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活动建立大数数感
2018-05-29林秋英
林秋英
[摘 要]培养学生的大数数感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大数数感,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数感;数学活动;认识多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44-01
建立大数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学生对大数数感的形成离不开有效的数学活动。笔者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的教学为例,就如何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大数数感进行探讨。
一、借助操作活动,做好迁移铺垫
开始新课前,以旧知识为铺垫,有利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推动对新知的学习。如“认识多位数”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四位数的知识来唤醒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
师(在课件上列出全校有1681人):请大家在计数器上按出学校的人数。
师:数中的两个“1”代表同样的意思吗?
生1:不同。左边的“1”是千位,表示一千;右边的“1”是个位,表示1。
师:有谁知道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生2:任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引入新课,给学生搭建了学习新知识的稳固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联系生活实际,唤醒已有经验
笔者在开始教学多位数前,和班里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比如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过以“十万”为计数单位来表示的数。学生给出了“一套房子要九十万左右”“一辆小车要20万左右”等回答。课堂上,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計数单位。
师(利用计数器在万位上一个一个地加珠子,数到9万时提问):假设我现在再给它加一颗,表示几万?
生(齐):十万。
师:那你们知道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十万吗?
生1: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
生2:在万位的左边数位上拨1个珠子。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式好呢?
生3:我认为第2种好,因为在万位拨10个珠子表示十万,那到了20万、30万、40万……就会很麻烦,相比之下,直接在万的左边数位上拨珠子表示十万就比较简单。
师:表示“十万”的“1”的计数单位叫什么?
生4:十万。
以上教学实例中,笔者通过数数来引出“十万”,帮助学生明确“万”和“十万”的关系,加深对十进制的理解,为学生认识后面的“百万”“千万”做好铺垫。
三、借助多种参照,培养大数数感
对于“万”以内的数的教学,教师一般会借助实物来进行,通常是让学生用数数的方式来实现对数的模型的建立和数感的培养,然而如果遇到更大的数,就无法再通过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了。这时候,就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于是笔者在这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亿有多大”的活动。
师: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满十进一”这一规律,也对“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们觉得1亿有多大?如果现在要翻1亿页书,你需要花多长时间?有没有什么简单的计算方法?
生1:可以先得出翻100页用的时间,再通过计算来估算翻1亿页书用的时间。
生2:我认为还可以规定一个时间,比如半分钟,看能翻多少页,再估算翻1亿页所需的时间。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不错。现在老师告诉你们,1亿页书需要约2年的时间才能翻完!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1亿张纸叠起来的高度。
生3:一千张纸叠在一起,估计能有10厘米高;十万张纸叠在一起,能达到一栋小屋的高度;以此类推,1亿张纸重叠,其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
在以上教学中,笔者有效利用纸来进行教学,以1亿张纸来设问,组织学生思考“翻完1亿页书的时间”和“1亿张纸叠起来的高度”,让学生真切感受1亿的大小。我们所强调的数感的培养,不光是让学生认识数,还要对数量有体会,即同一个数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者和不同的东西进行对比,能感受到数的不同大小。为此,我们利用不同的参考物来引导学生感受“1亿的大小”,从而对大数形成一定的数感。
综上所述,学生要形成大数数感,需要教师创设数学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大数的读写教学以及数字的大小比较等,从而引导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