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双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

2018-05-29王晓姣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改革探究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激烈化,高职院校开展优秀双语课程培养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还不具备全面或大规模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高职院校应重视双语教学建设,正视问题现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改革探究

【作者简介】王晓姣,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双语教学首次被引入美国教育体系,此后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加波、加拿大、以及许多欧洲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因其有助于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对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双语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这些国家的双语教学成绩斐然,已然趋于成熟。然而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其任务仍较繁重、探索之路仍较久远。

二、高职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高职院校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定义为技能工人,而应该是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应增强其参与社会分工的竞争力。在如今国际形势下,同时具有技能与外语能力的学生的竞争力无疑是高于非双语学生的。

而双语教学以学科知识内容为基础,以外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科知识的教授,有助于学生沉浸于外语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学习前沿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其外语使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部分课程而言,实施双语教学更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业务竞争。国内外的双语教学实证证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习者的思维水平、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双语学习者思考的全面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优于其他同阶段的非双语学习者。这些优势更有利于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化形势、增强其参与国际业务竞争的能力。

同时,通过双语教学,有助于高职教师及时学习国外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技术;融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国际人才培养新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双语人才。而高职院校,通过实施双语教学能够增强其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其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高其院校竞争力。

因此,不论从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层面而言,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帮助高职技能型学生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的有利资本。

三、高职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双语课程培养人才的着力点不仅应包括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增强,还应包含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满意度不高,双语教学现状不太乐观。

1.对双语教学认识与定位不准。《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内容教学。从这个定义角度出发,双语教学可分为:沉浸式、过渡式和保持式。沉浸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便接受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课程,沉浸在纯粹的外语语言环境中;过渡式即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课程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保持式即学生刚步入学校时,部分或全部课程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研究起步晚,受政策、学生英语水平、师资力量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还不足以开展沉浸式、甚至过渡式双语教学,目前而言适用的就是保持式双语教学。而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与定位不准,有些不重视双语教学,制度政策上没有体现对双语教学的支持;有些则急于求成,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双语课程,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课程设置不合理、双语教学大纲混乱。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分设英语、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缺乏系统性的融合;且双语教学大纲较为混乱,尤其是专业英语,很多教师将其当作语言课程来讲授,不顾学科知识的实操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骤然降低,这使双语教学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与优势。有些高职院校对双语课程的设置也较为随意,开课不经科学论证、没有衡量标准,双语课程的开设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不理想。

3.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韩建侠、俞理明指出学生参加双语教学所需的英语语言水平为通过 CET6 考试或者 CET4 考试成绩为优秀。然而经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双语课程的对象均是指定专业或年级,绝大多数学生未通过CET4/6;很多学生表示“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表示“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授课难度确实大”。如此现状下推行的双语教学不能保障所有学生有足够的英语水平去学习专业知识,有时反会增添学习困扰,既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影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

4.双语教师师资匮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资质要求较高,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还应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对双语教师没有特殊的优惠支持政策,教师不愿花时间学习学科知识或英语、不愿投身双语教学工作,兼具专业知识与高水平英语能力的教师严重匮乏。

5.对双语教师和双语课程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能促进课程的良性循环。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针对双语教师和双语课程的评价体系,有些学校虽然有督导听课,但是督导不懂英语,无法提供公正的评判意见。合理的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双语教师质量的低弱、课程教学效果差。

四、高职双语教学改革探究

我国高职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成熟到取消大学英语、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阶段,因师资、学生水平及教學环境条件等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且教学侧重点与本科不同,高职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之路,却不宜盲目跟风效仿。

1.明确对高职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定位。高职院校应明晰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地位,对双语教学有确切的认识与定位。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产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其传统目的是为本地经济和生产服务。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高职院校也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去参与国际分工。因此既要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在有需要的专业积极探索;又不能操之过急、盲目跟风。目前还不宜在高职院校全面或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应以部分优秀课程为范,循序渐进地探索。

2.明晰教学大纲、合理化课程设置。高职双语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大纲,且其大纲的設定应与其他课程融通,形成目标明确的完整体系。双语课程应视院系的基本情况合理化设置,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分为主要“面向国际类”或“面向国内类”。在有条件的专业选拔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面向国际类”的精英班,此类班级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在此前提下可逐步实施双语教学、争取国际合作办学,大一同时修习专业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大二、大三实行用英语上专业课程,即双语教学;“面向国内类”班级应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实施双语教学,但为满足一些人才的国际接轨需求,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可设置专业双语选修课。

3.测试学生英语水平,分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对所有进校学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分层分类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按测试水平将学生分进A、B、C三类等级班,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生所属等级班采用相应的教材、相应难度的授课策略等。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可以最大化优化学习效果。对于通过CET6 考试或者 CET4 考试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参与专业“面向国际类”的精英人才培养班,接受双语课程教育。

4.重视高职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双语教师师资队伍的途径主要有:(1)对专业学科教师进行英语培训;(2)让专业英语教师学会学科知识;(3)引进兼具学科知识与英语能力的双语教师。目前高职院校双语教师队伍情况不甚理想,引进双语教师费用高,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提升队伍资质,可要求双语课程的专业老师拥有托福或雅思等英语技能证书,或英语教师通过专业学科知识考试;同时,为双语教师提供课时奖励、职称便利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双语教学。

5.建立合理的双语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双语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科目,它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应包含学科知识和英语能力两方面。其评价者应由学生和专业双语教师组成,其评价指标应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效果,如此双语教师能及时收集教学中反馈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修正,从而优化教学质量。

五、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国际竞争激烈化,高职院校也应开展优秀双语课程培养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不具备全面或大面积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适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就是“保持式”,即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对接受双语课程的学生也应有英语基本水平的要求,须通过CET6考试或者CET4考试成绩为优秀。高职双语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高职院校应从根本上重视双语教学,重视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双语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Romaine S.Bilingualism[M].2nd ed.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5.

[2]江文.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4 (5):95.

[3]Stryker S B&Leaver; B L.Content-based instruction: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Stryker S B&Leaver; B L(eds.)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odels and Methods[C].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5.

[4]王蒙.CBI 与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6(2):30.

[5]周丽.“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5(1): 72.

[6]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1):71.

猜你喜欢

改革探究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