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提高口语难点及其解决方案探究

2018-05-29方致远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口语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接受的口语训练普遍不足,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张口讲英语,这导致在他们求职、继续求学的道路上,常常受到英语口语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学生仍然更注重笔试,严重忽视了口语,他们自身就缺乏提高口语的主动性,而许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常常受到课堂容量过大的限制。本文首先从问题表象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不流利”、“语法混乱”等。随后追根溯源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起因,并探究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旨在从教师与学生双向的角度提出提高非英专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非英专生无论是在继续求学还是求职过程中不会因英语口语能力的欠缺受到限制。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难点;教法;学法

【作者简介】方致远(1997-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方向。

一、问题表象

通过对武汉地区100名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非英专生随机进行英语口语水平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并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内一些公共英语课堂中进行观察记录,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齿不流利。張口难——张口讲英文频繁停顿、重复、修正,这类情况在非英专生中非常普遍。学生在讲英文的时候,无法清晰流畅的表达,只能断断续续,在一句话中频繁停顿、思考。这种表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讲英文时情绪紧张、对于英文中相应的表达法不够熟练、未形成英文思维等。此外,这种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不佳的表现让学生更不愿意开口讲英文,缺乏开口练习让学生的英文口头输出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2.语法混乱。许多非英专生在开口讲英文的时候,语法混乱的情况非常频繁,除了将中文的表达法字字逐译为英文的现象之外,还有介词的遗失等问题,连He/she不分这种低级错误也不少见。非英专生接受的系统英语教学十分有限,对于英语语法、表达法多采用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内化于心,熟练到能够输出、运用的地步,更没有形成英文思维。在开口说英文的时候,对于快速反应的要求提高了,出错的几率也就非常大了。此外,由于接触的地道的英文语境较少,他们以中文进行思考的方式,在降低了反应速度的同时,还很容易将中文的语法、语序直接套用在英文中,给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3.表达法单调。目前许多学生在口语中使用的表达法趋于单调,内容也缺乏多样性,总是使用最基础的词汇描述最简单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词汇量不足,但笔者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老师引导提问时能回答出一些不那么常见的词汇,在老师询问一些较难的词汇、表达法的中文意思时也能很快答出,这显然能够说明有些学生的词汇量其实很大,但他们在英语口语中依然停留在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二、问题来源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自身因素对于整个学习的效果影响最大。在提高英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阻碍主要来自于当今在非英专生中普遍共通的被动的学习态度及许多学生在面对英语口语时的不自信、怕犯错、畏难的自身心理素质。

2.学习态度。进入大学后,许多非英专生学习英语目的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期末不挂科、四级通过、拿到毕业证,这就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动力。然而,这是一种被动的态度。这些要求仅仅是学校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最低门槛要求,仅仅达到这些要求,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是完全无法输出、运用的。作为输出型能力,英语口语对学生的英语积累要求很高,自然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也就高了,是真正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态度下,再大的英语词汇、表达法的积累如果没有长期的频繁的练习,是无法转化为能够输出的储备的,学生自然无法讲好英语口语。况且,只需低分通过四级(且不用参加口语考试)就能毕业、英语口语分数再低期末也能及格——学生不努力提高英语口语的机会成本过低,学生对其重视程不足。

3.心理素质。除了被动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很多非英专生英语口语基础薄弱,不够自信,害怕张口犯错。大多数中国学生本来就很羞涩、不喜欢表现,更怕丢面子。在不得不开口讲英文的情况下(如课堂回答问题),他们在紧张的心情下开口,紧张的情绪易导致犯错,而犯错就会让学生觉得非常丢面子。这一系列并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张口说英文中频频受挫,因而也更不愿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再加之,提高英语口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通过一点点的积累,从熟练到内化,再到能够输出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也容易放弃努力、半途而废。

4.外界因素。外界因素包括老师的教法、国内的教育制度等,这些因素不仅对学生自身因素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也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基础。

5.教育制度。目前的非英专生,大多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触英语。这个阶段内,大多数公立学校以中考为目标,更注重语法,忽视口语教学。最典型的案例是,有不少学校直接跳过了音标的教学,尽管在初中的教学大纲中对音标的习得是有做要求的,但中考并未对其作出要求,因而被大多数学校忽视是目前的普遍情况。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到了大学,看见新的单词看不懂音标读音,只能根据自己的习惯发音。而中英文发音习惯差异很大,学生自己猜出来的单词发音往往是错误的,说出来后听者也很难理解。高中阶段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忽视更甚——由于高考也并未对口语作出硬性要求,因而很少有学生会在口语上“浪费时间”。

由于以上原因,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英语口语基础薄弱。而在大学阶段,大多数高校为非英专生开设的英语课程较少,持续时间也较短,要求也很低,且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即使目前许多高校通过英语分班考试,让同一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尽可能的相近,为老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便利,但分班考试几乎都是笔试,现行高考制度之下英语“高分低能”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同一个班学生的英语口语仍是参差不齐。面对100人甚至200人的英语课堂,老师很难真正的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充分的参与度来提高口语更是几乎不可能。

6.教学方式。大班教学的另一弊端在于:大多数课堂,老师只能采取传统讲授方式教学,但这种方式仅适用语法的教学——这种方式非常枯燥,会使得大多数学生进一步减少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而且,课堂人数过多,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没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身处非英语环境,本来就缺乏开口说的机会,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口语的展示,如果处理得当,恰恰能够很大程度促进学生主动提高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三、解决方案探究

1.转化学习动机。要转变目前非英专生英语口语的问题,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应从学生本身开始——学生需要意识到,四六级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是学生为了出入社会所需要达到的英语的最低水平。这仅仅是学校对学生的最低要求,而作为一个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人的成年人,学生应当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自己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对外开放趋势而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输出能力,而非为了勉强应付学校的要求。具体到英语口语,学生还应该充分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努力克服自身的畏难情绪,不怕犯错,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如将英语学习与自身兴趣相结合、从英文歌曲、影视中进行学习等。

2.改变教学方法。老师若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一纸试卷,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侧重语法的、考试导向型的教学方式,要让教学结合纯正地道的语境,要让学生不止是记忆,更是理解。

要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老师可以在授课的同时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有趣的常识,奇怪但好玩的俚语等(如pie in the sky-天方夜谭),也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如春运-Spring Festival Rush)、以及一些在学生中颇受欢迎的流行文化(Grammy Award-格莱美奖,Oscar Award-奥斯卡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英语与自己的兴趣结合。例如,热爱足球的学生可以通过看英文解说的球赛、球队的英文网站、英文的球赛资讯等来更多的接触英语,并同时消除对英语的抵触情绪;喜欢看时尚资讯的学生也可以多多通过英美国家的时尚杂志的网站提高自己对英语的兴趣。英文在知识产权领域上的占有率之大,使得学生的想要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英文资源十分简便。

老师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口语,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英美剧跟读来练习发音、积累地道的口语表达法,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电影电视配音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英语影视的兴趣。

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答题,可以在课堂中有意识的介绍英语在职场中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社會对英语实操能力的要求。具体在课堂内进行口语教学时,老师可利用角色表演、课堂展示以及上文提到的影视配音等形式,让同学们有更多的参与感,更多开口的机会。在抽同学回到问题时,也可以让同学坐在原位回答,这虽是很小的举动,但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3.教学教材的改革。目前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英语教育水平、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在编制教材时应当注意因地制宜。教材编写还应配合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提高口语,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对真实英文语境的接触频率。此外,教材应该注重趣味性,即使读者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不需要幼儿式的吸引,但面对枯燥单调的课文内容、千篇一律的围绕校园的故事背景、陈词滥调的课堂活动,任何人都无法产生兴趣。对于各专业的非英专学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还可注意针对其专业领域英语的学习——如学习一些行业术语、了解某领域内学术英文的行文逻辑等,也能为学生在大学高年级学习较难的、英文文献较多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总结

本论文首先从非英专生英语口语问题的表象入手——口齿不流利、语法混乱、表达法单调。经过调查与推论,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开口说英语时情绪紧张、平时练习不足、英语储备不足。接着,本文在更深层面上分析了非英专生进入大学后英语口语基础薄弱、在大学阶段提高口语困难的原因。发现非英专生英语口语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初高中阶段的教学侧重的问题,而他们在大学阶段难以提高口语主要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大课堂无法因材施教、学生难以参与课堂互动、学生缺乏提高口语的主观能动性等。随后,本文探究了提高英语口语的一些解决方案。首先,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主动配合之下应该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此外,学生还应当在提高口语的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从心态上做好准备。其次,老师应该转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更灵活的方式将学生“引进门”。最后,英语教材的编写也应配合教育方式的转变,改变一味侧重应试的现状、提高趣味性、参与度和地道性。

当然,本文存在许多不足——如笔者针对武汉地区非英专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由于发放地区的限制,可能多样性也不足。国内外学者针对非英专生的英语口语问题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国内,英语口语教学也一直在探寻更好的教法学法,对于已经取得较好改革成果的高校和地区没有纳入观察和学习范围内。尽管目前大家对中国学生的固有印象是中国学生更擅长听、读等输入型能力,对于写、说这样的输出型能力欠缺严重,但笔者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我们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定能改善国内大学生目前真实英语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临澧县:开展“法宣在线”网上学法活动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