必修基础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第二阶段是辅助基础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第三阶段是工艺技术基础课《材料与工艺一》《材料与工艺二》《材料与工艺三》。在这一教学体系中,《设计素描》安排在大一阶段的第一节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回顾之前素描课所学,另外,学会以“设计”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并给接下来的构成课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指导体系建立在美国第二次“以学生为主心”的改革上。有所不同的是,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首先教授学生与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理论的练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这些理论,然后把其应用于各自感兴趣的领域。整个课程的前半部分,教师是“领航者”的身份,后半部分,教师是“陪读”的身份。

本课程共四周,每周16课时。主要目的是改变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转而变成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学习习惯。这里要转变的,首先是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其次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法完成所想表达事物的方式。

本教学方式探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绘画基础理论的学习。这一环节由于生源在入校前多以临摹和根据照片绘画为主,大多没有涉及写生和素描基础理论。因此,这一部分花费的精力比较大,课时量也比较多,定为两周32课时。另外,想在两周时间里教会学生所有素描基本知识,难免力不从心。因此,就选择了素描最根本的理论《透视》。其他环节由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补充。把透视理论作为这一环节的主要理论,其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从原先由二维到二维转变为由三维转变为二维的观察方式。其中,第一周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理论的学习和20张课后作业,第二周是深入刻画练习。这一阶段是“填鸭教学”向“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因为纯粹的放任自流只会造成学生另一极端:无方向、无目的地学习。给学生一个方法,就像是给他们一个拐杖,使学生先运用这条拐杖探路,然后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并钻研、发展下去。下图是我们的学生在初步掌握了透视的基本理论后这一阶段的课程作业。(图2)

第二阶段,是使学生发现各自感兴趣的主题,为期一周。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共同完成学生所感兴趣的课题。这一环节是第一环节与第三环节的斜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帮助者,具有“激活”透视理论基础与“动化”课堂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所关注的事物,通过与每一位学生的沟通,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如何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表达,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本阶段所要完成的课题。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校园及寝室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物体的大小、种类不限。于是,有的选择了教室的窗户,有的选择了鲜花,有的选择了颜料盒……图3到图6是一位选择了颜料盒作为表达对象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课堂作业。

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后一周,学习目标更加多维、弹性和灵活,是多种材料的绘画表达。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创造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培养、设计创造上取得三重收获。

经过上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继续上一阶段自己选择的课题,并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来表达。学生结合先修课程和自己的兴趣点,以及本阶段的综合材料要求,制定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讲授内容与每位学生兴趣点同步,且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重新定义所要表现的物体。尽最大可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绘画专业的兴趣。图7是一位学生利用洒金宣纸和水粉颜料做的素描绘画尝试。图8是学生以剪贴与铅笔手绘相结合的手法绘制的静物;图9是作者感觉百合花的花瓣与面巾纸有某些共通之处,就把绘画中百合花某些花瓣剪下来,代以面巾纸。

四、反思及启示

把“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贯彻到《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照顾到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专业水平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另外,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本文是作者近三年来从事设计素描阶段性教学成果,也是院级课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素描〉的探索与实践》(2015JK40)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教授此课程的过程中,作者也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从历年学评教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对此门课程的认可度逐步提高。这说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放任自流”的教学,是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素养,在面对不同学生时,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各自特点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把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的学术动态贯彻到教学中。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兴趣,加入传统中国绘画以及现代艺术运动及其作品的解说。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丁笑炯.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反思——来自西方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包豪斯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百年包豪斯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包豪斯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