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整合的实践探讨

2018-05-29和国伟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和国伟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升级,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整合和创新,从教学效果看,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主要根据信息技术的优势,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整合和创新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正式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都处在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相比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喜欢也更能接受现代信息化教育方式,这也为信息技术和小学课堂教育创新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对探索如何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小学教师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课堂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需要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应用原则:一是必须遵循科学教学的原则。虽然信息技术的优势明显,作用很大,但是在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时,需要遵循小学阶段的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充分把握小学生特点,挖掘小学生潜力。二是必须遵循辅助教学的位置。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充分认清主次顺序,明确教学目标,其中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既不能弃而不用,也不能照搬照抄,要应用到辅助教学中去,不能滥用信息技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三是必须把握实效性原则。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能够采取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合理采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效性作用。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整合的建议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能够营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有声有色。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具体的实践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图文并茂特点,丰富教学平台。传统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围着黑板转,但有了信息技术之后,能够通过电视机,投影仪等现代传播媒介,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发挥有声有色的特点,开阔学生视野。信息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及没有见过的事物,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习惯和观念。

2. 利用信息技术,明确学习目标。从传统教学的方式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信息获取和掌握的能力变弱,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重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在哪,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认清学习任务和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实践建议:一是引导学生确定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信息技术更加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在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时,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中心交给学生自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根据教学实际,发挥信息技术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信息技术具有抽丝剥茧的作用,能够在繁杂的知识中,以言简意赅的言语表达最核心的含义,教师可以课前引言,帮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核心目标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难点。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不足,所以在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会选择退缩,面对一些课堂难点问题,很容易就选择性忘记,加之现代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学生很多,理解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所以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只能抓住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的关心教育程度相对较差。所以具体的实践建议:一是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捋顺思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在课前做好功课,在网络上学习和借鉴有益经验,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上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师对課堂教学重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二是温故知新,突出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难点问题可以进行反复提及,对以往上过的难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串联讲解,突出知识点链接和知识的共通。三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教学特点,突破难点问题,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数学加减法时,传统书本上的动物多少,在讲解过程时并不直观,而在多媒体教学时,就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让数学的加减,动物的多少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4. 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和特点是能够利用信息的处理和加工能力,整合信息形成知识脉络。具体建议:一是充分发挥信息整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习惯。传统教学过程中也会强调养成归纳总结的实际意义,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载体限制,学生自身的归纳总结能力一直得不到加强,而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知识网络化,知识系统化。为了获得更加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相同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堂知识框架搞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和框架的习惯,从繁杂的知识中,抽丝剥茧不仅获得知识还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获得课堂的知识,还能获得整个知识脉络。

从实践效果看,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和推广远不及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的课堂教学整合和创新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点,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未来信息化教育探索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生. 对创新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微[J]. 俪人:教师,2014(04).

[2] 陈晨.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应用[M]. 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