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化学反应”

2018-05-29赵瑞霞

学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化学反应教学相长初中化学

赵瑞霞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之间的相互交融与相互补充,使初中化学教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开展和初中生化学核心素质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1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94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以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教材为例,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主要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分子、原子,掌握水的化学式、化合价以及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进而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的方程式计算。在传统的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多依赖于教材中的图文信息所学知识传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新课改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下的弊端不断显现,教师寻求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成为了当今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在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带动下,目前各大初中院校都在纷纷开展信息化校园和信息化课堂建设。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逐渐退出现代化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它被信息化教学模式所替代。信息化化学教学模式成为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主流。在信息化化学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之间在相互的交融与相互的补充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开展和初中生化学核心素质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所产生的微妙“化学反应”进行论述。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化学反应”

(一)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以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章节为例,在传统教学课堂中该章节是九年级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章,然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讲述很多信息和理论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而且在原子结构,尤其是原子的“葡萄干布丁”结构讲解时,教师需要展示大量的画图和图片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教学课堂的多媒体设备为讲解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媒体课件,如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视频、“葡萄干布丁”结构模拟课件等。教师在课上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结构,并且在课件播放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认真程度也大幅提升,进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让学生“减负”成为可能

新课改倡导为学生“减负”,但是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还是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生的大量重复默写来实现记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因为常规课堂的深入度较低,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所以学生在记忆上比较困难。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离子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的理解水平大大提升,为学生的化学方程式记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時,在化学方程式的课后训练上,学生也不再需要重复地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默写,可以通过教师制定趣味的线上课后复习课件,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填写训练。此外,微课堂的建设也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便利,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就可以打开微课堂进行课堂知识的重温。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索。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化学课对于初中生而言,它本身很具吸引力。它奇特的化学想象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传统化学教学课堂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逐渐降低,加之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当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对化学课的厌烦心理。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升,也迎合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需求。尤其是信息技术下的微课堂建设,它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堂知识的重温,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进而产生满足感,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此外,在信息技术下,多媒体教学模式也迎合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之下,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这不仅对初中化学教学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师生交流变得更加密切

在信息技术下的化学课堂一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缓解,交流更加密切。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进行建立和完善,而教师则能够动态地掌握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情绪,有助于教师进行课堂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师生交流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较好的外界环境;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师生交流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善和教学方法改进创造了较好的信息反馈条件。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碰撞下产生的“化学反应”,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和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外界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化学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种“化学反应”毕竟会激发更强的推动力,为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带来更加磅礴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荣,他登兰,伏惠丽.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2).

[2] 付雷.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化学反应”[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3] 李萌,杜雪.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7(4).

[4] 甘维柱.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07(28).

猜你喜欢

化学反应教学相长初中化学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浅谈语义与语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和化学反应
教学相长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