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措施

2018-05-29杨邦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全事故中小学措施

杨邦吉

【摘 要】 最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这些事故发生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的因素,从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特征及类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社会的疏忽导致的,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提前预防来避免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出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尽量排除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关键词】 中小学;安全事故;原因;措施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安全事故高發,各种安全事故不仅制约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并且严重威胁到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中小学安全问题也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以及大学,首先强调的都是人身安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没有安全的保障,教育又怎么能进行呢!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一、中小学安全事故的特征及类型

(一)中小学安全事故的特征

1. 普遍性,中小学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普遍存在;2. 随机性,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造成的损失、危害都是不确定的;3. 因果相关性,安全事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总体来说是人的不安全行为;4. 突发性,事故发生时,时常令人手忙脚乱;5. 危害性,安全事故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6. 可预防性,采取一定的措施,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出现的。

(二)中小学安全事故的基本类型

1. 自然灾害类。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指不受人类控制的因素引起的灾害。2. 校园安全类。校园安全类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课间休息时间受到的意外人身伤害,如校园暴力、课间打闹等。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已经发生过或者可能发生的、对中小学生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的事故。4. 社会安全类。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由于校外人员对中小学师生的人身伤害及心理伤害,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到师生安全的各种非法集会、聚众闹事等。5. 其他。中小学除了面临上面的安全事故类型外,还受到其他的安全隐患的威胁。

二、中小学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 交通方面。据统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并不完善。现在有些学校设有接送学生的校车,但是无证车、问题车接送学生、幼儿的现象依然存在。加上学生对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学习不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不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法律的空白缺位。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处理中小学安全事故的发生。至今,关于中小学安全问题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和《教师法》等之中。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国家于学校、国家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是健全的,而在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方面却是空白。

3. 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安保工作重视缺乏持久性。在近些年以来,拥有法定权力,承担维护社会治安责任的警方,在维护校园的安全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平常没有什么事故发生时,警察和警车在校门口很难看得见;出了安全事件时,紧急着就进行学校周边安全大整治。

(二)校园周边环境原因

1. 安全隐患多。由于校园周边网吧、小卖部、快餐店等场所云集,人员结构复杂,一些混迹校园周边的不法分子很容易对经过这些地方的学生实施侵害,并在作案后轻松藏匿或逃跑。

2. 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影响大。戏厅、KTV、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会诱导学生进行高消费,同学间进行攀比,影响其正确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网吧泛滥。由于网络的发达,在青少年这一群体当中,网络游戏受到青睐,很多的网络游戏是其娱乐项目之一。

(三)校园内部安全事故原因

1. 教育基础设施不达标,达不到安全工作的要求。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校舍不足、教学楼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不规范等问题存在,有些教学楼只设一个出口,容易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消防设备不完善;卫生管理不合格;警卫人员不足,学校门卫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警卫机制不够完善。

2. 校园安全力量孱弱。我国的学校安全人员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在学历水平、任职资格条件条、还是在安全管理装备保障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由于法律的规定错位,导致学校的保卫部门既没有执法权力,也没有执法力量。

3. 食品安全方面。学校食堂卫生设施薄弱,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未进行过岗前培训,缺乏从事餐饮业基本常识;食品加工偷工减料,没有规范操作;商店出售变质、过期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产品等,这些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4. 门禁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学的门禁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关的警务室,没有按标准配备人员。有些学校有了这些设施,但是保安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大。学校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学校的安全教育只是走过场,安全知识也只是枯燥的口头传授,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三、中小学安全事故问题的解决措施探究

(一)中小学安全工作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1. 以学生为主原则。在学校中,学生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学校是学生享受教育的地方,学校不能将学校短期的利益凌驾于学生利益之上。中小学突发事件管理机制要建立在保障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础上。

2. 提前预防原则。树立预防原则,能够提高学校师生的危机意识,降低管理成本。

3. 主动应对原则。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时,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面对外界,成为消息的首先来源,防止虚假信息的蔓延,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努力与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处理好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

4. 实事求是原则。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局面总是显得混乱,这些表象不免引起别人的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客观地向公众讲明事实真相,否则,局面会更加混乱。

5. 合作协调原则。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故,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只有合作才能解决好问题。

(二)中小学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1. 社会方面。(1)改善周边环境。到目前为止,只有政府有能力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校园配合政府,对校园周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排查,发现有妨害校园安全工作的,应依法整治,从严治理,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完善公共交通安全设施,增加和完善交通提醒标志。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学校定期开展实质性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3)积极进行校园安全立法,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应当要有法律保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保障机制。

2. 学校方面。(1)学校设备设施的安全,对陈旧的、不能用的器材进行更换,对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要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责任落实到人。(2)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3)重视学校食品安全。保持学校的整洁,改善食堂条件;杜绝不合格的东西进入到食堂;深入检查食堂食品加工过程,规范操作。(4)加强学校门卫保安工作。(5)提高应急防范能力,完善应急措施。

3. 家庭方面。(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在家庭里应充当安全知识的传播者,给孩子灌输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2)家庭注重与学校保持联系。

儿童青少年是社会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不能安全健康地成長,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场所,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宁,李春超.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教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09(52):206.

[2] 邱卫东. 中小学校园安全的忧于思[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4):20.

[3] 何自奉. 对农村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文化教育),2009(29):163.

猜你喜欢

安全事故中小学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