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演走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课堂
2018-05-29王敏
王敏
【摘 要】 作者在诗歌的活动课型上以宋词学习为代表进行探索。每首词的场景,都展开情节去想象,将宋词的诵读扩大为宋词的表演。教无定法,只要能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核心,勇于探索,就能上出异彩纷呈的学生喜欢而且有收获的语文课。
【关键词】 诗歌;教学;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
一、表演课型创意缘由
学习诗歌,诵读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以往的诗歌教学,无非是举行个经典诵读比赛之类的活动。但是这种语文活动形式,鉴于此,我们在诗歌的活动课型上以宋词学习为代表进行探索。每首词其实都有一个场景,都可以展开情节去想象,不如将宋词的诵读扩大为宋词的表演。
二、活动过程
1. 布置任务阶段。宣布活动名称,冠以美名“宋词风情演绎”。
宣讲活动要求:内容以教材诗词为主,可向课外延伸;可将一个词人的几首词串联,也可将不同词人的几首词通过某个主题组合在一起。形式以朗诵诗文为主体,辅以表演、音乐、歌唱、舞蹈。表演时间10—15分钟。全班以每两列为一大组,分为四组,每组安排一名总策划,负责选本、写本、编导、选演员、背景课件、舞美、灯光、道具。
这一阶段要注意煽动学生的热情,鼓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富有激情,精心策划每个环节,并慧眼识英,选好每个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总策划者。
2. 编排练习阶段。活动布置下去后,教师不是不闻不问放手不管,而是要经常过问,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难题。教师可作如下方面的指导:诗文的选择;诗文的连缀;剧本的编排;演员的挑选;背景课件制作;节目的排练;服装道具的准备。
3. 课堂表演阶段。协调时间成为连排课,安排在有灯光和舞台效果的美术教室进行表演,营造良好艺术氛围。安排两位主持人主持节目,安排一位同学专门负责摄像。
4. 教师总结、学生交流表演体会阶段。表演结束后,教师现场点评,指出学生表演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现场和学生互动交流,邀请参与活动的演员同学谈心得体会,观众同学谈观后感。
5. 学生随笔总结阶段。以“那些学习宋词的日子”为题,要求学生课下完成不少于600字的随笔练习。挑出优秀作品,评比展览。
三、活动效果及意义
这次活动以高二7班、8班为实验班级,活动在两个班级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学生热情高涨、排练认真,演出水平超出预计效果。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宋词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且全班参与活动人数超过三分之二,让绝大多说同学都有所表现。尤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班里一些平常连话都很少说的学生居然也参与到了节目当中,活动的全民性得以体现出来。
转发一位家长的短信内容:“感谢王老师举行这样的语文活动,让我的孩子树立了自信。他以前总觉得班里人才济济,别人都比自己强,不愿意参加各种活动。这次他扮演李煜担任了主角,得到同学们的夸赞,整个像变了一个人。”
摘录学生在随笔当中对这个活动的评价:
“现在的课堂有的只是枯燥的语法,无聊的讲解和同學们的昏昏欲睡,而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学习宋词的这段岁月里,我们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而我们举办的别具一格的宋词演绎也许会是最珍贵的吧。演绎宋词,不仅让我们对宋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学会搜索有用的信息,我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极力创新,我们体验生活……一节课,一份情,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体验了导演与演员的艰辛。在那个舞台上,我们是导演,我们是主角,老师只是个掌灯的人。我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面对现在的应试教育,这样的课堂似乎已经寥寥无几,可是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我们演绎宋词,演绎人生,这样的课堂,也许才是最成功的课堂。”
恰巧,这次语文活动课结束不久,学校举行“体育文化艺术周”,高二8班又将课堂上的节目精选、重新加以改编、打磨、排练,将“宋词风情演绎”这台节目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演出那天,报告厅座无虚席,频频爆出热烈的掌声。之后,校园网又转载了演出视频,更多的学生和老师看到了这个节目,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传统的课堂是无法让学生如此透彻地读懂一位词人的,对诗词的了解也是浅尝辄止,更不要提什么深层的感悟了。而这次的“风情演绎”,打破了以往语文课堂专注于课本的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几乎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既然要演,就要演得真实,演出亮点,那么对词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筹备演出的过程中,编剧为写好剧本而查阅各类书籍,演员为演好戏而揣摩人物心理,潜移默化中,我们对词人就有了一个超越课本的理解。我想,这才是应该有的语文课堂吧,这才是编撰课本的人对学生应该有的期望吧——立足学生于语文又不局限于语文,奠基在课本又拓展于书本之外。
这种诗歌表演课型的试验与探索无疑是成功的。教无定法,只要能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核心,勇于探索,就能上出异彩纷呈的学生喜欢而且有收获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 厉复东.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谢淑桑.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