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治塑料“白色污染”的建议
2018-05-29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刘 正
案由:塑料制品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俗称为“白色污染”。
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废弃塑料总堆存量超过8亿吨,回收率约30%,这些废弃塑料处理费用是其成本的5倍,如自然腐烂要300年以上。
中国耕地面积约122万平方公里,近五分之一的耕地被农膜覆盖,农膜残留将引起各类农作物、蔬菜等大幅减产,并持续影响土壤修复能力。快递行业中超过50%的包裹使用传统塑料快递袋,根据国家邮政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就高达147亿个,每年以平均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加,由此会产生上百万吨的塑料垃圾。
这些塑料制品很难降解回收,对土地、水源、空气等都造成了不可逆的环境污染。同时由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超过1.5亿吨,甚至在我们的食用盐中都发现了塑料颗粒。
为了有效遏制“白色污染”,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也称“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限塑令实施已十年,政策效力衰减,亟待政策升级。
案据:生态文明建设将被载入宪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全国各地对遏制“白色污染”、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向越来越清晰,大面积出台禁塑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
2014年2月13日,吉林省政府颁布《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吉林省人民政府第244号令),自2015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采取高于国家标准的“禁塑”政策。吉林禁塑3年以来,在长春、吉林、延边等主要城市的商超里传统一次性塑料袋已经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和连卷袋,人们逐渐形成了更加环保的消费习惯。吉林省禁塑令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该省另外一个经济增长点。吉林经验值得推广。
建议:
一、建议国务院出台禁塑令,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
二、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出台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扶持政策,从税收,专项资金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倡导使用生物降解塑料。
三、建议农业部倡导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在政策中对生物降解塑料和可降解塑料进行清晰地界定。因为非生物可降解塑料由于崩解成碎片,提高了回收难度和成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