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幽默修辞的认知研究
2018-05-29普正芳
普正芳
摘 要:修辞是一种普遍的语言活动,修辞的解释具有很强的认知理据性。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是两个基本的认知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基于这两个理论,分析英语幽默的三种实现方式:双关、仿拟和反语,有力地阐述了幽默背后的认知机制,对于修辞的进一步认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原型理论;图形背景理论;英语幽默;双关;仿拟;反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7-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119
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美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出现了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 —— 认知语言学,并在很短的时间当中,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语言研究的重要学科。在认知语言学当中,针对“认知结构”的研究成为了相关学者们重点关注的一个课题,它主要分析人类大脑是怎样在这个世界当中获取经验,又怎样对所学习的知识类型进行划分,从而组成概念和概念结构。人在组成概念的过程中,人自身的生理结构、生活常识、外界环境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等都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1]。原有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自然语言和人类的思想意识是呈现相互独立状态的,语言仅仅是作为表达事物内部特征的一种外部公认符号,并且这一符号表现出独立封闭的特征。因此,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当中,认为语言在形成过程当中,人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语言是不能够和人类的认知相互独立的,它是涵盖人类的认知能力等多种能力在内的综合性产物[2]。
过去对于修辞的研究采用的是描述的方法,认知语言学产生后修辞的研究开始采用解释的方法。本文尝试从认知的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研究英语幽默的内在认知机制,期望对修辞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点。
一、相关的理论框架
原型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其应用很广,解释力很强,尤其是适合做基础的工作机制分析之用。
(一)原型理论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基本观点是:第一,任何一个事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类并非是二分性的,种类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对模糊的;第二,在相同种类当中的成员拥有种类相似性,即该种类的成员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点;第三,在同一种类中,不同成员在范畴中的地位有所不同,部分成员比其他成员有着更多的相似点,它便是这一种类当中的中心成员和典型成员,即认知语言学当中的“原型”,其他成员是非典型成员或者边缘成员;第四,原型是该种类当中最具有特征性,并且表现最为突出的成员,它与人类的知识范畴极为相似,因此很容易被人的大脑所感受[3]。
(二) 图形—背景理论
识解是我们用交替的方式对同一场境进行概念化的六种能力, “图形/背景转换”是能力之一[4]。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者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背景是指为突出图形衬托的部分。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中某个物体时,通常会把这个物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把环境作为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图形和背景的感知是人们体验的直接结果,因此图形背景理论体现了一种认知观。
依据认知的基本观点,这种体验认知观一定体现在句子结构中,它可以解释介词构式、分句构式、复合句构式、并列构式、倒装构式,甚至可以解释语篇组织[5]。
二、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幽默修辞
在英语当中,幽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形成幽默的主要实现方式有双关、模仿、拟人以及反语等。在认知语言学当中,认定修辞是一种自然的语言使用现象,是人类大脑对外界事物认知过程中做出的合理分析。所以采用认知语言学来对英语当中幽默的修辞方式进行分析是有理论依据的。
(一)双关幽默
在英语幽默当中,双关的种类主要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6]。其中谐音双关指的是凭借人类对一个同音词或者近音词的使用,让人们在对这一句话进行理解的过程当中产生两个或多个的理解方式,由此对这一句话造成不同的理解,由此形成幽默的效果。下面从原型和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两个典型的双关幽默。
例如: 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这是某品牌电话推销员使用的一句广告语。当客户在听到这句话时,能够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一句话,其一是“让你的每一次问候都成为真正的再见”,暗示消费者所拨打的每一次电话都是一次真情实感的语言交流;其二是“让您的每一次问候都能够物超所值”,暗示消费者购买该品牌电话是物超所值的。在该案例当中,利用了“good-bye”和“good-buy”的谐音,让人的理解产生了“good-bye”和“good-buy”两个单词的词义。听者一听到“good-bye”时,首先会浮现出“good-bye”这一单词的含义,这种理解是常规的、自然的和无意识的原型意义。这是由于在该案例当中,谐音双关首先指向的是常规单词“good-bye”的词义,而并非是“good-buy”的词义。因为在这句话当中,“good-bye”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型义项,这个单词在人们的生活认知当中位于最明显的位置,大脑不需要使用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将这一单词的词义从记忆库当中进行提取。在相同发音当中,“good-buy”这一单词便成为了非典型义项,人的大脑必须要根据这句话的语境才能将这一含义进行推断,这个语境就是特定的背景,这个非典型义项是图形,听者需要理解这一单词义项,必须要使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该例当中,语音双关涉及原型义和隐含义,在语境背景下突出的是隐含义,即图形。广告文案编写人员合理使用谐音双关的方法,既很好地彰显了电话机的具体用途,又从侧面表现出了电话机所具有的商品属性,成功实现了幽默的效果。
(二)仿拟幽默
仿拟是仿照现成的语句格式,特指习语、名言警句和固化的语言构成格式,包括短语、句子和篇章形式,创造临时性的新语句的一种修辞方式,由此赋予句子新的含义,它能够让语言变得更加的幽默、生动和风趣。例如:To smoke or not to smoke,that is a question.(吸烟或者不吸烟,这是一个问题。)这句话模仿了“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question.”(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通过对句子结构的仿拟,使用“smoke”来对原句当中的“be”进行了代替。
人的大脑会对某个新型的概念进行处理和加工,并将它同原来的认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在上文所论述的案例当中,在读者看见“To smoke or not to smoke, that is a question.”时,会很自然想起这句话的原型结构,即“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question.”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便会将这句话从相关记忆中提取出来,并由此判定“To smoke or not to smoke, that is a question.”是基于原型结构所进行的改变。在类似的表达方式出现时,人们就会将原句型结构进行拓展和延伸,由此对新的语义结构或者表达方式进行认知。由此可见,仿拟基于原型理论巧妙地使人产生了幽默感。
(三)反语幽默
反语,就是人们常说的说反话,用和说话人本意截然相反的语言来对自己的本意进行表达。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在语言当中,合理针对反语进行使用,能够展现出语言当中讽刺、幽默的特点。
例如:It must be delightful to find oneself in a foreign country without a penny his pocket.(独自背井离乡远在异国,身上没有一分钱,这一定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吧。)
该例中的“delightful”(开心的)这一单词的使用便是明显的反语。从这个单词的表面含义来看,其意思是“高兴的,开心的”。但是读者在阅读这句话时,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能够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不开心的”,“delightful”的字表含义只是作为一个背景,来对图形进行了衬托。若作者选择使用诸如“Miserable”等英文单词直接来对“伤心的,不开心的”的含义进行表达,会让读者感觉这句话就是很平直的描述,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所以,作者巧妙地将“delightful”放到矛盾的语言环境当中,因为作者知道,只要读者仔细阅读上下文之后,便可以在图形与背景之间展开转换,而这句话的作者正好是抓住了这种转换的特征。将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变化,让这句话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幽默性。
三、结语
修辞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将人类围绕语言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当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修辞活动是人类大脑对世界进行认识和了解的一种方法,世界是修辞化的世界。所以研究世界就要从研究语言修辞入手,从语言修辞中揭示世界的普遍性,由此可见,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幽默修辞现象开展认知分析很有理据性,对于修辞的认知解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寅.基于認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J].当代修辞学,2010(1).
[2] 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外语研究, 2010(1).
[3]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18.
[4] 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
[5] 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440.
[6] 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