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对比研究

2018-05-29米微曾小花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硕士学位语言学伦理

米微 曾小花

【摘要】本研究抽取大连外国语大学(大外)和我国其他高校应用语言学方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语料,对比分析了二者在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异同点,探索了我校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我校碩士学位论文存在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且前沿研究方法使用不足;忽视对研究方法选取原因的描述;缺乏数据分析过程;研究方法部分忽略对伦理道德问题的阐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鼓励研究方法的多样综合、加强研究生的数据分析技能的训练、加强对研究生的伦理教育等解决策略。希望本研究为大外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研究方法部分写作提供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连外国语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米微(1990.09-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应用语言学;曾小花(1991.10- ),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硕士研究生,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在我国,学界对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加强了对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视和监管。而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决定研究成果的质量,同时也是是研究者获取和分析数据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因而对于保证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学术研究成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却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因此,为了弥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缺,本研究抽取了大外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和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语料进行比较,分析其研究方法写作之间的异同点,探索我校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部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文献综述

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普及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方法历来受到重视。

西方对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关注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国外,研究范式之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社会科学领域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进入90年代,关于质化方法及思想基础的介绍逐渐增多。从90年代中开始,质化方法已成为可与量化方法平起平坐的主要研究范式。最近十年更是涌现出大量关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及混合研究方法的研究。

就国内而言,从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方法逐渐成为我国学科建设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为了外语界研究方法写作规范化,一批关于研究方法的论文和专著等已经出版。

尽管外语界对研究方法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但是专门针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却不多见。关于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而对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研究还很匮乏。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大外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硕士论文,并与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论文进行比较,探索其异同,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三、研究方法

本章将从研究问题和语料来源与分析角度详细阐述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与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部分存在哪些异同点?

(2)与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相比,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存在哪些问题?

(3)针对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策略?

2.语料来源与分析。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因为在中国知网目前总共收录7篇大外应用语言学方向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将这7篇论文作为一组语料。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选自中国知网随机抽取的应用语言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这14篇论文均取自2013-2017年间的硕士学位论文。

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用于描述所选语料中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即将两组论文研究方法部分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分析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四、结果与讨论

基于对所选取的7篇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7篇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本章将详细阐述两组论文存在的异同点,回答大外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部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两组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将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比后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五个共同点。(1)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表述清楚明了;(2)重视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实证研究为辅,所找的14篇论文中有12篇都用到了定量研究方法;(3)文献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分析更加科学合理;(4)所选论文研究方法部分语步结构完整,都是从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及数据收集和分析几个方面展开;(5)两组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部分都没有谈及伦理问题。

但是两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部分也存在几点差异。(1)从使用的研究工具来看,大外硕士学位论文普遍使用的研究工具是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数量不超过三个,而北外、上外等高校采用的研究方法呈多元化趋势;(2)从数据分析来看,大外硕士论文数据分析部分比较概括,而其他高校对这部分的描述很详细;(3)从研究方法选取原因来看,大外硕士学位论文忽视对研究方法选取原因的阐述。

2.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学术研究缺乏规范性,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且前沿研究方法使用不足。通过两组论文对比发现,在大外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都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虽取得了一些客观数据,但抽样程序和方法不规范,或者缺少取样说明,无法保证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同时,研究方法比较简单、单一,缺乏创新性。比如,定性研究以半结构化访谈和课堂观察为主,定量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而其他的方法却很少用到,比如,测验、有声思维记录等方式。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学生们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研究方法部分的撰写普遍参照往届毕业学位论文,缺乏创新性。

忽视对研究方法选取原因的描述。通过将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我国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比后发现, 选取的7篇大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只介绍了所选取的研究方法的意义、优势和缺陷、文献支持,没有联系各自的研究內容进行深入思考,对研究方法选择的原因模糊不清。这反映了学生在前期设计毕业论文时思路的错误。研究方法应是为论文目的服务,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而实际上,从调查中发现,学生目前的现状是对已有的研究方法的生搬硬套,这大大降低了论文的研究质量和研究效果。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自身研究方法意识薄弱,不知研究方法为何物,在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时随意性比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对研究方法选取原因部分缺少足够的重视。

缺乏数据分析过程。大外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硕士论文中对所采用的数据/资料分析手段和步骤往往不作描述,或是描述含糊。这些论文中定性研究对原始资料的呈现,如受访者访谈选段很有限。这与定性研究的写作标准严重相悖。研究者应尽可能地报告事实,明确呈现数据/资料以使读者能够校验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大外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撰写在描述自己的数据分析方法后,欠缺一个步骤来论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学生们论文写作知识匮乏,把数据分析结果和研究结果混为一谈,因此经常会缺乏数据分析过程。

研究方法部分忽略对伦理道德问题的阐述。大外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部分对伦理问题的重视明显不足,七篇大外硕士学位论文都没有提及伦理问题。研究者没有提到在研究进行之前被调查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是否得到保证,也没有指出是否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缺少成文的伦理规范指导研究者的科研行为,且缺少专业的伦理审查机构监督研究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者对科研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缺少明确的意识性,对研究中何时、何处会出现伦理问题及如何做出伦理抉择缺乏清晰的认识。

3.改进策略。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综合。从研究方法自身来说,虽然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世界上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各种研究方法都各有利弊。因此研究者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视角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的研究中,研究者应该遵循以研究问题为中心的原则来选择研究方法,避免方法中心倾向,造成研究方法的滥用、误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综合,这样既可以使各种研究方法长短互补,又可以使不同方法的结果互相比较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增强学生们自身的方法论意识。方法论意识是一个人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条件。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修养,增强方法论意识需要研究者、导师、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研究者自身要加强学习,对不同的学科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对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做到使用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其次,导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意识。最后,学校要多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方法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学者来校指导。

加强研究生的数据分析技能的训练。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研究生的数据分析技能训练。笔者认为需加大研究生研究方法与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力度,例如t检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技能课程。

加强对研究生的伦理教育。可通过培训、座谈会、学术讲座等形式引导研究生注意科研伦理问题,并鼓励他们遵守科研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增设科研伦理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外语专业在校学生,尤其是在读研究生深入了解科研伦理规范,学会处理研究中的相关伦理问题,帮助他们在学术发展初期就能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素养。

五、结语

通过研究我校的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和其他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发现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且前沿研究方法使用不足、忽视对研究方法选取原因的描述、缺乏数据分析过程、研究方法部分忽略对伦理道德问题的阐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鼓励研究方法的多样综合、加强研究生的数据分析技能的训练、加强对研究生的伦理教育等措施加以解决。这对培养高素质研究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佳畅.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研究——以“女性主义翻译” 研究论文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5.

[2]亓海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13(1).

[3]宋蓓.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定量研究[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0(06).

[4]孟悦.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1993(1),1-6.

[5]徐昉.研究生英语学位论文实证部分语步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27-131.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语言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