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中学历史中的讨论教学
2018-05-29王蕾
王蕾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观念指导教学行为,让学生在中学历史的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增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4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學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将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力激发出来,所以,近些年来,像课堂讨论小组学习这样的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体来看,这样的方式打破了旧有的应试教育给学生所造成的僵化定势思维的影响,焕发了学生内在的活力,激活了中学历史课堂。接下来,关于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讨论教学的问题,笔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开展中学历史的讨论教学,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讨论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尤其是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的关系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解放思想的温床,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才能在讨论教学时,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分享出来,才能在讨论的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向学生阐明自己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欢迎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辩,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更加广泛的资料。要注意维持好课堂,讨论教学时候的秩序,让学生将注意力的焦点关注在所讨论的问题上,而不是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情绪,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像这样的一些原则性的内容,如果教师提前向学生讲明,学生都是可以理解,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会注意避免。
比如,在学习南北朝时期,就让学生以北魏孝文帝迁都为切入点让大家讨论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对历史的影响。大家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到该时期鲜卑族、汉族以及其他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学生在讨论中也重点关注了当时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所做出的六项举措,学生们非常细致地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情况和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分析和汇总,从而总结出来民族融合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含义。
二、充分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人的角色定位,促进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一定要准确,在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讨论问题的设计,讨论过程的指导,讨论碰到疑难问题时候的点拨和启发。而学生,一方面要遵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在完成这些讨论任务的时候,要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自由思想。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大胆去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不怕与学生争论,在争论的时候,要提供充分的依据,避免将争论变成人身攻击。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教师接下来可以介绍中国在面临几次经济困难之时,政府和人民所做出的一切举动。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三、教师要在课前对课堂讨论的主题做好精心的准备,推动课堂讨论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开展讨论式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讨论的主题,讨论的大概方向有个提前的准备。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所以要对学生要讨论的主题做好科学的论证,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讨论的主题要与当前所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第二,所讨论的主题的问题呈现的形式以开放性为主,并且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路更具开阔性,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下就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例如,我们在讲到近代史的开端的时候,在讲到晚清政府的懦弱和无能以及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我们就要从科技发展和文化差异以及政治差别等方面来设计我们的讨论问题,因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结果。设计这样的综合性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综合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中来。这本身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和从多角度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去发现历史史料中的主观现象,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性。因此,在讨论式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历史问题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古代史中的宋史和唐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选择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内容,因为这个时期的历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历史,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最多的一个时期,这样有联系性的问题设计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横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学习这段历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增进联系,对于自己不懂的一些知识点,要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提高自身通过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展开,要遵从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横向思维和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历史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应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1).
[2] 刘立新.中学历史课堂讨论教学质量的思考[J].历史教学,2006(1).
[3] 邱俊香.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历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